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择茅坪水域和香溪河水域作为坝前干支流的代表性水域, 采样分析了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 并据此了解食物网结构。结果显示, 坝前干流水域鱼类δ13C范围是-33.5‰--19.4‰, 支流水域鱼类δ13C为-28.3‰--13.9‰, 两水域同种鱼类δ13C值差异在1‰-8.9‰之间,说明两地同种鱼类食源存在一定差异; 干流鱼类δ15N范围是6.72‰-15.29‰, 支流水域鱼类δ15N范围是4.8‰-14.4‰, 干流鱼类δ15N的平均值(11.1‰)大于支流(10.1‰), 且干流每种鱼类δ15N均大于支流的同种鱼类。对颗粒有机物(POM)的δ15N分析发现, 其范围在3.61‰-5.76‰, 将其作为初级生产者进行相对营养级分析, 干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3.00, 食物链长度为4.35; 支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2.64, 食物链长度为3.9。在计算得到的反映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得的碳氮同位素指标中, 香溪河水域食物网的总面积(TA)、平均最邻近距离(NND)和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大于坝前干流水域, 说明坝前干流水域的鱼类营养结构更为冗余。研究表明坝前干流水域食物链长度比香溪河支流水域食物链长度更长; 坝前干流水域食物网结构较香溪河更稳定, 坝前干流不同鱼类的种间竞争较支流水域更激烈, 坝前干支流均存在中间生态位较拥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用快原子轰击(FAB)质谱技术测定血红蛋白(Hb)肽链经胰蛋白酶水解后的几个片段的氨基酸顺序结果。通过解释正离子谱上的碎片峰,确证用FAB质谱测得的氨基酸顺序与已知的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二例未知结构的异常Hb进行测定,确证一例是Hb G Taipei(α_2β_2~(22Glu→Gly)),另一例是HbG Honolulu(α_2~(30Glu→Gln)β_2)。实验表明,用FAB质谱技术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微量、快速、可靠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钛酸盐纳米材料(TNTs)介导下微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应,设置不同的TNTs添加方式与5种微藻协同处理生活污水,比较不同藻种和处理方式下叶绿素的光化学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筛选优势藻种和高效处理方式。结果表明, TNTs能够显著加强微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添加TNTs后, 5种微藻细胞均出现团聚现象,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所上升。微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均在TNTs介导2d后最好,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00%和88.62%;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T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00%;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对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9.43%。与微藻单独处理相比, TNTs添加显著提升了污染物的降解率(>10%)和微藻除污率(>5%)。TNTs介导在微藻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正> 我们在Stanker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H b3(IgM)Ga_3(Ig G_2a)的分离纯化,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材料与方法 HAp层析柱:HAp经0.01mol/L磷酸缓冲液(PB)pH6.8,含0.02%NaN_3浸泡过夜,用自然沉降法装柱,经上述PB液平衡后,即可进行层析。 小鼠腹水予处理:取小鼠腹水数毫升,用水稀释(1:5),在4℃下,经4000r/min离心机离心30分钟,弃去沉淀物。  相似文献   
105.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作用机制复杂。IFNs受体在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提示IFNs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IFN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特别是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IFN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调控机制。本文主要就IFNs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蚂蚁丰富度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中国蚂蚁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利用中国省级尺度蚂蚁物种分布数据和环境信息,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蚂蚁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蚂蚁丰富度随纬度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但缺乏显著的经度梯度。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我国北方、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丰富度较低;(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量、水分和季节性因素中,影响蚂蚁物种丰富度最强的因子分别为最冷月均温(TEMmin)(R2adj=0.532)、年均降水量(PREC)(R2adj=0.376)和年温度变化范围(TEMvar)(R2adj=0.539),而单个生境异质性因子对蚂蚁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均不显著;(3)最优模型由年均温(TEM)、海拔变化范围(ELErange)和年温度变化范围(TEMvar)组成,能够解释68.4%的蚂蚁丰富度地理分异。鉴于海拔变化范围更多地反映与温度相关的生境异质性,因此温度是限制中国蚂蚁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另外,分析结果还表明,海南、贵州、江西、四川、安徽和山西等6省蚂蚁区系调查最不充分,是未来发现蚂蚁新分布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7.
Zn2+胁迫对绿球藻生长、生理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10—50mg/L时,绿球藻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Zn^2+浓度大于100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Chla+Chlb以及Chl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Zn^2+浓度低于10mg/L时,绿球藻的净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均随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则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设计的浓度下,绿球藻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随Zn^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BG11培养基相比,在低浓度,即Zn^2+浓度〈10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暴露到高浓度Zn^2+的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在≤10mg/L Zn^2+浓度下,绿球藻Zn^2+的去除率最高为100%;在能维持生长的Zn^2+浓度下,去除率均高达80%以上。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Zn^2+胁迫的藻类,对锌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锌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8.
依据平顶山市l2年环境质量检测及评价的相关资料,提出了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这一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累计贡献率达94.75%的前4个主成分进行变量回测,定义并计算可持续发展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度的时间数列模型,为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动物的常见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水产经济带来巨大威胁。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型、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低毒的抗菌物质。本文研究黄芩醇提物对哈维氏弧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芩醇提物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圈为18.33±0.58 mm,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7.92 mg/m L和15.84 mg/m L。经分析型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细菌胞内外蛋白质浓度测定,发现实验组菌体表面虽有细小破裂,但形态依然完整,表面光滑,菌体细胞膜仍保持相对完整性;通过SDS-PAGE、蛋白质质谱(MALDI-TOF-TOF-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黄芩醇提物抑制哈维氏弧菌体内NAD特异性的谷氨酸脱氢酶(NAD-specific glutamate dehydrogenase,NAD-GDH)及其mRNA的表达。本研究表明,黄芩醇提物通过下调NAD特异性的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而抑制哈维氏弧菌的生长,为中药应用于水产养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0.
石胜良  毕桂南 《蛇志》2001,13(2):68-72
Ritosso ( 1 962 )首先发现环境温度高于正常生理温度 4℃~ 6℃时 ,染色体上会出现特殊的膨突( Puffs) ,称其为热休克现象。后来 Tissieres等发现染色体的这一膨突与细胞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并将这一类特殊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 Heatshock protein,HSP)或热应激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细胞损伤可以出现 HSP的表达 [1] ,还发现 HSP对受损细胞有保护作用。1  HSP的分类   70 k Da家族是 HSP中最保守和最主要的一类 ,包括 68、70、72及 78k Da的 HSP。其中 HSP70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种。氨基酸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