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用显微镜确定骨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芳武 《人类学学报》1983,2(2):142-151
作者对在广西地区收集的年龄从5岁至86岁的35副完整骨骼的右股骨中点横断磨片的骨单位数、骨间板数、非哈弗氏管数及外环骨板平均相对厚度进行了观测和计算。这些指标与年龄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这些回归方程的估计年龄与实际年龄的误差在±5岁以内的,达80%左右;在±10岁以内的,达90%左右。与用Kerley法所作的对比检验表明,本文方法较适用于国人材料。  相似文献   
882.
稻水象的卵子发生—飞行共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保平  商晗武 《生态学报》1999,19(2):242-249
1994-1996年对双季稻区稻水象甲发生消长和迁飞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随生活史的季节性变化出现兴衰交替,从而迁入迁出稻田和越冬场所,表现出典型的卵子发生-飞行共轭;春季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入早稻田后飞行肌消解而卵巢发育,繁殖形成一代致害种群。夏季一代成虫生殖滞育,飞行肌和脂肪体发达,绝大部分个体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少量入秧田竿笔早稻收割时散落田内而晚稻插秧时尚未迁  相似文献   
883.
黄河中游土壤藻类的种类组成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实验站研究了粘土、沙壤土、轻壤土等土壤中的藻类组成、分布和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共有56个种,其中分离纯化了33个种。藻类物种多样性随土壤中有机肥料或无机N.P.K肥的增多而增加。相同的种类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可以据此阐明土壤藻类群落组成变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4.
内蒙古半干旱区鼠类群落结构及鼠害危害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1988-1993年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约110000km2 的面积上设置样地251个,用夹日法对鼠类群落进行调查,用每个样地主要鼠种捕获率和样地构成分类量刚,应用SAS系统的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结合该地区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特征和地貌、地形特征,将该地区的鼠类群落划分为9个地带性鼠类群落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地带性鼠类群落分布与结构特征及当地实际鼠害状况将内蒙古半干旱区鼠害划分为5大害区的7种危害类型:Ⅰ.荒漠草原鼠害危害区:①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危害类型;②戈壁五趾跳鼠、赤颊黄鼠危害类型;Ⅱ.草原化荒漠鼠害鼠害危害区:③戈壁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危害类型;Ⅲ.沙地草场鼠害区:④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危害类型;Ⅳ.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危害区:⑤长爪沙鼠、小毛足鼠危害类型;⑥长爪沙鼠、草原黄鼠危害类型;Ⅴ.阴山山脉中段次生林地和人工林地危害区:⑦棕背繙、大林姬鼠危害类型。  相似文献   
885.
从力复霉素SV产生菌——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U32的硝酸盐同化基因簇的上游克隆了一个2.6kb的Eco-RI—XhoI DNA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DNA片段编码两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ORF2的起始密码子GTG与ORF1的终止密码子TGA在TG处重叠。ORF1编码一个含224个氨基酸的多肽,它同放线菌中典型的应答调节蛋白包括AfsQ1和MtrA有很高的同源性;ORF2编码一个含472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同包括AfsQ2和MtrB在内的组氨酸激酶同源。ORF1和ORF2有可能构成典型的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分别命名为amrCamkC。在T7启动子的控制下,完整的amrC和去除子N端一个可能的跨膜区的amkC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30kD和46kD,与推测蛋白的分子量一致。  相似文献   
886.
将含脊髓灰质炎病毒(PV)RNA聚合酶的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SG5质粒上,分别构建了4个表达RNA聚合酶的质粒。体外转录实验证明,pSG5-POL1.99和pSG5-POL2.03质粒转染细胞的提取物促进了特异的RNA转录,表明两质闰可表达RNA聚合酶。将PV的5’NCR序列插在载体pGREEN LANTERN-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pGREEN LANTERN-1-5’NCR质粒;  相似文献   
887.
p16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高滴度克隆的杂交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多肿瘤抑制基因 p1 6( mts- 1 )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用一种简便的非放射性杂交方法 ,从多个包装细胞克隆中筛选出病毒滴度高的克隆 ,以提高病毒转导效率 .以 p1 6c DNA全长为目的基因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MSN,非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兼性包装细胞 PT67,G41 8筛选抗性克隆 ,扩增单个克隆后提取包装细胞上清的病毒 RNA( v RNA) ,以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的目的基因为探针作斑点杂文 ,化学发光自显影法定量测定 ,在短时间内从多个候选克隆中筛选出高产毒的克隆 .为 p1 6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  相似文献   
888.
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是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近缘六倍体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的舌状花与栽培菊花一样具有典型的平瓣型、管瓣型和混合瓣型变异,是研究菊属植物瓣型变异的理想材料。其舌状花发育过程受生长素和花器官发育关键差异基因的影响,但目前缺乏稳定高效的不同瓣型毛华菊株系的再生体系,制约了毛华菊瓣型相关基因的研究。利用在河南省伏牛山收集的3种瓣型毛华菊株系,以叶片和茎间薄层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平瓣型叶片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NAA+2mg·L-1 6-BA,接种20天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分化率达1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NAA,生根率达100%。平瓣型毛华菊的叶片最佳再生体系也适用于管瓣型和混合瓣型株系,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46%和91.67%,生根率均为100%。移栽后对开花植株进行观察,发现利用叶片再生体系获得的3种不同瓣型再生植株花型稳定,为后续利用不同瓣...  相似文献   
889.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CCD)家族成员能催化类胡萝卜素裂解生成挥发性芳香物质并参与植物激素的合成。为探究茶树CsCCD基因家族成员生物学功能及基因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了茶树全基因组CsCCD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预测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蛋白的理化性质、进化特性、互作网络、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RT-qPCR测定了茶树不同叶位、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光照处理下CsCCD的相对表达量。共鉴定出11个茶树CsCCD基因家族成员,含有1–11个外显子、0–10个内含子不等;平均氨基酸个数为519 aa,平均分子质量为57 643.35 Da;聚类分析显示,CCD1、CCD4、CCD7、CCD8和NCED5个亚族各自聚成一类。茶树CsCCD基因家族主要含有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与多因素响应元件,且以光响应元件最多(142个)。进一步对茶树CsCCD基因在茶树不同叶位及乌龙茶加工过程中LED补光晾青过程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CsCCD1、CsCCD4在成熟叶中表达量高于嫩叶及嫩茎,且随做青...  相似文献   
89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crassisporaZang,Yanget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C.militaris(Vuill)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草/阔孢虫草与蛹虫草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冬虫夏草与阔孢虫草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为明显。在同种虫草个体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小,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虫草的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冬虫夏草及阔孢虫草分别聚在一起,提示RAPD标记在虫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虫草属的遗传分化、起源和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