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9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269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8篇
  1976年   12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年龄变化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年龄的形态学指标则是防治衰老,寻找衰老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在国内外也曾做过相当的工作,但终由于取材不一,实验条件有所差异,对于全面概括衰老过程,总结年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既有资料比较零星,为此我们决定以大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内分泌腺——甲状腺、  相似文献   
102.
一、基本情况 达县土农药的发展历史是很短的,由1958年4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为止,共采集土农药420余种,试制成土农药327种,生产出药液23,642,700斤、粉剂70多万斤,干贮120多万斤,直接下田防治稻螟虫和作肥料的20多亿斤。防治早、中、晚稻螟的面积225,000亩,棉花蚜虫和红蜘蛛的面积5,000亩。全县早稻比1957年每亩增产153斤。1957年晚稻大面积无收,1958年每亩平均收350斤。棉花、中稻亦获得增产。如堡子区红星社用稀释后的土农药112,000斤,喷洒中稻面积  相似文献   
103.
104.
用多孔强碱型三乙醇胺基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做为载体,用CNBr与载体上的多羟基作用共价偶联了胰酶。红外光谱表明:其共价偶联反应机理与用CNBr活化多糖类载体并接酶的机理相类似。最适偶联条件研究表明:CNBr用量增多,酶蛋白载量增加。但比活下降。偶联pH为10时,固定化酶有适宜的载量和较高的比活。由于胰酶水解蛋白反应释放出H~+质子,这些质子在载体内积累,使微环境内H~+质子浓度增加,进而使得固定化胰酶的pH—活性曲线在pH9~11范围内未出现下降。在变温和60℃恒温下对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测试表明:固相酶的热稳定性比天然酶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5.
中国毛莨科植物小志(十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发现了乌头属2新种、毛莨属1新种,铁线莲属1新种,1新变种,及1新同物异名;讨论了吴兴铁线莲的系统位置,和西南银莲花、西南毛莨、唐松草等种的地理分布现象,认为有关分布现象系由第四纪冰期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6.
AAS系列新型吸附树脂对猪血粉水解液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7.
108.
微藻生物技术是较新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藻的生物技术本质上与农业相同,即利用光合成机制生产生物量,用作食物、饲料、化学药品和能源。 培养微藻作生物量的主要优点为: 1.藻是很有效的生物系统,是以太阳能通过光合成生产有机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09.
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独立地建立了用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我们提出的分布矩阵(表达每一类构象被预测成所有各类构象的可能性的矩阵),对于这一方法的误差以及造成误差的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较过去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学习方法,结果对于规则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的预测精度和相关系数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