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害虫微生物防治系统是复杂的多目标复合生态系统.对系统进行多目标效益评价有助于了解系统现状,遴选最佳防治技术,根据害虫防治的一般要求,结合微生物防治的有关特点,建立了害虫微生物防治的目标体系.对基于估计相对位置的方案排队法和混合优序图法分别进行改进,用改进算法对系统进行效益评价和方案择优,给出了计算软件.同时指出,在生态系统的评价管理中,多目标决策方法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指出20—羟基蜕皮酮(20-OHE)参加蓖麻蚕蛹对大肠杆菌的体液免疫反应。20-OHE的作用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产生抗菌蛋白,增加溶菌酶活性,和激活原酚氧化酶系统。这表明多个免疫控制系统参与蓖麻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用时间分辨率纳秒荧光技术研究大豆磷脂或合成磷脂模型膜(脂质体)的物理状态变化与荧光寿命以及时间分辨各向异性测量参数变化相关性的实验结果。用荧光探剂MC540标记模型膜的结果表明,荧光寿命(τ)的变化与脂质/探剂比例、磷脂组成、磷脂的极性头部、脂肪酸酰链长度等有关。用DPH(1,6-diphenyl-1,3,5-hexatriene)标记磷脂模型膜的时间分辨各向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序参数(S)、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根据吴征镒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市区类型研究结果,研制出定量化研究区域性种子植物区系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应用本程序可完成某区系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科属组成分析和与其它地区以共有属关系构建的相似性系数的谁知盘中计算,同时可大量节省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对提高研究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 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 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 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氧气袋运输, 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 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 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 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 —2.88 mg/L; 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 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5), 但此后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鱼苗的全鱼皮质醇、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和溶解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 (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了尖头 赤水河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形态上的差异;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尖头 和董氏须鳅的来源,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了这两种鱼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数据结果表明,尖头 在赤水河的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养殖种群的体长、尾柄长、尾柄高3个形态数据均高于野外种群。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尖头 赤水河流域野外种群及养殖种群与辽宁杨运种群聚为一支,董氏须鳅则与来自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的种群聚为一支。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赤水河支流白沙河具有尖头 的中度适生区,其适生性概率为0.620;而董氏须鳅在该区域的适生性概率较低,仅为0.025,这可能与该物种已有分布数据较少有关。采样中发现白沙河实际采样点的水温较低,与北方分布点的水温接近,推测该区域仍具备尖头 和董氏须鳅生存的条件。综上所述,赤水河流域的尖头 和董氏须鳅均为来自东北地区的外来种,且能适应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这与现场访问结果一致,未来需要加强种群监测以防成为外来入侵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体积、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将其分为低血钙组(血清钙<2.1 mmol/L, n=34)、正常血钙组(2.1 mol/L≤血清钙≤2.7 mmol/L, n=39)和高血钙组(血清钙>2.7 mmol/L, n=29),比较各组性别、血肿体积、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4)和预后不良组(n=18),比较两组血清钙、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GOS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钙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GOS评分、1年病死率、1年再出血率、总预后不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钙水平、GO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脑出血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钙预测高血压脑出血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129(95%CI:0.073~0.179)。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血肿体积、神经功能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且入院时血清钙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