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对南无僧叶蝉属属征作了重新定义,并记述该属3种,其中包括1新种:丽江南无僧 叶蝉Namsangia lijiangana,sp。,n.和1中国新记录种;匙南无僧叶蝉Namsangia garialis Distant。此外还厘订新异名1个。瓣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2.
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ARF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性和亚细胞定位,为研究其功能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ARF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SlARF2基因全长,并构建与黄色荧光蛋白(YFP)融合的pBA-ARF2-YFP表达载体,进而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将得到的T1代转基因种子萌发,然后取根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分布的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lARF2是富含Ser、Leu、Gly和Pro以及具有ARF家族典型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木薯和拟南芥的同源性分别为70.08 %、66.94 %和60.87 %.经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pBA-ARF2-Y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外,PCR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经荧光显微镜观察,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表明转录因子Sl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对番茄果实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 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 以及居群取样方式, 选取280份样本, 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rps4),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 得出结论: (1) 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 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 (2) 发现边缘鳞盖蕨(M. 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 (3) 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 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 l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 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 subspeluncae); (4) 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5) 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55.
李文卿  江源  赵守栋  张凌楠  刘锬 《生态学报》2017,37(10):3365-3374
研究利用在六盘山地区采集的油松树轮样芯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分别与不同长度时间单元(月、半月、旬)和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n)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油松标准年表与不同长度时间单元SPI的相关结果显示,较小的时间单元会使相关性表达更加精确,而时间单元过小则会因为数据波动性增大而导致相关关系弱化。因此,相较于月和旬,半月是相关性分析更为合适的时间单元长度。油松标准年表与多时间尺度SPI的相关结果显示,SPI多时间尺度的特性有助于揭示油松径向生长对不同时间尺度水分状况的响应特征,且油松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于不同时间尺度水分状况具有相异的响应机制。在温度较低(0℃)的冬季,短时间内的降水并不利于树木生长,而长时间良好的水分储备会为树木生长季需水提供保障;在生长季前期,长时间良好的水分状况比短期内的降水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在生长季,补给性水分和土壤水分都对树木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无鱼粉低磷饲料中添加中性蛋白酶、中性植酸酶, 考察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沉积率、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配制含鱼粉5%和磷酸二氢钙1.5%的正对照饲料、无鱼粉饲料、无鱼粉低磷饲料(磷酸二氢钙1.0%)和在无鱼粉饲料中添加175 mg/kg蛋白酶, 在无鱼粉低磷饲料中添加175 mg/kg蛋白酶+300 mg/kg植酸酶的5组等蛋白饲料, 饲喂初始体重为(52.5±2.0) g的建鲤10周。结果表明: 对照组具有最高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P<0.05), 无鱼粉饲料和无鱼粉低磷饲料组的增重率、蛋白质和磷沉积率、蛋白质和钙消化率均显著下降(P<0.05); 在无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 提高了建鲤增重率13.1%(P<0.05), 达到和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 显著提高了蛋白质、钙消化率和肠绒毛高度, 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 在无鱼粉低磷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和植酸酶后, 显著提高了脂肪、蛋白质、磷沉积率和蛋白质、钙、磷消化率(P<0.05), 增加了前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P<0.05), 提高了血浆磷浓度(P<0.05)。以上结果表明, 在全植物性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 在全植物蛋白的低磷饲料中同时添加蛋白酶和植酸酶可以促进建鲤生长, 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沉积率, 促进肠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7.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相较于其他医疗科室工作场所暴力而言,具有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重、防范难度大的特点。在科学界定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借鉴美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备的防范体系、引入并推广有效评估工具、建立系统化应急措施的防范对策,以期对我国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8.
筛选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真菌,优化其发酵条件以提升发酵液抑菌效果。以平板对峙试验和摇瓶培养抑菌试验筛选拮抗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寄生作用,以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筛选到的9株生防真菌中M1菌株的抑菌率最高,其形态学特征与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相符,18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烟管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支,因此将菌株M1鉴定为黑管菌属(Bjerkandera)、烟管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烟管菌能够直接穿透西瓜蔓枯病菌菌丝,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C/N为7.1,pH为7.4,装瓶量为44%,时间为19d,转速为180r/min,温度为29℃,在此条件下抑菌率为52.64%,高于未经优化的抑菌率。温室盆栽中对西瓜蔓枯病菌的防病效果达到74.3%,高于多菌灵处理。烟管菌作为生防真菌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条件优化后进一步提升了抑菌效果,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9.
几种葫芦科蔬菜病毒病的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甘肃酒泉、陕西户县及临潼3地区蔬菜大田采集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上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毒原标样135个,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双抗夹心EL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上述地区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3种蔬菜病毒病的结果表明,300倍、500倍的病毒必克预防效果可达到75%~78%,且治疗效果明显,药效持久。因此,认为病毒必克是目前理想的植物病毒抑制剂。  相似文献   
60.
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上部保存有大量发育厚壁的遗迹化石。通过野外多剖面多角度观察,结合室内遗迹化石特征统计、宏观—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该遗迹化石的纵切面形态多为I/J形和宽扁U形,且多呈簇状或束状的集群分布,具有厚的衬壁,被深色晕圈所围绕。单个潜穴结构由分界清晰的三部分组成:深灰色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填充物、浅灰白色灰泥质衬壁、深灰色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的晕圈。根据这些特征将其定名为Schaubcylindrichnus heberti,并对其进行形态功能分析,认为S.heberti体现了造迹生物复杂的行为习性:两种摄食方式(建造潜穴时的食沉积物以及居住时的漏斗进食),主动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建造厚的衬壁),以及快速生长的生存策略(不断废弃旧管、建造新管)。在寒武系张夏组灰岩中发育大量且属种单一的Schaubcylindrichnus,说明寒武纪生物的行为习性已有显著进化,生物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