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数量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灿稻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规律。稻米4个发育时期两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受精后第8~21天的灌浆中期和后期遗传效应表达对稻米透明度的影响最大。控制稻米透明度性状表现的三倍体胚乳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效应在不同环境下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分析的结果还表明一些遗传效应存在着发育时期间断表达的现象。基因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以及相应的环境互作效应在稻米透明度性状发育中起着主要作用,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浙南3号和1391等亲本可以提高后代的稻米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2.
王琦  高云芳  樊小力 《动物学报》2007,53(1):116-122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的动物模型,以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依据mATPase染色结果进行肌纤维分型,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首次观察了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湿重、CSA和梭外肌、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与尾部悬吊大鼠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冬眠动物骨骼肌在废用状态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尾部悬吊14d可使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下降35.52%(P<0.001),Ⅰ型肌纤维CSA和Ⅱ型肌纤维CSA分别下降18.91%和20.68%(P<0.05);肌纤维平均CSA减少20.45%(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对照组的80.61%降低为66.83%,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9.39%增加到33.17%(P<0.001);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增强,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 ),核袋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 )转变为强阳性( )。而达乌尔黄鼠在尾部悬吊14d后,比目鱼肌湿重仅比对照组下降0.05%,Ⅰ、Ⅱ型肌纤维CSA与平均CSA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84%、0.63%和0.37%,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从82.55%减少到77.30%,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7.45%增加到22.70%(P<0.05);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亦明显升高,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对照组的阴性(-)转化为强阳性( ),核袋2纤维及核链纤维则由对照组的阳性( )转化为核袋2纤维呈阳性( ),核链纤维则呈弱阳性( )。结果表明:尾部悬吊可致大鼠比目鱼肌明显萎缩;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则无明显萎缩;两者比目鱼肌梭内、外肌mATPase活性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3.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0%。马铃薯是C3作物,其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与其淀粉合成和降解过程有关。与马铃薯淀粉合成的相关酶包括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和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α-淀粉酶(α-amylase,Amy)、β-淀粉酶(β-amylase,BAM)、葡聚糖水双激酶(Glucan water dikinase,GWD)、磷酸葡聚糖水双激酶(Phosphoglucan water dikinase,PWD)和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碱性转化酶(Neutral/alkaline inverstase,NI)则与马铃薯淀粉降解有关。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基因克隆对马铃薯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克隆的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基因已在增加马铃薯淀粉含量、淀粉改性和改变淀粉组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总结了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酶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议,旨为深入开展马铃薯淀粉改良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在同一发酵批次的乳酸含量测试中,EDTA定钙法与HPLC法、生物传感仪法有显著差异(p<0.05),而HPLC法与生物传感仪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EDTA定钙法平均误差7.50g/L;而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测定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84g/L和2.39g/L。结论:EDTA定钙法简便快速,但重复性差;HPLC法准确、灵敏;生物传感仪测定法比较准确和方便。  相似文献   
105.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编号为N1菌株产量达6.9344 mg/L,是对照菌株的10倍多,最低的N2菌株的产量也是对照菌株的1.3倍.  相似文献   
106.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rebpcieavage activating protein,SCAP)是细胞脂肪合成酶的表达调控因子。本研究旨在肝脏L02细胞中研究SCAP对FASN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SCAP/SREBP1对于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以荷斯坦奶牛组织c DNA为模板,克隆SCAP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pc DNA3.1-SCAP表达载体,将SCAP表达载体转染L02肝脏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CAP基因m RNA在24 h、48 h、72 h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对SCAP标记,激光共聚焦观察SCA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FASN基因启动子载体,转染至肝脏细胞,并分别转染pc DNA3.1-SREBP1和pc DNA3.1-SCAP作为处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对FAS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克隆得到SCAP的PCR产物为3 836 bp的片段,通过与pc DNA3.1载体重组后获得pc DNA3.1-SCAP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将pc DNA3.1-SCAP载体转染肝脏细胞培养24 h、48 h、72 h后,Real-time 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8 h时细胞中SCAP基因m RNA的表达倍数增加了21倍(p0.001);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DAPI染色的细胞核呈蓝色,免疫荧光标记的SCAP呈红色,二者融合后发现SCAP定位于细胞质;启动子活性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REBP1质粒处理的细胞FASN启动子活性增加了4.1倍(p0.001),而SCAP和SREBP1共同处理细胞FASN启动子活性极显著增加了7.4倍(p0.000 1)。试验克隆构建奶牛SCAP基因表达载体,亚细胞定位SCAP蛋白主要位于肝脏细胞质中,表明SCAP可以通过结合SREBP1促进FASN基因启动子的转录。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报道中国乌桕农家品种的概念、形成方式、特点和农家品种科学划分、命名、分类、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0.
云南山茶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变种与原变种(C. euphlebia)的区别在于花瓣较薄;外轮花丝在基部呈束状合生。花药基着;花萼内面具白色柔色。果较大,球形,直径4—8厘米,3室,3爿裂,果壳厚7—8毫米,每室有种子1—4颗,近球形或具角棱,黑褐色,密被褐色绢毛。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