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了研究籼粳亚种基因调控序列的总体特性,我们利用籼粳稻以及拟南芥基因组和全长mRNA序列获取了大量高可信度的调控序列,通过这些序列,分析了水稻基因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信号)的数量、分布以及与GC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信号在水稻基因调控序列中发生显著的数量变化,同时一些信号数量在水稻与拟南芥基因间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这两种单双子叶植物间信号的使用上存在偏好,同时水稻不同类型基因以及特有与非特有基因间在信号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信号的分布直接导致了调控序列GC含量的波动.本研究没有发现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在调控序列方面(顺式调节因子和GC含量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目的检测大鼠β防御素(ratβ-defensin,rBD)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咽鼓管鼓室的表达,探讨β防御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排除中耳感染的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前3组36只行颈部切口经右侧听泡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溶液(1mg/mL)30μL制作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造模后分别于第1、3、7天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对照组12只右侧听泡注入生理盐水30μL,左侧听泡作为正常组,3d后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咽鼓管鼓室rBD-1mRNA和rBD-2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咽鼓管鼓室存在rBD-1和rBD-2的表达,且rBD-1的表达较rBD-2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3、7天,rBD-1表达变化不明显;rBD-2则在造模后第1、3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渐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大鼠,rBD-1可能参与正常咽鼓管鼓室的防御功能,造模后r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病原体入侵后的清除相关。  相似文献   
83.
利用六盘山东西两侧甘肃平凉市的崆峒、静宁站1971—2008年气温资料及1987—2008年在崆峒所设苹果观测点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平凉自1971年以来,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增加;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14~18d,且六盘山东侧春季的苹果物候期提前的变化速率明显大于西侧;气候变暖增加了果树春季开花受冻的危险,通过苹果与霜冻灾害的相关分析,结果得到临界值:在4月11—20日、4月21—30日及5月1—10日苹果开花期,地面最低温度≤-2.0℃,且连续≥2d时,苹果受冻面积分别达到80%、90%和100%。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雌性大鼠甲状腺系统的潜在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2只离乳3周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灌胃)及TDCIPP低、中、高剂量组(50、100、250 mg/kg·d,溶于玉米油)(n=8),灌胃给药21 d,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血和甲状腺、肝脏,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素(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用于检测甲状腺形态学病变;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DCIPP染毒后大鼠甲状腺出现滤泡排列不规则、胶质变少、滤泡增生、肥大等现象,TDCIPP低剂量组的血清TSH水平和高剂量组的T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表达和中、高剂量组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高剂量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P<0.01),三个剂量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细胞色素氧化酶-3A1(CYP3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大鼠暴露在50 mg/(kg·d)以上剂量的TDCIPP,即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的增生,改变血清中甲状腺素的水平,干扰甲状腺的功能,表现出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中国濒危兽类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濒危兽类的演化历史、濒危机制及适应性演化策略,是保护生物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十几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揭示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遗传结构、适应性演化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协同演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由此产生了保护基因组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两个分支学科,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本文综述了我国在保护基因组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濒危兽类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毛果杨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保真性和高特异性, 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选用稳定表达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对准确分析实验结果非常关键。以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不同组织以及锌胁迫下的组培苗为材料,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TUA8、TUB6、ubiquitin、GAPDH、actin、18S rRNA和EF1α 7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程序的综合分析, 发现actin、ubiquitin、EF1α和18S rRNA的稳定性较好, 可用作毛果杨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而TUB6在不同组织中稳定性最差; GAPDH在锌胁迫下的组织中稳定性最差, 因此不适宜作为内参基因。毛果杨NAC基因的表达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该研究对采用qRT-PCR方法分析毛果杨基因表达过程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对揭示NAC基因的功能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2%碳酸氢钠、制霉菌素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治疗婴幼儿雪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和复发情况.方法 70例雪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2%碳酸氢钠漱口和制霉菌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碳酸氢钠、制霉菌素配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治疗婴幼儿雪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8.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及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GDM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GRN、FGF21、Vaspin水平、糖脂代谢以及IR相关指标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GRN、FGF21及Vaspin水平与糖脂代谢、IR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PGRN、FGF21及Vasp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GDM患者血清PGRN、FGF21及Vaspin水平与FPG、TC、TG、LDL-C、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OMA-β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PGRN、FGF21及Vaspin水平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和糖脂代谢及IR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成为临床上GMD诊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9.
王梦龙  骆素微  李晓诗  彭小群 《广西植物》2023,43(11):2159-2169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胁迫因子的影响,非生物胁迫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类。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胁迫因子作出响应,最终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 LecRLKs)是RLKs的一个亚族,其具有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三个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可分为L、G和C三种不同类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LecRLKs通过识别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信号分子,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MAPK通路、ROS通路、钙信号通路等,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翻译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该文概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并系统综述了LecRLKs在盐胁迫、低温胁迫、干旱胁迫、机械损伤和植物激素等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也对LecRLKs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该文不仅为深入了解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功能提供了参考,而且为利用LecRLKs进行作物抗逆育种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门诊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分析门诊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的可行路径,提出应在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加强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