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短期不同稻草还田模式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固碳、甲烷排放和综合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碳,长期还田的耕层土壤碳汇年增长率为0.07 t C·hm-2·a-1,土壤有机碳的表观转化率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稻草还田导致稻田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其中,NPK添加稻草(NPK+RS)处理早、晚稻期间甲烷排放通量比仅施NPK分别增加了75.0%和251.5%(P<0.01).稻田甲烷排放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产量和耕作方式相近的条件下,稻草(茬)的甲烷表观转化率接近.综合土壤固碳和甲烷排放的稻田净碳汇,NPK+RS处理负碳汇效应显著,基本与其水稻生物固碳接近,比稻草不还田处理(NPK)增加158.3%;不同还田模式中,稻草覆盖免耕处理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其净碳汇(负值)比高桩翻耕处理减少50.9%,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72.
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种子中积累了丰富的植酸。早先的研究侧重于降低种子中植酸的含量,但是随着人们对植酸认识的深入,发现植酸对于动、植物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功能。对于人和动物而言,植酸有抗营养作用,但也是重要的健康因子;对于植物而言,植酸及其代谢中间体的生物学功能却缺乏明确的研究。若要明确把握植酸的育种方向,就必须对植酸在植物中的合成过程有明确的认识。但自植酸被发现至今,人们对于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合成过程仍然知之甚少,对其生物学功能更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综述了植酸代谢研究的现状,分析并总结了植酸的代谢通路,指出了植酸代谢研究的突破点,结合植酸代谢的研究特点和进展,比较了基因同源克隆、关联分析等4种最具潜力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973.
基于云南丰富的稻作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分析了稻瘟病(苗瘟、叶瘟、稳颈痘)和白叶枯病综合抗病性及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各类稻区和气温中的差异表现,其主要结果有:稻抗病性多样性富聚程度与气候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温度对抗病性多样性影响较大;抗病性多样性指数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运渐减小,反之增大;气候带可分为多样性富聚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和南温带)和多样性低富聚区(中温带和北温带),其中南亚热带是抗病性多样性最为富集的气候带;温度是影响稻抗病性多样性主要因子,18±1℃是稻抗病性多样性富集程度变化的分度点,13.1~21.0℃之间为抗病性多样性的富聚区.此外,挖掘了24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稻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974.
吴燕梅  胡伟平 《生态科学》2007,26(5):447-451
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萝岗区景观在城市化梯度上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萝岗区的景观结构中,林地为优势景观,占整个景观比例53%左右,而占2.57%的推平未利用地则表明萝岗区的景观结构并不稳定;②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表明各种景观类型沿着梯度区表现出独特的空间特征,明显反映了城市化的梯度和前沿;③景观水平的格局分析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异质性增高,并且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景观向多样化和均匀化发展。  相似文献   
975.
氯霉素抗性融合蛋白报告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N端融合了可溶性蛋白细胞所表现出的氯霉素抗性高于不溶性蛋白这一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在大肠杆菌中方便地检测到目的蛋白可溶性的报告系统。以pMalp2X高效表达载体为基础,采用PCR法扩增CAT基因,并通过引物向CAT中引入所需的多克隆位点、终止密码子及linker,将扩增得到的CAT片段插入到pMalp2X中,构建pCAR报道质粒并作测序鉴定;PCR分别扩增IGF1、IL3、Trx基因,连接到pCAR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氯霉素抗性试验对表达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和表现出的氯霉素抗性的相关性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用该载体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可溶性与氯霉素抗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报告系统能通过直观的平板氯霉素抗性高低正确指示位于CATN端的目的蛋白的可溶性,为其在生物工程和蛋白质构象相关疾病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6.
硒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亚硒酸钠、硒蛋氨酸和海藻硒多糖等三种硒化合物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D-甘露醇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对不同来源硒的抑制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硒化合物对猪细小病毒在PK-15中的复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时其强度依次为硒蛋氨酸、亚硒酸钠、海藻硒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协同增强硒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7.
佛州侧耳(PleurotusfloridanusSinger)子实体在生理高温(32±l℃)条件下,O2吸收速率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的速率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增多.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相应地发生变化;放线菌素D抑制生理高温下SOD活性的升高;O2-清除剂甘露醇和外源SOD都影响生理高温对SOD的诱导效应;表明该侧耳在生理高温条件下SOD酶活性激应性的升高是O2-参与了SOD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78.
植物凝集素对包括同翅目在内的害虫具有有效抗性作用。本文就同翅目害虫的危害性、植物凝集素定义的不断深入认识、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对害虫的作用机理、并对人工饲喂害虫实验及转凝集素的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79.
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羟基甾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按不同的海洋生物分类,介绍了近年来从这些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多羟基甾醇。  相似文献   
980.
RFLP、RAPD、AFLP在水稻农垦58S和1514中多态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用RFLP、RAPD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农垦58SX1514组合及其F2极性集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多成性和阳性的比率,结果显示,三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和与目的基因连锁的阳性比率分别为19.93%,5.23%;11.17%,0.76%和86.47%,7.52%。AFLP的多态性比率和阳性比率均为最高。分析探讨了三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区间高分辩率作图和筛选与目的基因连锁标记中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