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后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人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抽液术,积液抽吸净后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剂量同导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2.
以‘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采用刺伤接种法,测定了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苹果果实轮纹病的防效及其防病机制。结果表明:0.1 mmol·L-1的BHT处理后间隔48~72 h接种轮纹病菌,其防效最高达74%以上,而该浓度BHT对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BHT处理后接种或不接种轮纹病菌,果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其峰值是对照的1.82~4.56倍,且在测定时间内始终显著高于对照。同时,BHT处理的果实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较小,最高增幅仅为78.94%,而接种轮纹病菌的处理,MDA含量急速上升,最大增幅为316.77%。表明BHT通过持续提高‘富士’果实内防御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从而诱导果实对轮纹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三白草(三白草科)花部器官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e present study,floral organogenesis of Saururus chinensi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5. cernuus. The two species share essentially similar patterns of floral initiation and stamen development. Their inflorescence produces "common primordia" in acropetal succession on the flanks of the inflorescence meristem. Each primordium bifurcates transversely to form a floral apex above and a bract primordium below. Six stamens arise in three pairs at the floral apex.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arises first, the lateral distal pair second, and the lateral proximal pair arises last. On the contrary,the initiation of carpel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5. cernuus,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arises first, and the lateral pair next. In S. chinensis, however, the lateral pair arises first, and the median sagittal pair second. The present study also made a brief generalization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field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species in the genus Saururus, which are dis  相似文献   
995.
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可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无机氮沉降的影响,而对于不同氮素形态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利用运行5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开展了4个氮添加处理即对照(无氮添加,CK)、无机氮(硝酸铵,IN),有机氮(尿素和甘氨酸1∶1混合,ON)和混合氮(无机氮和有机氮7∶3混合,MN)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采用浅盘法分离线虫,土壤性质如p H、含水量、全碳全氮分别采用电位法、烘干法和元素分析仪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区系分析和代谢足迹分析不同形态氮沉降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共分离线虫50个属,其中在CK样地中共发现29个属,在IN,ON和MN处理中分别发现线虫属37个,34个和29个,盘旋属Rotylenchus和大节片属Macroposthonia在所有处理中均为优势属。结果表明,与CK相比,IN处理、ON处理和MN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无机氮相比,混合氮处理显著降低了食真菌线虫数量,有机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捕食杂食性线虫数量。与对照相比,无机氮处理显著增加了线虫多样性指数(H'),IN处理的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CK和MN处理,混合氮处理对应的优势度指数(λ)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在CK和ON处理,线虫的结构指数(SI)较高,富集指数(EI)较低,表明这两个处理的土壤受干扰程度较小,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在IN和MN处理,土壤线虫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均较高(50),表明食物网稳定成熟。食真菌线虫代谢足迹和生物量碳在无机氮处理最高。有机氮和混合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捕食杂食性线虫代谢足迹和生物量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不仅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产生了影响,而且其代谢足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结果有助于揭示温带森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6.
评价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对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级分类的基础,可为环保部门对铅锌尾矿库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当前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性地建立了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该方法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了大气环境和渗漏水两大指标,同时考虑了各个重金属的毒性,此方法定量计算各个指标,操作性强。通过广东梅州的一个铅锌尾矿库的示范应用,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建立铅锌尾矿库对周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蛋白质乙酰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与原核生物中且可逆的翻译后修饰方式,由乙酰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共同调控,参与了转录、新陈代谢、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发现了大量的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对其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从乙酰化修饰研究进程出发,对植物病理学领域,包括植物抗病相关过程、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三个方面的乙酰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乙酰化修饰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PKO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疆维吾尔族PKO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IL-1β水平、IL-1β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以及单体型的相关频率分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以IL-1β+3954CT的血清IL-1β水平最高,为(173.28±65.19)pg/mL,其次为IL-1β-511CT,水平为(172.17±54.98)pg/mL,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1β-511C/T的CT、IL-1β+3954C/T的CT、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频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3954C/T的CC、等位基因C的基因型频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NPstats法分析单体型后发现,IL-1β共有6类单体型,其中以TCC最为常见,但TCT及CCC型同PKOA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相关性(OR=3.214、6.074,均P 0.05)。结论:IL-1β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PKOA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IL-1β-511C/T和IL-1β+3954C/T的CT基因型,且TCT及CCC单体型同PKOA的发病率联系紧密,通过监测IL-1β基因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PKOA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9.
对于腰椎退变和不稳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行植骨术(僵硬固定)。然而,僵硬固定存在加速周围椎体的退变等缺点。因而,人们逐步把目光投向腰椎弹性固定。最近几年,腰椎弹性固定因具有利于应力分散,防止周围节段退行性变,降低应力遮挡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大多数临床资料显示相较于传统坚强固定,弹性固定疗效相当,而固定节段骨萎缩、骨质疏松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更利于脊柱生理特性。该文就腰椎弹性固定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弹性固定的工作原理以及临床效果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桦褐孔菌菌质活性组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取桦褐孔菌菌质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质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菌质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菌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菌菌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