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21.
濒危植物矮牡丹无性系分株种群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spontanea Rehd.)无性系分株种群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7个样地矮牡丹的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类:强增长型、平缓增长型、稳定适应型和波动型,前3类种群的数量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y=e^a-bx。表现结构为单株高度不超过120cm,基径不超过2cm。适宜生境为地带性顶极群落辽东栎林。  相似文献   
922.
施用化肥对黑土地区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0  
本文针对玉米生长期内施用化肥对东北黑土地区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共获得14科,16属,其中头叶科(Cephalobidae),小杆科(Rhobditidae) ,真滑刃属(Aphelenchus),垫刃属(Tylenchus)为优势科/优势度指数分析比较了施肥和不施肥试验小区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分布规律,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是评价线虫群薄对化肥投入最敏感的指数。  相似文献   
923.
林窗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林窗研究已为当前森林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它是森林循环更新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环境。本文从林窗的基础理论、概念、特征、林窗的影响作用、林窗模型以及林窗与森林经营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林窗的研究状况、热点及展望。  相似文献   
924.
为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对接种2批国产酵母疫苗(5μg/Dose),1批进口酵母疫苗(A;10μg/Dose)和另1批进口酵母疫苗(M;5μg/Dose)的268名小学生,进行了免后5年(T60)效果随访观察。结果表明,T60时接种A疫苗组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197.53)显著高于M疫苗组(110.66)和2批国产疫苗(9312645GMT78.48,9312623GMT56.06)。抗体阳转率A疫苗组(85.71%)显著高于M疫苗组及国产两批疫苗(61.76%、65.26%、63.83%)(P<0.05)。而国产两批疫苗与M疫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随访结果表明,虽然国产酵母疫苗免后5年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与剂量相同的进口酵母疫苗的水平相当,但抗体阳转率已降至70%以下,应考虑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925.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对黄曲条跳甲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模拟植物保护剂保卫德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控制的生态学主要表现在对忌避作用,尤其是在种群发展的初期,由于其显著忌避作用,降低了田间成虫数量和卵量,使其种群明显降低,从而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926.
鹅耳枥和虎榛子(桦木科)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进一步理解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扫描电镜下,对桦木科植物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的雌花序、小花序和雌花的原基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两种植物均具单性花、雌雄同株。其雌花序为复合的穗状花序,每两朵小花构成一个小聚伞花序,多个这样的小花序螺旋排列在一个总花序轴上。小花序由5枚苞片组成,1枚初级苞片,4枚次级苞片。后分别由两个半环状的共同原基发育而来。鹅耳枥的近轴面次级苞片生物缓慢,远轴面的生长较快,成熟时呈扩展的叶片状;虎榛子的近轴面和远轴面次给苞片均生长较快,成熟时靠全呈囊状。花被原基为环状,花被随着子房的发育而而逐渐长大包围子房并与之愈合。研究对前人有关小花序的苞片数目和两个二心皮子房的定位方式等方面的认识作了澄清或纠正。每个小花序的苞片数目不像Abbe观察的那么多;二心皮子房定位方式在鹅耳枥属是互成直角,而非相互平行。  相似文献   
927.
春化处理控制冬小麦的小穗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春化作用是决定冬性及二年草本植物成花和穗化的一个关键生理过程,通过用不同时间的前期低温处理,观察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后期形态建成中穗分化启动,小花发育及结实率的影响,发现前期低温处理对穗启动分化的早晚具有决定作用,春化时间越长,穗分化启动越早,较长时间低温有利于促进穗分化,在实验室低温处理条件下,促进小花分化和提高结实率的最佳春化处理时间是45d左右,实验观察表明,春化处理促进小麦生长锥分化启动时间和分化速率,减少小穗退化,这一结果表明了春化处理不仅是冬小麦开花启动过程所必需的,而且是花序正常发育过程和顶部与基部小穗完全结实所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28.
我国土壤线虫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珂  梁文举  李琪 《生物多样性》2018,26(10):1060-156
土壤线虫生态学主要探讨土壤线虫群落和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关系, 包括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和结构组成、线虫群落与土壤环境及其他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本文回顾了我国研究者近年来在土壤线虫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组成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线虫群落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土壤线虫群落的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线虫群落生态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应用。重点评述近年来我国土壤线虫生态学的发展现状, 同时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土壤线虫生态学的发展态势, 提出建设全国范围的监测网络的重要性。未来我国土壤线虫生态学的发展方向应继续加强小尺度下土壤微食物网联通性和大尺度下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以及加强相关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9.
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种群生命参数与相对适合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观察了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试验种群在(28±2)℃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组建了两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了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的生态适合度差异.结果表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AlR90)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历期、产卵前期均显著延长.与敏感品系相比,产卵高峰期抗性品系日产卵量不稳定,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下降,敏感品系平均每雌产卵量为324.0 粒、抗性品系仅为240.7粒.对实验种群生命表进行研究表明: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的种群趋势指数(I=79.10)显著低于敏感品系(I=116.97);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1414.00和7.9463,均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2184.00、rm=8.3809).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6474,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在繁殖和生长发育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930.
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人们为保证小麦产量往往施用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小麦化感作用是利用小麦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它克服了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害的潜力.本文对已有的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其中小麦对杂草、虫害及病害产生防御功能的主要化感物质为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小麦化感物质活性的发挥除了取决于化感物质的种类外,还由小麦自身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小麦化感物质在根际土壤中的滞留、迁移和转化过程、小麦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是小麦化感作用研究的薄弱环节。其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小麦化感作用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小麦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