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991.
992.
梁大林  唐海萍 《生态学报》2022,42(1):287-300
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作为青藏高原两种重要植被类型,研究其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有助于为青藏高原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管理提供参考。以位于同纬度的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变化表征植被变化,利用NPP数据和气象数据,分别分析两地2000—2017年植被NPP、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差异;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两种高寒草地气候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以县域统计年鉴牛羊肉产量表征放牧强度,研究放牧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变化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别研究降水和气温对两种高寒草地植被NPP变化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区年平均气温以0.085℃/a和0.084℃/a的趋势上升,降水以平均每年3.87 mm和2.23 mm的趋势增加,高寒草甸区变暖变湿速率较高寒草原区快。(2)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植被NPP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空间格局;2000—2017年高寒草甸区57.7...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the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水平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大鼠宫颈癌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20只健康雌性Wistar白化大鼠根据实验目的分为两组:对照组(异种移植时注射SiHa细胞作为对照实验,n=10)和观察组(将转染sh-M-CSF、sh-MMP9和sh-TIMP-1的SiHa细胞注射大鼠的子宫颈,n=10)。通过ELISA测定大鼠血浆M-CSF、MMP9和TIMP-1的水平。通过PCR检测实验大鼠中M-CSF、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分析大异种移植大鼠肿瘤体积生长。第3、4、5周分别处死并切除大鼠肿瘤进行称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AKT和pSTAT3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确定Ki67阳性细胞数量及凋亡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M-CSF、MMP9和TIMP-1的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M-CSF、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大鼠肿瘤体积均增加。1周和2周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肿瘤体积比较无差异(P>0.05),第3周、第4周和第5周,观察组较对照组大鼠肿瘤体积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大鼠体内肿瘤重量减少(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CNA、pAKT和pSTAT3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Ki67 阳性细胞数量降低,凋亡细胞升高(P<0.05)。结论:降低血浆M-CSF、MMP2和TIMP1水平可促进HPV阳性大鼠宫颈癌细胞凋亡,有效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Braden评分和经皮氧分压(TcPO2)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ICU 45例发生PI患者为PI组,另选取ICU 45例未发生PI患者为非PI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Braden评分及TcPO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Braden评分、TcPO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评分与TcPO2对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PI组年龄大于非PI组,机械通气比例和体温高于非PI组,住院时间长于非PI组,血清白蛋白、Braden评分、TcPO2低于非P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100,95%CI:1.003~1.206)、体温上升(OR=1.217,95%CI:1.014~1.460)、住院时间延长(OR=1.240,95%CI:1.049~1.467)、Braden评分下降(OR=1.950,95%CI:1.312~2.898)、TcPO2下降(OR=1.128,95%CI:1.053~1.209)为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aden评分和TcPO2单独与联合预测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94、0.898,Braden评分联合TcPO2预测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年龄增长、体温上升、住院时间延长、Braden评分下降、TcPO2下降是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Braden评分、TcPO2对ICU患者PI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TME)中活性氧(ROS)介导免疫球蛋白G(IgG)表达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的18例膀胱癌患者样本,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IgG表达量。利用免疫荧光染色(IF)技术分别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OS和IgG分子进行共定位和相对定量分析。将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加入膀胱癌细胞EJ中,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EJ细胞)、阴性对照组(EJ+PBS)、实验组(EJ+PBS+NAC),10 mM NAC药物处理48小时后,运用DHE-ROS荧光探针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药物NAC对ROS和IgG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克隆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去除ROS后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人体膀胱癌组织中ROS和IgG分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荧光显微镜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组织被肿瘤细胞严重破坏,结构紊乱不规则,IgG和ROS表达水平均升高,而癌旁组织膀胱尿路上皮组织的结构均匀规则;NAC药物处理EJ细胞后,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ROS和IgG表达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ROS和IgG在临床膀胱癌组织和体外膀胱癌细胞株EJ中均显著高表达,在肿瘤微环境中ROS通过调控IgG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ROS和IgG可能成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的临床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6.
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湖相沉积中富含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对于湖相沉积中的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植物大化石和孢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世山旺组在沉积期间,山旺湖周围的植被处于湿润的暖温带到亚热带的古生态环境下。哺乳动物蝙蝠和貘化石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的研究报道。本文首次对山旺组样品中的植硅体进行了研究,为山旺中新世植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从6块山旺组样品中分析出的植硅体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含有丰富的保存极好的草本植物植硅体,代表森林成分的双子叶植物植硅体,以及偶尔出现的棕榈科植硅体。草本植物的植硅体主要来自于C_3/C_4禾本科的PACCAD类群和早熟禾亚科的植物,少数可能来自于在林下封闭生活环境中生长的草本植物。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显示,在湖边森林生活环境下,伴生大量的适合沼生到中生环境的草本植物,在较干旱的地区生长着早熟禾(和PACCAD)的草本植物。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山旺中新世气候比现在更加湿润而且变动较小的观点。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与土耳其和北美大平原中新世湖相沉积中的植硅体组合不同,后者的植硅体组合主要是由多种C_3早熟禾亚科草本和不同种类的PACCAD类群草本植物组成。今后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揭示这种差异是否反映了草本植物群落在大尺度的生物地理上的差异,或者是由于地区性的局部气候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亚洲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的虫口密度及活动与柑桔黄龙病的田间传播、流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室内饲养条件能够便于观察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传病机制。【方法】本文以九里香Murraya exotica(L.)Mant.、酸桔Citrus sunki Hort.ex Tanaka和马水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cv.Mashuiju 3种寄主植物不同成熟度离体梢为研究材料,(1)比较亚洲柑桔木虱卵分别在3种寄主植株和离体嫩梢上的孵化率;(2)比较3种寄主不同成熟度离体梢对各龄若虫存活率和蜕皮的影响;(3)比较3种寄主不同成熟度离体梢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亚洲柑桔木虱在植株嫩梢上卵的孵化率高于离体嫩梢,九里香表现最明显;(2)低龄若虫在叶片未完全展开的离体嫩梢上存活率最高,而高龄若虫在完全展开的嫩梢上最高;(3)用离体成熟梢饲养柑桔木虱成虫存活率高于离体嫩梢,酸桔和马水桔离体梢饲养的存活率较九里香高。【结论】用寄主植物离体梢饲养的亚洲柑桔木虱卵孵化率和若虫、成虫存活率都较高而且较稳定,该方法可用于这种木虱的室内繁殖中。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地区宋内志贺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宋内志贺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耐药基因的扩增以及基因分型,了解不同地区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与流行趋势。【方法】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54 株宋内志贺菌对21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扩增相关耐药基因,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进行宋内志贺菌的基因分型,最后采用BioNumerics分析软件对所有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其相似度。【结果】实验菌株对于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替卡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5种抗生素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左氟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5种抗生素全部表现为敏感。共检测出包括blaTEM,blaCTX以及整合子在内的7 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全部实验菌株可分为26个不同的PFGE带型,分型后表现出较高的基因同源性。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性、携带基因与带型具有一定地域相关性。【结 论】目前各地区流行的宋内志贺菌株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与四环素已经普遍耐药,不同地区出现相同聚类分型的菌株表明存在跨区域流行的宋内志贺菌群。因此,加强对不同地区宋内志贺菌的监控对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土壤有机碳(SOC)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研究一直是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的一个主要方向。土地利用、耕作、作物类型、种植密度、灌溉、施肥以及其他人为活动等,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均能产生影响。本文综合评述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土壤碳截获潜力,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措施,以及农田土壤碳截获在温室气体减排及气候变化中的潜在作用等,最后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岩黄耆属(豆科)种皮纹饰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国产岩黄耆属(Hedysarum L.)18个种(含3个居群)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岩黄耆属种皮纹饰性状在种的划分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依据种皮纹饰特性,大致分为光滑型和粗糙型2大类型以及断棱状、嚼烂状、龟纹状、网纹状与细网状5个亚型。依据其划分的类型及亚型,种皮纹饰呈现出从断棱状、细网状到光滑状的演化趋势,从而阐明了种皮纹饰在岩黄耆属系统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