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西双版纳傣寨传统栽培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傣寨传统栽培的315种植物引种的历史、引种的途径和它们在西双版纳的适应性。此外,对这些植物的经济价值,它们在发展生产上的潜力及在植物引种驯化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2.
我在讲授三大遗传规律时,对如何依据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把“双基”转化为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以及使他们能牢记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探讨。通过实践,我认为设疑解疑,讲议结合,当堂巩固,确实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三大遗传规律中,基因的作用是看不见  相似文献   
953.
954.
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三种昆虫的四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中提取DNA,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内切酶图谱各不相同。而二株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霉的内切酶图谱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55.
一、前言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各个分支的飞跃发展,一些生物现象得到了较,圆满的解释。当前的生物科学发展趋势是:一方面,独立研究已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和两极分化;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手段的更新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使生物学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依赖实验结果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生物学发展需要,要完全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必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56.
1987年6月27日于武汉召开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鉴定会。会议由中围科学院武汉分院主持,全国4所大学、6个研究所等十八个单位参加。该研究课题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主持,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皖南农学院茶叶系、安徽十字铺茶场茶科所共同参加。武汉病毒研究所代表协作组全面概括地介绍了研  相似文献   
957.
<正>自1975年Kohler与Miltem首次创建用淋巴瘤杂交技术产生单克隆抗体(McAb)以来,已制备出针对多种不同抗原的McAb,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许多方面。McAb是直接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某一抗原决定簇或表型相作用的一类结构相似的免疫球蛋白(Ig)。杂交瘤源源不断地分泌高效价,特异性强,单一的McAb,解决了多年来免疫测定因抗体不纯效价不高的  相似文献   
958.
生物传感器的世界性研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东京技术学院德苅部博士和守一寿术博士十年来的研究。德苅部博士及其小组与星湖电子工业公术合作,已经建造了一种能使用连接于抗体的石英振荡器,以置放病原体于血液中的传感器。如果将传感器顶部放入含适当病原体的溶液,则促使免疫反应产生,使得痕量反应产物固定在装置上。传感器重量变轻,而且振荡频率改变。这种变化反映着所存在病原体的浓度。理论上,所研制的传感器可用来检测任何种类的病原体,乃至特殊的抗体。传感器有希望比使用昂贵放射性技术和荧光技术进行的普通实验要便宜些。  相似文献   
959.
指纹遗传的双生子研究——Ⅱ.指纹纹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生子法对26对MZ及24对DZ的指纹纹型进行研究,发现在各类指纹纹型中,斗形最多,桡箕最少。男女间纹型频率差异不大。纹型的左右手对称性为77.20%。作者提出了指纹系数的计算公式,即[(斗形纹数)+(斗形纹数+箕形纹数)]×100%。认为以此来反映10指纹型的构成和复杂程度,以及分析指纹较为合适。 纹型和三辐线在MZ与DZ对间一致率的比较,以及指纹系数、花样强度和生物学指纹价在MZ与DZ对间的相关系数的比较,发现MZ对间的一致率及相关系数明显高于DZ对间的一致率及相关系数,其遗传度为56—92%。本文发现指纹系数在MZ对间并非完全一致,即MZ对间纹型不一致,且指纹系数呈一连续常态分布。纹型的分析表明,指纹纹型以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排除异质性遗传的可能。  相似文献   
960.
指纹遗传的双生子研究——Ⅰ.指纹嵴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卵性鉴定准确性在95%以上的双生子法对指纹嵴数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26对MZ及24对DZ的指纹崎数分析,发现男女的TFRC分别为132.96±51.46和114.00±40.20,平均值为127.14±46.23,AFRC分别为191.50±87.66及165.60±82.34,平均值为180.32±85.57。AFRO与TFRC呈正相关,其回归公式为(?)=1.78X-41.89。研究表明,TFRC与AFRC在MZ对间的相关系数近于1.0,明显高于DZ对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嵴致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作用。作者认为控制嵴数遗传的是一对Ss因子,表现为常染色体中间型遗传。当个体为SS因子型时,TFRC及AFRC分别>150,>230;当为Ss因子型时,TFRC及AFRO分别为76—150和90—230;当为ss因子型时,TFRC及AFRC分别为≤75,<90。算得S因子频率为0.6150,s因子频率为0.3850。此假说得到了Hardy-Weinberg定律、双生子法及15个家族90例成员家系调查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