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最早是由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但不具备抗蛋白酶活性,其在人体中广泛表达。PEDF是目前已知的人体最强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是最有希望成为治疗肿瘤和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候选基因。虽然PEDF最初被确认为神经细胞分化因子,现在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抑制血管形成、促进肿瘤分化和凋亡等功能,但目前关注更多的却是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PEDF在人体中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阐明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对于抗肿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正>"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何会"众里寻他"唯倾心一人?类似的爱情故事里除了"浪漫",似应有其它缘由?!二十世纪50年代,脑内一种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被发现[1],科学界给文学作品中的"浪漫"蒙上了"现实"的色彩。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神经药理学家阿维.卡尔森(Arvid Carlsson)教授因为发现了多巴胺(dopamine)而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  相似文献   
53.
2Hz和100Hz电针加速脑内三种阿片肽基因表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郭惠夫  王晓民 《生理学报》1997,49(2):121-127
我室以往的工作证明2Hz和100Hz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本工作试图阐明不同频率的电针是否影响三种阿片肽的基因转录。用地高辛标记的反义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显示大鼠脑内前脑啡肽原(PPE),前强啡肽强(PPD)和前阿黑皮素原(POMC)mRNA。结果:(1)低、高频电针均不影响POMC mRNA的水平。(2)对PPE的影响,两种频率电针诱导脑干网状结构头端腹内侧区PPE mRNA  相似文献   
54.
基因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治疗王晓民(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目录一、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二、基因治疗的种类三、基因治疗的策略四、基因治疗的原则五、基因转移的方法六、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七、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展望一、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5.
反义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NF-kB与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录因子NF-kB是介导许多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物质,同时也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它主要是通过调节一系列参与免疫、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基因转录来发挥作用,但目前其具体的转录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近年来,许多实验都证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尤其是在发生神经退变的部位可以检测到特异激活的NF-kB。但是关于NF-kB的活化究竟是参与神经退变还是神经保护机制,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NF-kB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基于NF-kB途径的一些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7.
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D)已经成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然而其病因不明。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PD是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是两者相结合而致病的争论学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最近一些与PD相关的致病基因的确定对我们认识遗传因素在PD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危害.对老年人群的认知老化水平进行客观评价,解析认知老化的规律和脑机制,才能为疾病早期预警与治疗提供依据,而构建大规模、高标准的老年脑健康社区队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详细介绍了2008年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北京BABRI老年脑健康促进计划"(BABRI)社区临床队列研究,该研究计划在20年内建成覆盖10000名社区中老年样本、5000例多模态神经影像数据的本土化认知老化与脑健康数据库.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已完成7000余人次(≥50岁)社区中老年人群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BABRI计划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初具规模的队列研究.该计划进展10年来,初步建立了中国人群的认知老化常模,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系统阐释了轻度认知障碍及其高危因素脑损伤的影像特征,为认知障碍早期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神经影像学指标.今后,结合我国社会需求与国际科学前沿,组织实施大型的老年脑健康社区队列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而构建多维度的老年脑健康基础数据库,无论对于研究中国老年人群的认知衰退规律,促进老年脑健康、预防认知障碍及其相关重大脑疾病,还是实施中国脑科学计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王晓民 《生理通讯》2006,25(5):130-140
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理事会于2002年10月14—19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南平市公安局疗养院召开的全国20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经选举产生。本届理事会成立四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本届学会理事会和广大生理学工作的共同努力,学会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外事活动、继续教育培训、科普活动、期刊工作、为会员服务及会员管理等工作。为促进学术交流、学科发展以及学会的繁荣,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有80年历史的中国生理学会今天已经在国内外享有较大的影响,知名度不断提高,组织机构健全,运作规范,成为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学术团体。下面,我受本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学会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做理事会工作报告,请代表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