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宝生物公司的TCR基因治疗 完成了NEDO项目,宝生物公司的基因治疗事业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开发载体制造细胞并将其回输患者体内以确认安全性。利用公共研究经费开展研发工作,今后将以宝生物公司的临床试验形式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2.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指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点改造基因的技术。可供选择的并非只有人工核酸酶。英国HorizonDiscovery公司就拥有利用病毒的基因编辑技术“GENESIS”。  相似文献   
173.
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优选出1398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氨肽酶在一定条件下复配酶解条斑紫菜蛋白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酶解液加入乙醇至终浓度为60%以沉淀去除多糖,上清液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粗品。该粗品利用SP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凝胶层析和Mono Q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肽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LGI)。LGI经反向高效液相层析测定纯度为62.4%,基本特性分析显示其具较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对α-葡萄糖苷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97.36μg/mL,属于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4.
克隆兰州大尾羊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3基因,并分析其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绵羊MAPK13基因的功能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根据绵羊MAPK13基因CD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获得兰州大尾羊MAPK13基因全长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克隆获得兰州大尾羊MAPK13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97 bp,其CDS区片段长1 102 bp,编码367个氨基酸。预测兰州大尾羊MAPK13蛋白分子量为42.29 kD,理论等电点为8.82,为非跨膜的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质中,无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预测其氨基酸序列有19个磷酸化位点,3个糖基化位点,3个磷酸化功能结构域,4个其他结构域,1个LCR片段,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MAPK13基因序列与已发布的绵羊MAPK13 mRNA序列(登录号:NM_001139455.1)相比,其第852位发生碱基转换(CA),导致编码蛋白第265位氨基酸发生碱基转换(ST),同时,第951位发生碱基转换(TG),但其所编码氨基酸不变。构建的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与牛亲缘关系最近。兰州大尾羊与其他物种MAPK13基因在结构上相似性较高,说明该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序列包含的S_TKc结构域可将ATP的γ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导致一系列肥胖相关基因的功能失调和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MAPK13基因与成脂分化过程的相关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检测78例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白细胞数、血清C反应蛋白相对比;PCT阳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再测定血清PCT。结果33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为(18.46±9.18)ng/mL,4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轻度升高(0.58±0.31)ng/mL,P〈0.0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细菌组急性期脑脊液PCT与血清PCT存在正相直线相关性。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6.
广州市十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规律,在广泛收集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广州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在108.35~151.85 t C·hm-2,其中乔木层碳密度在10.85~48.86 t C·hm-2,0~60 cm土壤层在87.74~99.01 t C·hm-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大气流向植被层的碳流量为4.41~9.15 t C·hm-2·a-1,植被层流向土壤层的碳流量为0.74~2.06 t C·hm-2·a-1,土壤层流向大气层的碳流量为3.94~5.42 t C·hm-2·a-1,即系统从大气净吸收碳在0.47~4.97 t C·hm-2·a-1之间.各种林分的净系统生产力不同,阔叶林大于针叶林,混交林大于纯林,天然次生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77.
穿龙薯蓣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的野生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年龄结构的调查,编制出了其野生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3~15年间,死亡率非常低。而15年之后,特别是25年之后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年龄结构,在30年之前,各龄级的株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而30年之后却偏离了这个规律,表现为各龄级的株数成直线减少;生命期望值在30年之后明显增大。这充分表明了该地区穿龙薯蓣的种群正趋  相似文献   
178.
硝基芳烃化合物特别是 2 ,4-二硝基甲苯 (2 ,4-DNT)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污染物 ,美国环保局将其列为优先监测污染物。我国松花江水中和鱼体中已多次检出此类污染物。因此研究 2 ,4-DNT在鱼体内的生物转化规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人类健康具有实际意义。近年来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硝基芳烃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以哺乳动物 (鼠 )的研究比较系统[1—3] ,在水生生物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从酶学角度进行体外实验 ,探讨 2 ,4-DNT在鲤肝S9组份作用下的生物转化规律 ,为研究 2 ,4-DNT在鱼体内的代谢机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7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水稻土CH4 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冬作季节土地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冬作季节种植紫云英、淹水休闲及干燥休闲但泡水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3 0dCH4 排放量分别高达 13 3d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5 %、3 5 .5 %及 3 3 .3 % ,且在泡水后第 13天及水稻移栽后第 7、40、91天分别出现 4个CH4 排放高峰 ;而种植小麦和干燥休闲但冬作前施用稻草处理泡水后 5 5dCH4 排放量才占观测期总排放量的 6.74%和 0 .2 7% ,随后至水稻收获CH4 排放通量也不高 .冬作季节土地管理引起的水稻生长期土壤Eh季节变化的差异是造成CH4 排放通量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0.
高产稳产聚羟基烷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MS174(pTZ18UPHB) 含有携带聚羟基烷酸(PHA) 合成基因( phaCAB)** 的质粒pTZ18UPHB,是很有潜力的PHA 生产菌,但存在着质粒不稳定和不能合成3羟基丁酸(3HB) 与3羟基戊酸(3HV) 共聚物[P(3HBco3HV)] 的缺陷。将RK2 质粒上的par DE 基因引入pTZ18UPHB 构成质粒pJMC2 ,该质粒可以在宿主E.ColiHMS174 中稳定遗传。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降至18 m mol/L,发现E.Coli HMS174(pJMC2) 能够以丙酸为前体合成P(3HBco3HV)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5 % ~8 % 。在5L自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培养E.Coli HMS174(pJMC2) ,培养基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5 m mol/L,30 h 后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可达42-5 g,P(3HBco3HV) 占干重的70 % ,其中3HV 在共聚物中的含量为4-9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