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Vps4属ATP酶AAA家庭成员,其细胞功能包括溶酶体膜转运、蛋白降解和伴侣蛋白样活性等。病毒体出芽和释放必须利用某些宿主细胞成分,Vps4是参与细胞空泡蛋白分选的宿主因子,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ps4显性负相突变体在体外可显著抑制HBV复制和分泌,这可为抗HBV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生物结皮粗糙特征——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芹  张元明  张伟民  杨东亮 《生态学报》2011,31(14):4153-4160
摘要:空气动力粗糙度可以反映地表气流与下垫面的相互作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分布的生物结皮在稳定地表和改善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对未经扰动的4种类型生物结皮进行表面微形态观察,并通过风洞实验确定动力粗糙度Z0和摩阻风速u*,结果表明:(1)不同生物结皮类型,其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等都具有明显差异。藻结皮以表面致密光滑为显著特征,由藻类分泌物和藻丝体粘结细粒物质所形成;地衣结皮表面藻类和真菌形成的叶状体匍匐沙面生长,呈现三维生长方式,形成有明显凹凸的壳状覆被;苔藓结皮以苔藓植物体密集丛生为特点,地上部分出现了茎叶分化,有一定的柔韧性。(2)就动力粗糙度的大小而言,是按地衣结皮>藻类-地衣结皮>苔藓结皮>藻结皮的顺序排列的,Z0平均值依次为(6.5890.850)mm、(4.1790.239)mm、(2.5420.357)mm和(0.3930.220)mm,与定床裸沙面的(0.0420.019)mm相比,生物结皮Z0值提高了10—150倍。随着风速的增大Z0值有所减小,其中以地衣结皮的减小趋势较为明显。(3)由风速廓线对比发现,四类生物结皮对气流阻滞作用的差异主要局限于4 cm以下的高度范围,风速越大这种差异也越大。各类生物结皮摩阻风速u*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其中藻结皮的增大速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类结皮,说明藻结皮随风速增大的阻滞效应较其它三类结皮要差。(4)在净风条件下,地衣结皮具有最好的防风效果,其次为藻类-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藻结皮最差。当生物结皮破损后,床面结构和气流性质将发生变化,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产生的影响将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王雪芹  杨东亮  韩章勇 《生态学报》2012,32(9):2707-2719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域,根据沙源供给丰富程度的明显差异,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随机选择100个相对独立的柽柳灌丛沙堆,对每个沙堆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沙堆上的柽柳灌丛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柽柳灌丛形态特征和沙堆形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4种沙源供给条件下,柽柳灌丛高度相对稳定,灌丛长度、宽度、树冠投影面积、总枝条数、新枝率、基部新枝率和生物量随着沙源供给丰富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2)随沙源供给丰富度的增加沙堆尺度显著增大,外形向着沿风向拉长的不对称圆丘状发展,风影沙尾轮廓逐渐清晰。沙堆形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长度与宽度协同增长,回归曲线在流动沙地为二次函数关系,在其它3种沙地呈线性相关;底面积与高度表现为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底面积与体积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3)柽柳灌丛形态参数与沙堆形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冠面积与沙堆体积间为显著线性关系,而树冠大小又与总枝条数以及新枝率密切相关,柽柳灌丛沙堆的适应机理应归于不断增加的沙源供给而产生的风积沙埋对柽柳灌丛生长的促进作用及灌丛与沙堆间的互馈效应。该区域柽柳沙包的形成以一定灌幅的存在为前提,可以判定是土地退化的产物,其中半流动沙地生境相对于其他沙地正处于急速退化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copies/mL,可持续20 d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喜马拉雅旱獭对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高度易感,可作为HBV感染的新动物模型.本研究对喜马拉雅旱獭β肌动蛋白(β-actin)的部分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喜马拉雅旱獭在HBV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的土拨鼠β-actin cDN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旱獭脾组织总RNA作为模板,RT-PCR扩增旱獭β-actin cDNA序列;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T载体(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18-T-mhActin.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初筛及酶切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测序;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获得的旱獭β-actin序列为349 bp(nt887~1 235),其中编码序列为323 bp(nt-887~1209),编码106个氨基酸,包含形成二硫键的2个丝氨酸位点(氨基酸16和氨基酸105)及与β-actin功能相关的2个ATP结合位点、6个凝溶胶蛋白结合位点和6个profilin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上述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β-actin的同源性均高达88 %以上,与土拨鼠β-actin的同源性最高(99.69 %),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 %.种系进化树分析提示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与土拨鼠β-actin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其它啮齿类动物.结论 成功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与土拨鼠β-actin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中国旱獭β2m基因,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细胞中扩增β2m基因,克隆至pET28a(+)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Wβ2m,再转化宿主菌Rosetta(DE3)pLacI诱导其表达。使用切胶回收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克隆出的中国旱獭β2m基因,与GenBank已公布的土拨鼠的碱基序列一致;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克隆的β2m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克隆了中国旱獭β2m基因,在原核宿主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为人工制备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深入研究嗜肝病毒感染过程中特异性CTL应答和效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 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检测系统检测50份 喜马拉雅旱獭肝组织可能存在的嗜肝病毒c基因、s抗原及c抗原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 旱獭肝组织中嗜肝病毒s抗原、c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50)、36%(18/50);在抗原双阳性的10份肝组织标本 中有c基因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0%。c抗原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和/或胞核,呈散在、片簇状分布,c基因定位于肝细 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散在分布。50份标本中5份出现肝炎的病理改变,与抗原检出间无明显相关性。使用WHV 的病毒检测系统证实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可能存在类似WHV的嗜肝病毒感染,从组织学的角度为中国青海地区 喜马拉雅旱獭嗜肝病毒自然感染提供证据,此种动物有可能用于建立嗜肝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通过尾静脉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导入BABL/cJ小鼠体内,应用real-timePCR、ELISA、RIA、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小鼠病毒血症、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动态变化、肝组织中HBV转录和复制情况,以及小鼠免疫应答状况.结果HBV基因可以在小鼠体内表达和复制,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其应答模式及HBV清除过程与人类的HBV急性感染类似.实验显示高压注射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可以在小鼠体内建立HBV急性感染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于HBV病毒学、免疫学以及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现已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有大约19个血清群共180个血清型。如此众多的血清型很难从形态、生化及培养特性上区分开来,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对钩体的分类,钩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钩体疫苗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钩体抗原研究的部分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