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22.
共质体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ünch(1930)提出。植物细胞之间由于胞间连丝的桥梁作用,把植物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连续的原生质俗,即共质体(symplast)。共质体概念代替了以往把有机体看作是各自独立的细胞总和的旧概念。这促使人们去探讨植物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对植物学  相似文献   
23.
24.
山茶科核果茶属和石笔木属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观察了短叶核果茶,石笔木,粗毛石笔木和屏石笔木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和发育过程,4个种的胚胎学特征高度相似,均为基本型药壁发育,腺质线毡层,同时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四面体形小孢子四分体,二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单孢原,蓼胚囊,卵细胞与助细胞区分明显,均具有珠被绒毡层和承珠盘,以蓼型胚囊区别于邻近的山茶属。  相似文献   
25.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杨世杰,卢善发(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续1995年第30卷第9期第12页)3$接方法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3.1方法学根据研究的需要,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嫁接和预测亲和性和不亲和性的方法。3.1...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一种能准确而迅速改变光刺激器光学参数(波长、强度等)的远距控制装置。将具有不同光学参数的滤光片(或孔径)置于转盘的不同位置,并对其编码。通过对编码值与预置值的比较,驱动步进马达带动转盘到所需的位置。仪器操作简便,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27.
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微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在人们尚未感受到环境污染的时候,植物作为监视环境污染的忠实哨兵,早已向人们发出了警告,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随着环境污染成为当代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植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以往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的监测者的主要依据是:利用可见症状的特征和程度;落叶和叶色或花色的变化;叶内特定成分的分析;植物种和群落的变化以及植物生产能力的下降等。本文则要介绍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微核技术。  相似文献   
28.
熊娟  赵玲  江道龙  朱琳  杨霜 《生物磁学》2013,(30):5962-5964
目的:分析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提高对ICP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选择ICP产妇58例,根据ICP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n=26例)和重度组(n=32例),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与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升高或增加,阴道分娩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上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良影响,对ICP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有利于临床处理。对于重度ICP产妇,应尽早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9.
茉莉酸对棉花单宁含量和抗虫相关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勇  王蒙蒙  谢建春 《生态学报》2013,33(5):1615-1625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棉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棉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棉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棉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棉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棉花幼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30.
100多年以来,雌性哺乳动物出生后是否存在生殖干细胞的争议尚无定论.2004年,研究人员从出生后的小鼠卵巢中发现并分离到雌性生殖干细胞(female germline stem cells,FGSCs),挑战了存在近半个世纪的理论: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会对卵母细胞库进行更新.随后很多研究不仅指出哺乳动物出生后卵巢中新生成的卵母细胞源自FGSCs,而且发现如果将FGSCs移植回受体卵巢,它们能够产生功能性的卵母细胞并由此得到健康的后代.可是,有的研究小组重复实验或者精心设计实验,却未得到相同的结果,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最近,有研究者从育龄女性卵巢中分离到了在体内外都能够分化出功能性卵母细胞的FGSCs,不过这些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还有待证实.本文回顾了哺乳动物FGSCs的研究历程,并对这一存在已久的争论以及FGSCs研究方向和将来的运用前景展开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