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22.
李贵真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95,38(2):161-165
自从红羊新蚤Neopsylla hopgyangensis Li,Bai & chen,1986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和贺兰山林区发现并报道(四川动物5(2):1-3)以后,青海、甘肃和陕西均先后发现他们以往鉴定为二齿新蚤的大多数为红羊新蚤。本文报道红羊新蚤的地理分布、海拔、主要宿主及鉴别特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保山大锥蚤 Macrostylophora paoshanensis Li et Yan 系李贵真和严序川于1980年根据云南保山一只侧纹岩松鼠 Rupestes forresti体上的2♂♂和2♀♀标本首次记述的。近来,鉴定了胡贵同志1978年6月采自云南碧江碧罗雪山(海拔3,000米)一只橙腹长吻松鼠 Dremomys lokriah 体上的1♂2♀♀标本,结果认为系♂保山大锥蚤,而2♀♀则与原  相似文献   
24.
距蚤属Spuropsylla,新属 属征:中型蚤,与副角蚤属(Paraceras)接近(图1)。♂触角第一节不特别大,第二节的端鬃不特别长,不能达到棒节之半。下唇须5节,其末端至少可达到转节之半。后头鬃列较少,♂2列,♀1列。 中胸背板和腹部前几节背板在端小刺的背方有锯齿状的膜质边缘。后足胫节外侧只有1纵列鬃。♂后足第一跗节后下角有一根巨大的距形刺鬃(据此命属名);第二跗节约中部有一横切刻,并生着一横列鬃(图3)。  相似文献   
25.
蚤类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跳蚤分类的人,在观察大量标本时,往往遇到一些在形态结构上不正常或发育有缺陷的畸形个体。蚤类畸形问题早为学者们所注意,Иофф和Тифлоф(1940)、Holland(1943),Smit(1947,1949,1952,1955),Stark(1951,1953),Hopkins & Rothschild(1956),Sharma & Joshi(1961),和Rothschild(1961)都曾报告过一些例子。其中Smit提出的例子较丰富。但是总的说来,蚤类畸形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尚待进一步阐明;对畸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   
26.
前者从云南省西北部采到多毛蚤属(Hystrichopsylla Taschenberg,1880)一新种,定名为圆凹多毛蚤H.rotundisinuat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以其颊栉刺和前胸栉刺数目特多而与多利多毛蚤(H.multidentata Ma & Wang,1966)、H.weida Jameson & Hsieh,1967和H.synaptica Smit,1975等三种接近。区别是:(1)第8腹板末段略膨大,具侧鬃20余根。(2)抱器不动突高,末端圆,后缘有明显深凹。(3)第7腹板后缘有深而圆的凹陷(故名)。  相似文献   
27.
强蚤属是小毛猬(Hylomys suillus)的特有蚤,已往只见于东洋界的印度—马来亚界,已知的3种报告自北婆罗洲和爪哇,在当地亦较为罕见。本文报告的云南强蚤Cratynius yunnanus新种不但是本属在我国的新记录,也是在亚洲大陆——中—印亚界的首次报导。 鉴别特牲 本新种与已知3种均有区别:(1)后头鬃缘鬃列下位一根变形为刺鬃(图1)。(2)前胸栉刺较多,22—23,25—26根。(3)腹部前几节背板的背缘有骨化区,较为显著(图3)。(4)抱器与莽强蚤C.audyi(Traub,1952)较接近,但可动突的最宽处在上段,而不是在中段,后下缘斜而不凸,柄突尤细长(图4)。(5)  相似文献   
28.
我国云南省的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 Koidzumi,1909)跳蚤,迄今已有4种,其中除已知的绒鼠怪蚤(P.custodis Jordan,1932)外,余3种均为新种。兹记述如下: 金沙江怪蚤Paradoxopsylls jinshajiangensis新种(图1—8,24) 本新种以其♂抱器突大致为锥形,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以及♀第VⅡ腹板后缘无明显凹陷略与规尼怪蚤(P.grenieri Klein,1963)接近。主要区别♂:(1)可动突自中段以上除后上角略倾斜外,基  相似文献   
29.
1.1956—1957年间先后自福建的德化、邵武、晋江(泉州)及建甄等山区地带及浙江温州采到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Roths.1915)。这是我国的首次记录。以中国标本与Rothschild氏对印度标本及熊田氏对日本标本的描述和图相比较,发现三者在形态上彼此各有区别(表3),认为可以分别成为代表不同地区的三个亚种:印度的为喜马拉雅亚种P.h.himalaica,日本的为熊田氏描述的亚种,中国的为一新亚种,中国亚种P.h.sinicasubsp.nov.。 2.中国亚种多出现于8—12月间,其宿主为鼠类,达6种之多,计有:Rattus loseasubsp.、R.fulvescens huang、R.confucianus confucianus、R.andersoni、R.edwardsiedwardsi及Eothenomys melanogaster。 3.本种的3个亚种都是啮齿动物的跳蚤,它们对于疾病的关系尚不得知,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记述栉眼蚤属中华栉眼蚤亚属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Hopkins et Rothschild,1966的三个新种:绩溪栉眼蚤,新种Ctenophthalmus(S.)jixiensis Liet Zeng,sp.nov.,兴安栉眼蚤,新种Ctenophthalmus(S.)xinganensis Li et Zeng sp.nov.和信宜栉眼蚤,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