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Gstm2基因在成年雄性和雌性小鼠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并初步评价其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在雄性小鼠的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雌性小鼠的卵巢、输卵管、子宫、胎盘中,半定量RT-PCR的方法均检测到Gstm2的表达,在胎盘中表达水平较低,其余组织表达水平较高。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睾丸的间质细胞检测出较强的信号,在附睾中有微弱的信号,而输精管上皮细胞没有检测到信号;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妊娠第3d的子宫上皮细胞中检出较强的信号。由于Gstm2在RNA水平在小鼠的生殖器官中广泛表达,因此我们推测Gstm2可能在小鼠精子发生、睾酮合成、精子的成熟和运输、卵子的发生和运输、胚胎着床等生殖过程中发挥作用,此结果为深入研究Gstm2在生殖生理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2.
胎盘心足螺Cardiapoda placenta(Lesson,1830)属于中国海洋浮游软体动物的少见种,《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和《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均未见收录。2005年7月14日在台湾海峡南部采得一个雄性胎盘心足螺标本,现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拍摄照片以资对照,文中还讨论了胎盘心足螺与长尾心足螺C.richardi Vayssiere,1903的区别。  相似文献   
43.
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三种不同浓度的Co(C6H9N3 O2 ) 2 Cl2 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Co(C6H9N3 O2 ) 2 Cl2 均具有生物活性 ,它们对小麦的发芽势、生长势、发芽率、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力、根系发育以及生物量均有明显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热拉伸会改变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由纤维编织而成的支架的性能。本文考察了PGLA纤维的拉伸倍数对编织支架在SD大鼠皮下的体内降解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GA/LA摩尔比=90/10)的完全生物可降解编织支架,通过测试支架在大鼠体内降解过程中的失重、表面形貌、热性能、径向压缩力等变化情况,考察了纤维的不同的拉伸倍数对支架体内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用拉伸倍数为5的PGLA纤维编织的支架在植入SD大鼠皮下后降解最慢,重量、吸水率、结晶度、化学成分和径向压缩力的变化最慢,植入体内10天后能够保持完整的支架形态。结论:纤维的拉伸倍数会影响由纤维编织成的支架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手工编织的支架具有短暂支撑管腔狭窄的潜在应用,为支架的材料选择和制备方法提供了参考,为在体内起到短暂支撑作用的支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5.
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的一种令人恐惧的并发症,高血糖被认为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高血糖不断地破坏视网膜的微血管系统最终导致视网膜的许多代谢,结构和功能的紊乱。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微脉管系统中形成树枝状供应视网膜神经,这些内皮细胞的解剖和生理符合重要视觉保护的营养需求[1]。一方面,内皮组织务必确保氧的供应和代谢活跃的视网膜营养供应;另一方面,内皮细胞有助于血-视网膜屏障将循环产生的毒素分子,白细胞促炎性物质排出体外来保护视网膜,这种特性也可能会引起疾病,比如: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和新生血管,炎性物质转移,因此,视网膜内皮细胞在视网膜缺血性病变,血管炎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炎症或感染尤其是后葡萄膜炎。使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研究方法,有助于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了进一步开展对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有必要就目前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在杭州、温州、宁波、台州和绍兴等地水域5个采样点采集到169头蜻蜓稚虫,分属于7科.对采集地的水质进行理化指标(水温、压强、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pH、溶解氧、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透明度)和重金属含量(Cu2+、Zn2+、Cd2+、Pb2+、Cr6+和总铁等)检测,并对采集到的红蜻稚虫Crocothemis servilia检测其体内的SOD和CAT酶活力,以及HSP70、HSSP90和CYP303a1等抗逆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生活在不同水体中的红蜻稚虫,其体内的SOD和CAT酶活力主要与Cr6+浓度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水体的Cr6+污染状况;HSP70的表达量与水体TN、TP和Pb2+浓度间呈正相关,同时HtSP90的表达与水体TP和CODMn浓度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类型.红蜻稚虫CYP303a1的表达水平与水体中Cr6+含量呈负相关,而与TP和Cd2+浓度呈正相关.推测在工业废水污染下,红蜻稚虫体内的SOD、CAT和CYP303a1能帮助红蜻稚虫适应在Cr6+浓度较高的水体中生活,而不同片段长度的热激蛋白HSP可能与抵抗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污染有关系.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蜻蜓稚虫的抗逆性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7.
玻璃化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水浸状的半透明化生理病变现象, 常见于植物组织培养。玻璃化现象是限制组培技术发展和组培苗商业化生产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玻璃化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以组培材料为对象研究玻璃化机制受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而以非组织培养材料为研究对象,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玻璃化发生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非组培苗因软木脂含量改变、表皮蜡质合成减少、细胞膜过氧化受损、离子或水分子跨膜运输受阻等导致植物玻璃化的机制, 以期为最终揭示植物玻璃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过渡带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的表土花粉,试图揭示荒漠草原地区小尺度范围中表土花粉的植被和气侯指示意义.源自4个不同植物群落的19块表土花粉显示:研究区表土花粉组合主要以草本植物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占优势,两者百分含量一般在60%以上;禾本科(Po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平均含量在5%左右;另含有一定数量的白刺属(Nitraria)、麻黄属(Ephedra)、菊科(Asteraceae)和葱属(Allium)等花粉为特征.笔者首次提出的(蒿属+禾本科+菊科)/(白刺属+麻黄属+藜科)百分比值,有效地揭示了研究区北部较南部要干旱,与A/C比值及当地现生植被生境和气候因子相吻合.研究结果对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第四纪古植被的恢复,以及古气候的重建提供了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49.
正救命的屁"走,去水面上捞气球鱼去!那里密密麻麻漂了好几层!"几只水鸟高高兴兴地说道。这些漂在水面上,肚子鼓鼓的鱼,叫灰鳉。它们最喜欢吃美洲河流中的一种藻类,不过,吃过之后,灰鳝很爱放屁。灰鳉如果不放屁,就会鼓成气球鱼,鼓囊囊地漂水面,无法沉到水中去,水鸟吃得笑嘻嘻,灰鳝心里哭啼啼。  相似文献   
50.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根围土壤中木霉种群多样性特征及其抗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及有机磷农药降解活性,从连续20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根围土样中以及番茄根系内部分离木霉菌,并以tef1-α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估算各菌株的相对种群密度;对其生防和农残降解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共分离不同木霉菌株27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tef1-α序列分析,鉴定出分属6个不同的木霉种,即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深褐木霉(T.atrobrunneum)、西蒙斯木霉(T.simmonsii)、深绿木霉(T.atroviride)、厚木霉(T.crassum)和1个疑似木霉新种(T.sp.nov.);木霉各菌株产孢簇常呈鲜绿色到暗绿色,分布不均匀,常形成同心圆结构。对峙条件下这些木霉对土壤中常见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有普遍的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除深褐木霉两个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外,其它种类的木霉均有菌株能有效降解毒死蜱,木霉菌株在根围土壤中的相对种群密度仅为104 cfu/g,且菌株间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菌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在形态特征及功能活性方面表现明显的菌株差异;木霉对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少数菌株对常用有机磷农药降解作用明显,可以发挥生防和农化残留降解方面的协同效应。该结果对于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的多样性,指导功能菌株筛选及应用,更好挖掘利用木霉菌资源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