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在分析细胞生物学课程重要性和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在细胞生物学入库试题的设计和选择、试题库的管理和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开展题库建设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苯酚消毒剂中的邻苯基苯酚和对叔戊基苯酚2种杀菌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安捷伦ZorbaxODS,25cmx4.6mm,粒径5μm的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溶液(60:40),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78nm,柱温为25℃下进行检测。结果邻苯基苯酚和对叔戊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5~150mg/L,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5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2%,加标回收率为93.6%~98.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合消毒剂中的邻苯基苯酚和对叔戊基苯酚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3.
曹鹏冲  雷伟  高雁翎  颉强  程欢  刘帅 《生物磁学》2011,(6):1009-1012
目的:研究中药藏红花提取液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藏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术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制剂灌胃,术后12周处死,分别测定股骨骨密度、子宫指数、雌二醇、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各剂量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测定值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1),血钙及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藏红花各剂量组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藏红花提取液有助于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力学效果,并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等情况。方法:4只成年雌性小尾寒羊,采用去势联合激素注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绵羊模型。选择绵羊L2至L5双侧椎弓根,随机化选取一侧直接拧入椎弓根螺钉(空白组),对侧采用BG强化钉道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实验组)。术后3月随机选取6个椎体(12枚椎弓根螺钉),对螺钉骨质界面行显微CT分析和组织学观察。对剩余10个椎体(20枚椎弓根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分析螺钉固定强度。结果:术前绵羊腰椎BMD为0.818±0.0310 g/cm2,建模完成后为1.000±0.0316 g/cm2,BMD平均值下降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螺钉骨质界面的Tb.Th、Tb.N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43.60%和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钉道周围材料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吸收,大量新生骨组织紧密包裹螺钉;对照组钉道周围骨量较少,钉骨结合不紧密,实验组螺钉骨质界面结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1083.04±86.37N,空白组为871.76±79.03N,前者较后者提高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情况下螺钉骨质界面的骨微观结构,进而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  相似文献   
95.
李荣  胡维新 《生命科学》2013,(10):1022-1026
人类血清白蛋白是单链、多结构域的大分子物质,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也是人体中很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白蛋白有77个结合配体的位点,能与一系列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相结合,起着存储和转运的作用。此外,白蛋白还具有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抗氧化及参与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的生理和药理学功能。在临床上,白蛋白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中风、烧伤、低白蛋白血症等。回顾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白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6.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以沟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垄上覆地膜沟内分别覆普通地膜(PP)、生物降解膜(PB)、玉米秸秆(PS)和液体地膜(PL)4种沟垄全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水温、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PP、PB和PS处理可明显提高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中期,PS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为显著;生育后期,各沟垄全覆盖处理与对照的土壤蓄水量无显著差异;整个生育期PL处理与CK的土壤蓄水量差异不显著.PP和PB处理3a玉米生育期5-25 cm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CK增高1.6℃和1.3℃,PS处理降低1.9℃,而PL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PP和PB的增温保水效应使玉米株高、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均高于CK;PS处理的降温效应促进玉米中后期生长,其株高、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均高于CK;PL处理对玉米各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与CK相比,PP、PB和PS处理3a平均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3.0%、13.8%和15.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8%、10.2%和11.6%.可见,垄覆地膜沟覆地膜、生物降解膜或秸秆的沟垄全覆盖种植可明显改善土壤的水温状况,促进玉米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渭北旱塬区春玉米丰产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揭示胡萝卜连作与轮作模式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探究两种耕作模式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测序平台的双末端测序(Paired-End)法对4组土样的16S r RNA V4区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个样本共获得196 220条有效序列,相同测序深度(28 890条)下,RM.F (胡萝卜-万寿菊轮作根际土壤)样品中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RM.R (胡萝卜连作根际土壤)样品。RM.F样品中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及芽孢杆菌纲(Bacilli)。RM.R样品中的优势菌纲是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OTUs比对结果显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Parabacteroides、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RM.R样品中显著增高。而在RM.F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杆菌属(Bacillus)等具有较高丰度。主成分分析显示,RM.R、RM.F、NRM.R、NRM.F 4组样本能被较好的区分开,表明胡萝卜连作和胡萝卜-万寿菊轮作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综上研究结果,胡萝卜连作会使根际土壤菌群多样性下降,使菌群结构退化,导致根际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连作病害。这一结果为通过调节土壤微生态来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8.
以l-dopa为底物,研究了白首乌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活性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白首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显著,可使酶促反应进程出现较长迟滞期,稳态酶活力缓慢下降。白首乌提取物终浓度80.0μg/mL时,迟滞时间为626 s,稳态酶活力相对维生素C抑制率为56.25%。白首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99.
阿特拉津降解菌SA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行阿特拉津(AT)污染的生物修复,从AT降解混合菌群中,经长期的交替液体摇瓶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完全降解AT的菌株SA1。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与已报道的AT降解菌Pseudomonas sp.ADP不同,SA1能以AT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培养基中添加铵盐不抑制SA1的降解功能,而添加葡萄糖时,累积的氰尿酸会被快速降解。SA1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SA1的静息细胞在10℃~40℃或pH值4~11时均能高效降解AT,比ADP降解具有更广的pH和温度范围,表明SA1降解菌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A1中AT降解基因为保守的atzABCD,并含有IS1071的tnpA基因片段,传代过程中降解基因会以一定频率丢失。  相似文献   
100.
报道在云南发现的新归化植物,分别是大戟科巴尔干大戟(Euphorbia oblongata Griseb.)和菊科假蒿[Eupatorium capillifolium (Lam.) Small ex Porter & Britton], 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YUKU)。巴尔干大戟原产于欧洲南部和西亚,现发现归化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巴尔干大戟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幼茎和花序轴密被白色长柔毛,蒴果球形,有瘤状突起,无毛。假蒿原产于美国南部,是园艺上广泛栽培的物种,现发现其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逸野归化;假蒿的主要鉴别特征是植株被柔毛,叶片近长卵形,2至3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线形或长圆形,头状花序排成复总状,每个头状花序有小花5,花冠白色微绿。文中描述巴尔干大戟和假蒿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两种的野外生态照片;此外,对其可能的传入途径进行分析,简要评估入侵风险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