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在肺癌细胞中沉默PHP14,并研究其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hRNA稳定沉默肺癌细胞株A549中PHP14的表达,并利用Annexin 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和凋亡诱导条件下的凋亡情况;通过皮下接种裸鼠,探讨PHP14沉默对肺癌细胞体内成瘤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HP14沉默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PHP14稳定沉默的肺癌细胞株,发现PHP14沉默可促进肺癌细胞诱导性凋亡,并抑制肺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并且发现PHP14沉默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表达实现的。结论:PHP14沉默可促进肺癌细胞诱导性凋亡,并可能通过抑制Bcl-2影响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2.
由于基础研究环境和临床环境之间存在的转化差异,使得药物在临床阶段取得成功仍然具有挑战性。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的诞生为药物研发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使研究者能在体外人性化各种药理学和毒理学模型。人iPS衍生细胞的可获得性,特别是可以定向分化成特定的功能性细胞、组织和器官,一方面为疾病机制研究与细胞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转化研究中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评估临床前基础研究环境和临床环境下毒理学及药理学影响的可衡量的指标,而iPS细胞给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从转化研究的角度概述了基于iPS细胞药物发现的现行策略,阐明了iPS细胞的潜力以及生物标志物在药物发现和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在该领域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期为进一步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缓释片和抗血小板凝集剂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推测可能与降低血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NOS2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水迷宫训练3天后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组)、急性酒精中毒组(A组)、中度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中度创伤性脑损伤(AT组)。腹腔单注射25%酒精(2.5g/kg),2 h后以重物自由落体击打大鼠头部建立动物模型,存活1、3、5、7、14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OS2表达,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结果:NOS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各实验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N组。术后1天T组比AT组表达显著增高(P0.01);术后5天AT组比T组表达增高(P0.05);术后14天AT组比T组表达显著增高(P0.05)。水迷宫实验测潜伏期,术后1天AT组比T组延长(P0.05),术后3天AT组比T组缩短(P0.05),术后14天AT组比T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大鼠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后晚期,潜伏期延长,空间位置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在海马CA1区NOS2表达阳性细胞增多,为继发性脑损伤致其表达上调,是酒精急性中毒合并中度颅脑外伤预后欠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初步探讨氟对人成骨细胞saos-2和小鼠骨组织中caspase1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成骨细胞染氟模型,以不加入氟入培养基者为空白对照,实验组培养基内分别含氟化钠5、10、20、40 mg/L。以氟化钠加入饮水中,建立小鼠染氟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剂量氟(0、5、10、20、40 mg/L)对成骨细胞saos-2中caspase14的表达,再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染氟剂量(0、50、100、150 mg/L)染氟小鼠骨骼上caspase14的表达情况。结果:Caspase14在成骨细胞saos-2中各实验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5 mg/L组表达最高。染氟小鼠模型骨组织中亦有表达,染氟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Caspase14在染氟成骨细胞和骨组织中的高表达参与了氟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人工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特征, 本文以川西周公山森林公园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破碎化大斑块为对象, 以植株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平均密度、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来综合衡量边缘效应深度。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 从林缘向林内(梯度1至梯度5)设置5条样带(宽度为10 m), 在每条样带中设置4个10 m × 10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从物种组成上看, 在总面积为2,000 m2的20个小样方中共记录到111个物种, 隶属于54科96属, 物种数从林缘至林内递减。(2)从群落结构上看, 乔木层的平均胸径从林缘至林内呈减小趋势, 平均密度则相反, 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 灌木层的平均密度从林缘向林内减小, 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 草本层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均呈减小趋势。(3)从物种多样性上看, 总体上各层次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从林缘向林内呈减小趋势, 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最明显; 同时, 林内各梯度与梯度1 (林缘)的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从林缘向林内递减。(4)分析各项群落特征发现, 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和相似性系数的数值在梯度2向梯度3过渡时的起伏变化最明显, 推断本研究中柳杉人工林斑块的边缘深度可达林内20 m。  相似文献   
67.
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梨象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山东泰安泰兴苗圃紫薇重要害虫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表明,紫薇梨象成虫的垂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λ大于2,聚集是由其本身行为和习性引起的,而不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在6月4日、16日、29日、7月25日和8月22日5个时间点的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在7月12日和8月7日为随机模型.紫薇梨象成虫种群水平分布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成虫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紫薇梨象成虫种群在不同时间的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在1.68~9.79.
  相似文献   
68.
3种玉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紫玉兰(M.liliflora Desr.)、二乔玉兰(M.oulangeana Soul.-Bod). 2材料类别茎尖和叶片. 3培养条件诱导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培养基:(1)MS 6-BA 1.0 mg·L-1(单位下同) IAA 0.1 GA3.0;(2)MS 6-BA 2.0 IAA 0.1 GA 3.0.茎尖分化不定芽培养基:(3)MS 6-BA 1.0 NAA 0.1 GA1.0.生根培养基:(4)1/2MS NAA 1.0.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pH 5.4.培养条件为:温度14~28℃,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为2000 lx.  相似文献   
69.
1 植物名称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wn Turvz.). 2 材料类别由种子获得的小苗茎段. 3 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MS+6-BA0.05 mg·L-1(单位下同)+IAA 0.01;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2)MS+6-BA 0.4;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3)MS+6-BA 0.4+2,4-D 0.5;继代培养基:(4)MS+IAA 0.1+6-BA 0.05;生根培养基:(5)MS+IAA 0.1.  相似文献   
70.
结核分枝杆菌重要诊断用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  李艳  朱虹 《生物技术通讯》2009,20(3):436-438
血清学试验是结核诊断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结核诊断用抗原不断被发现。我们简要综述了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抗原85复合体、38kDa磷酸盐转运蛋白、6kDa早期分泌性蛋白、10kDa培养滤液蛋白、免疫性蛋白MPT64、主要分泌性免疫蛋白MPB70、表面脂蛋白MPB83等8种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抗原作为结核诊断用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