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过氧化物氧还蛋白家族的功能及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氧还蛋白(peroxiredoxin,Prx)家族是细胞中一类高丰度蛋白质,作为过氧化物酶对维持体内过氧化氢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调控蛋白激酶的氧化还原状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调控过程。Prx家族根据其参与催化反应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分为典型双半胱氨酸型(2-Cys)、非典型双半胱氨酸型(atypical 2-Cys)和单半胱氨酸型(1-Cys)。Prx的活性受到寡聚化状态、磷酸化以及蛋白质水解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受strigolactones调控的植物侧枝生长的信号合成、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它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3.
芜菁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花青素合成酶(ANS)基因并研究其表达特性。方法:用UV-A处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块根24h后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BrANS1和BrANS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BrANS1和BrANS2基因的表达。结果:BrANS1和BrANS2的开放读码框为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残基;BRANS1和BRANS2与甘蓝ANS的同源性达97%,第211-307肽段具有20G-Fe(Ⅱ)加氧酶家族基因的结构域;BrANS1和BRANS2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在5个位置上存在差异,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uv-A可以诱导BrANS1和BrANS2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与处理时间相关。结论:克隆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的BRANS1和BrANS2基因,这将为筛选依光型和非依光型花青素生物合成催化酶基因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质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具有与生物芯片一样的大量快速检测、发现并鉴定功能基因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优点。我们着重介绍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种类、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HY5(LONG HYPOCOTYL 5)为光形态建成的正调控因子,是光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开关。在光诱导的基因表达中,HY5调控着植物基因组中上千基因的表达,它既可以单独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可以与其他调控因子一起共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HY5蛋白除了在光形态建成中起作用外,还在植物激素的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整合了光信号传递和植物激素的信号传递。本综述简要介绍HY5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6.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抗坏血酸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在多种植物中与抗胁迫相关。为了获得抗盐碱植物星星草中该基因序列,利用RACE技术,从星星草中克隆出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PtDHAR)的cDNA全长序列,其GenBank登录号为HM125046。PtDHAR cDNA核苷酸序列长度为987bp,开放阅读框为639bp,编码213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表达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7.
助细胞是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花粉管进入胚囊并释放精子及其内容物的场所,而助细胞中不同时期的钙含量与受精作用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在大多数植物中,助细胞是成熟胚囊中钙含量最高的细胞。传粉后在花粉管中所产生的信号诱导下,助细胞中钙含量还可能继续增加。花粉管进入退化助细胞后,在超高钙环境中破裂并释放精子,精子沿退化助细胞转移到受精靶区实现双受精。随后助细胞中的钙含量迅速降低。因此钙在吸引花粉管、雄配子释放甚至雄配子转移等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社区成年人80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检测入选者的血脂水平和脂肪肝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脂肪肝与BMI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脂肪肝376例,占47.0%,肥胖者532例,占66.5%;肥胖者伴随脂肪肝的发生率64.7%,显著高于非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11.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肪肝与BMI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和血脂水平与成人脂肪肝存在较大关系,应该注意控制体重,进而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改善脂肪肝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