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倪怡清子  李玉  刘淑艳 《菌物研究》2023,(4):247-274+244
菌物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为害重且分布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效防控植物病害的基础是对病原物进行正确鉴定,而学名是病原物的信息载体。随着菌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命名规则也在不断变化。墨尔本和深圳两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确定和完善了《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自此菌物的命名开始实行“一菌一名”规则。但许多非菌物分类工作者难以跟踪菌物名称最新变更,这使得植物病原菌物名称的使用较为混乱,因此菌物学名统一问题亟待解决。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筛选中国常见农作物菌物病害将其分为三部分,本文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粮食和油料作物菌物病害,共195个,涉及病原菌物物种212个。对筛选出的病原菌物拉丁学名按照最新命名法规、世界菌物名称数据库以及最新菌物分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核对,并按作物种类列出病害名称、病原菌物的中文名和现用拉丁学名,部分包含基原异名和常见异名。植物病原菌物学名统一规范地使用有利于植物病害的诊断,也为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大众科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对分离自树花属地衣Ramalina sp.的1株内生真菌Preussia africana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5种人参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均具有抑真菌活性,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色谱分离和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从中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ygosporin E(1)、cytochalasin C(2)、cytochalasin Q(3)、cytochalasin D(4)、1,3,6-trihydroxy-8-methyl-9H-xanthen-9-one(5)、7-hydroxy-3-(2-hydroxy-propyl)-5-methyl-isochromen-1-one(6)、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7)、preussochromoneC(8)、5-methoxy-3, 5′-dimethyl-2, 3′-oxybiphenyl-1, 1′, 2′-triol(9)、3-hydroxy-5-methylphenylether(10)、(R)-7...  相似文献   
73.
黏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重要组成,全球已报道1 100余种,我国黏菌资源丰富,已知物种约占全球黏菌种类的36.4%。回顾了中国黏菌资源研究的发展,对黏菌新种的发现、黏菌物种多样性编目,以及我国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原温带等代表地区的黏菌资源研究进行了区域性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4.
程国辉  安小亚  王旭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8,37(6):712-72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菌核多孔菌Polyporus tuberaster资源,对采自吉林省露水河东升林场的野生菌核多孔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取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以上4个单因素实验中选出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P. tuberaster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糊精粉(20mg/mL)、氮源酵母浸粉(2mg/mL)、pH 5.0、温度2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试剂盒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产漆酶能力较强,酶活力最高可达386.96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仅为5.23U/L;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出菇实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500mL罐头瓶装干料160g,每瓶接种蚕豆大小菌块3-4块,25℃培养,菌丝满瓶时间为20d;栽培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17cm×33cm×0.05cm栽培袋装干料520g,每袋接种蚕豆大小二级种3-4块,菌丝发菌时间为26d;在92%-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和20-21℃低温刺激下培养13d后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此后加大空气湿度至97%-98%并保持温度24-25℃培养32d后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75.
有害疣孢霉Hypomyces perniciosus是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湿泡病的病原真菌,目前其致病分子机理尚不清楚,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和突变体库构建是挖掘和研究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因此,本实验以高致病力的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为研究对象,采用冻融法将双元载体pBHt1转入农杆菌AGL-1中,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其构建T-DNA插入突变体库。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的潮霉素(Hygromycin,Hyg)耐受浓度为250ng/L,当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1,侵染时间为30min,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为1.5mg/mL,共培养时间为3d时,转化体系效率最高。然后利用该优化体系构建有害疣孢霉的突变体库,通过PCR检测和形态学鉴定获得若干表型发生改变、稳定遗传的T-DNA插入突变体,与原菌种WH001相比,突变体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色素分泌和致病力等方面发生改变。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有害疣孢霉未知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学性状、探讨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变育种是一项借助诱变剂人为的诱导突变,创造出杂交育种中无法创制的新性状的育种技术。自然界中的突变只有0.1%,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到3%左右,比自然突变高100倍以上。诱变技术已经在食药用菌育种中广为利用,本文针对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在食药用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为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这为利用诱变技术进行食药用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功能状态评分(KPS)和体力状况评分(ZPS),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临床受益率和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两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观察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和1年生存率,较单用卡培他滨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以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治疗组(n=26),未应用PICCO技术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平均液体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肺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存率、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的GCS评分以及APACHE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平均液体量、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生存率和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但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嗅觉功能以及鼻腔通气的恢复,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以抑瘤率、脾和胸腺指数、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等指标来考察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固体发酵产物高剂量和中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6.66%和64.70%,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P<0.01),HE染色切片也能观察到固体发酵产物高、中和低各组肿瘤细胞大量坏死,并且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r含量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降低,与抑制肿瘤效果具有一定相关性;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各组可以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含量;综上所述,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