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随着对DNA酶研究的进展,DNA酶的很多优点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蛋白质酶,具有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DNA酶在电化学生物检测上拥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简要阐述了DNA酶的特性和应用,描述了其基本性质,对DNA酶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蜡梅冬季开花过程的抗寒分子机理,在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及ES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克隆了1个蜡梅COR413蛋白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or413pm1.Cpcor413pm1 cDNA长946 bp,推测的编码蛋白CpCOR413PM1包含201个氨基酸.CpCOR413PM1蛋白N端保守性差,没有信号肽,具有5个保守的跨膜区,1个潜在的GPI锚点,具有可能对蛋白结构或活性十分重要的位置保守的7个Pro、1个Cys, 1个被富Gly区一分为二的α螺旋区域,以及Tyr、Thr、Ser磷酸化位点各1个.序列比较分析表明,Cpcor413pm1是首次从蜡梅中克隆到的COR413蛋白基因.RT-PCR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蜡梅的萌动期、蕾期、露瓣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老期均有表达,但在初开期和盛开期表达丰度更高,推测Cpcor413pm1与蜡梅花的抗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3.
孙佳照  张淋  李子朝  邹运鼎  毕守东 《生态学报》2021,41(20):8297-8307
为了明确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天敌种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白毫早茶园、黄山大叶种茶园、农抗早茶园、平阳特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秋冬季假眼小绿叶蝉和其主要6种天敌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使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以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大小评判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是:1)、黄山大叶种茶园和农抗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是粽管巢蛛、鳞纹肖蛸和斜纹猫蛛,但位次不同。2)、白毫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鳞纹肖蛸、斜纹猫蛛和锥腹肖蛸,前2种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3)、平阳特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草间小黑蛛,前2种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4)、乌牛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三突花蟹蛛,只有粽管巢蛛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根据5种茶园同种天敌密切指数之和以及同种天敌位次之和评判,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天敌均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斜纹猫蛛。天敌位次的变化主要是害虫和天敌数量之比的比值变化。害虫个体数与某种天敌个体数之比的比值越小,天敌与害虫的跟随关系则越密切。密切原因与食饵资源短缺有关。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林分密度和气候因子对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调控(间伐)下次生蒙古栎林径向生长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栎生长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次生蒙古栎林径向生长受林分密度的影响显著。低密度原始林蒙古栎径向年均增长量为3.12 mm,2个中密度次生蒙古栎林分别为1.55和1.42 mm,高密度次生蒙古栎林为0.96 mm。20%的间伐强度对促进高密度(1900 株·hm-2以上)栎林径向生长恢复作用有限,而对于中等密度(1600 株·hm-2)栎林效果显著。该地区蒙古栎径向生长主要对当年1月和2月的降水变化敏感。抚育间伐降低了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在未来暖干化的气候情境下,密度调控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5.
模拟增温和不同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在土壤、水分相当的条件下模拟增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及其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水平下,不同凋落物质量(两种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特性。利用碱式吸收法测量了凋落物分解累积释放CO2动态。将N浓度和C/N率作为凋落物质量参数,用呼吸产生CO2的积累值和凋落物质量损失率确定凋落物分解率。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均有促进作用,在不同温度水平上,不同质量凋落物的分解特性有所差别,25 ℃和29 ℃条件下混合凋落物分解速率>蒙古栎单一凋落物>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然而,在31 ℃条件下混合凋落物与蒙古栎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差不大,二者均大于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6.
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树干茎流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 mongolica)(Om)中树干茎流和林外雨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树干茎流均出现明显酸化(P<0.05),酸化程度为:Pk> Lo> Fr> Om> Mb;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铵根离子浓度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升高(P<0.05),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P<0.05).林型间相比,Lo与Pk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和Lo的氯离子浓度较高;Lo和Pk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型(P<0.05);Mb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型(P<0.05).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胸径与树高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主要受降雨因素(降雨前干沉降时间长度等)、林分特征(叶面积指数、树皮特征)、树木枝叶表层积累物质的理化性质等影响.结论:各林型树干茎流水质均明显下降,其中Mb树干茎流对雨水化学性质影响较大;Pk和Lo树干茎流水体纯度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7.
答:这里的[H]并不是指氢离子(H+),而是指辅酶中的氢(还原性氢),[H]的产生与利用即NADH、FADH。和NADPH的产生与利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产生和利用的[H]不同,光合作用产生及利用NADPH.而呼吸作用产生与利用的[H]主要是NADH与FADH2。  相似文献   
128.
广东车八岭     
车八岭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为主。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京珠高速→韶关北站→粤赣高速→始兴县城→省道343→县道346→车八岭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成熟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抽穗后15、20、25、30和35d不同成熟度的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成熟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逐渐提高,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脱氢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脱落酸(AB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抽穗后30d达最大值,稍后有所下降,而种子的可溶性糖、赤酶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在抽穗后15~35d,‘99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4种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GA3和IAA含量均高于‘4628’种子的,而ABA含量则低于‘4628’种子。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对成年鼠和老年鼠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和老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以及成年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手术组行肝部分切除术.实验鼠在术后1、3、7d行Morris水迷宫后,处死实验鼠取海马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GFAP在成年鼠和老年鼠基础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39,P=0.002).当增加的GFAP阳性细胞在成年鼠术后第3d(P=0.09)恢复后,老年鼠GFAP阳性细胞在术后第3d(P<0.001)仍然明显增加,在术后第7d(P=0.823)恢复.S100β与GFAP变化趋势相同.结论 手术创伤引起成年鼠和老年鼠海马区GFAP、S100β可逆性表达增多,与成年鼠相比,老年鼠GFAP、S100β表达上调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