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杭州西湖风景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杭州西湖风景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18科38属67种;同时按照观赏用途将这些植物应用到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等;最后讨论了这些野生观赏蕨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12.
白蚁诱杀剂及其野外施药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求应  薛东  丁思悦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6,43(1):120-122,F0004
2003~200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进行了白蚁诱杀剂野外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诱杀剂被食总量均较高,分别为26.78 g和22.84 g;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诱杀剂被食总量均较低,分别为3.62,1.47,4.58 g。施药结束后1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的减少了53.57%和43.24%,且地面无新鲜白蚁泥被;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的增加了16.66%、17.65%和2.5%,且地面均布满了新鲜的白蚁泥被。施药结束后7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2个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巢体均死亡;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和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3个黑翅土白蚁巢体均正常。  相似文献   
513.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于2005年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立了20 hm2 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方内胸径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首次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210种,71 617个活的个体,分属于56科119属。从乔木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其南亚热带的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可分为3层,其中重要值最大的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均是乔木上层的优势种;中层是群落的主要层,由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等中生和耐阴树种组成;下层成分较复杂,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样地内物种十分丰富,种-面积曲线拟合显示其物种数量接近于BCI。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38%,其中有45%的稀有种源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有20%源于区系交汇,人为或自然干扰造成的稀有种占30%以上。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1 cm等级排列)明显呈倒“J"形,表示群落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根据对优势种径级结构的分布分析,将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1)峰型(中径级个体储备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上层优势种;2)倒“J"型 (正常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中层的优势种;3)类倒“J"型(偏正常型),此类物种占据乔木的中、下层; 4)“L”型(灌木型),此类物种分布于乔木下层和灌木层。点格局分析得出优势种在各个层上的绝大部分尺度都是聚集分布的,而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随物种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点格局显示了优势种在相同径级的分布(特别是DBH=10~40 cm)具有一定的空间互补性。对大径级(DBH>40 cm)的504个个体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这些个体随机分布于整个样地,但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14.
黄山机场鸟类调查与鸟击防范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对黄山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1种,隶属14目36科,构成鸟击航空器隐患的主要种类有池鹭、赤腹鹰、家鸽、小云雀、家燕和麻雀6种,其次是白鹭、凤头麦鸡、黄斑苇、山斑鸠、豆雁、鸢、棕背伯劳等.对该区域鸟类的区系成份、居留特点和主要威胁鸟类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鸟击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15.
胚胎干细胞有2种来源:一种来自于早期胚胎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另一种是来自胚胎生殖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细胞)。PGCs是生殖母细胞的前体细胞,是精子或卵子的祖先细胞。自Matsui等证实了PGCs同样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的原材料之后,现已在人、小鼠、猪和鸡等多种动物的PGCs进行了分离培养并获得了EG细胞。现从形态特征和迁移、分离培养及鉴定方面对禽类EG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16.
一个单种群时滞微分方程模型的全局吸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个单种群时滞微分方程模型,给出了其平衡点吸引其正解得充分条件,应用本文结论对于两个例子进行讨论,得到其平衡点全局吸引性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517.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长期不断自我更新,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胎儿和成体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血细胞、胰岛细胞、脂肪细胞及生殖细胞等.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发育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的报道.本文从体外诱导分化影响因素和几种主要诱导细胞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18.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长期不断自我更新,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胎儿和成体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血细胞、胰岛细胞、脂肪细胞及生殖细胞等。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发育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的报道。本文从体外诱导分化影响因素和几种主要诱导细胞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19.
背角无齿蚌摄食率及对水中叶绿素a清除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椭圆背角无齿蚌是云南滇池的一种主要贝类物种。为探索该物种应用于滇池水体生物操纵的可行性,采用半野外模拟和原位围隔的方法,文章研究了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及对水中Chla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3-28℃的温度范围内,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IR)和湿重(W)呈现显著的相关冪指数关系:IR=aWb,1龄蚌和3龄蚌符合下列关系式:IR=6.2283X0.45,(R2=0.94);IR=0.0002X2.2,(R2=0.93)。3龄蚌的摄食率高于1龄蚌,且随生物量的增加摄食率有所减少。实验同时证明,背角无齿蚌有良好的清除水体中Chla的效果,对降低CODMn、TP含量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且3龄蚌优于1龄蚌。通过方差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在生物量为4.17只/m3时,清除水体Chla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20.
温特曲霉HD1的鉴定及其对氧蒽类染料脱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孱  李林 《菌物系统》1999,18(1):67-72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命名为温特曲霉HD1。该菌对氧蒽类染料虎红具有很强的脱色能力。温度在28 ̄40℃之间,HD1对虎红的脱色率为93 ̄99%,最适脱色温度为33℃,pH值在4.0 ̄8.0之间,其脱色率为89.3 ̄98.8%,最适脱色pH值为6.0。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接种量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该菌对虎红的脱色酶为组成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染料的加入能改变脱色酶在胞内外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