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鹿角是大部分鹿科动物的第二性征.麋鹿仅雄性具角,且角枝向后分杈,呈多回分支状,形态特征与其他鹿科动物不同.针对麋鹿的脱落时间、角型特征、外部形态与年龄关系等问题,2008年12月~2009年3月在北京麋鹿苑对麋鹿角进行了标记、收集与测量.结果 表明:解角期持续时间长短与种群年龄结构有关;麋鹿角的重量、角基周长、主干长度、后枝长和角宽5个变量与年龄显著线性相关,其中重量和角基周长与年龄的相关性最显著.麋鹿角并不完全是每增加1岁就增加1个分枝,依据鹿角分枝数只能对年龄进行大致判断.  相似文献   
82.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究,而人工修复植被的效果评价能为石漠化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石林风景区中两类人工修复植被——栽植植被(PV)与飞播植被(ASV)为研究对象,以地带性自然植被(ZNV)为对照,研究人工修复植被中木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和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期揭示不同人工修复方式下的植被构成规律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在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和飞播植被3种植被类型中分别记录到木本植物92种(45科80属)、138种(50科101属)与44种(26科37属),3种植被类型中的共有种12种。(2)3种植被类型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均呈现为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飞播植被(P0.01),栽植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4,飞播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2;(3)3种植被类型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在3种植被类型中生态位宽度排位均靠前,利用资源能力较强;(4)生态位重叠程度的排序为地带性自然植被飞播植被栽植植被。综上,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相比,人工修复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但是人工修复植被的优势种中乡土植物占89.33%,乡土植物生态位较广,生态位重叠值偏低,植被较为稳定。在人工修复植被中,栽植植被的修复效果优于飞播植被。研究结果对未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人工植被修复的物种规划与群落构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的发病机制,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浓度不相同的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在体外对破骨细胞的生长进行诱导及颅骨吸收实验;分析在不同浓度下,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对生成破骨细胞的诱导作用以及释放钙离子的关系;对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进行体外注射,观察骨质在组织学方面和血钙浓度方面的变化.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对破骨细胞的诱导生长呈浓度依赖趋势;细菌诱导破骨细胞数量同释放钙离子有着紧密联系,在体内进行细菌注射,会使破骨细胞的数量相应增多,还会对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钙离子的释放.结论:关节结核和骨结核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同结核菌诱导破骨细胞增生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4.
1999~2006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出生麋鹿幼仔224只,新生麋鹿幼仔存活率81.70%,死亡率18.30%.41只麋鹿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死胎、弱胎和弃子等.分析仔鹿初生体重与仔鹿死亡关系发现,存活仔鹿与死亡仔鹿的初生体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体重大的幼仔更容易存活,事实上初生体重小于6.00 kg时仔鹿基本不能存活.北...  相似文献   
85.
紫穗槐果实和叶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紫穗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鉴别紫穗槐及其混淆品。分别取紫穗槐果实和叶子各19个样品以及6个混淆品,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其共有峰和特征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紫穗槐果实有2个共有峰,其峰值比为1.330:1;紫穗槐叶有4个共有峰,其峰值比1.45:1:0.71:0.69。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上皮钙黏蛋白(sE-cadherin)、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组)以及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展开回顾性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完善了MRI检查并测定血清PSA、EPCA-2、sE-cadherin水平,分析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PSA、EPCA-2、sE-cadherin水平以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的MRI影像学特征为病灶主要位于外周带,外周带T2W呈低信号,病变侵及包膜、膀胱及周围组织具有T1加权消失或者不对称,具有信号异常、肌肉增厚的表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淋巴结部分融合或增大表现;前列腺增生的MRI影像学特征为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并且中央带增生、不均匀信号结节;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体积增大。相比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sE-cadherin、EPCA-2水平明显更高(P<0.05)。MRI、PSA、sE-cadherin、EPCA-2四项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明显高于四项单独诊断的88.00%、79%、81%、82%(P<0.05)。结论:MRI联合PSA、sE-cadherin、EPCA-2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具有作为临床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指导方案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采用资料分析和指数分析两种方法对舟曲县3个藏汉村寨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差异分析,从生态观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说明舟曲县3个村寨村民不同的生态观是决定其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关键因素。分析了舟曲藏文化的生态环境观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良性循环、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并挖掘了这种生态观背后特定的文化内涵,总结了舟曲藏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苯教生态文化和藏传佛教生态文化。从地理学角度进行了思考,阐述了舟曲藏族生态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应当将藏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树立合理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88.
2005年5月,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岁到5岁5个不同年龄阶段33头雌性麋鹿的体重(BW)、肩高(H)、头长(HL)、耳长(EL)、胸围(BR)、尾长(TL)、体长(BL)、后足长(zL)进行测量,分别对体重与其余7项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雌鹿的7个体尺和体重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体重与胸围、肩高和体长相关性较大。在1至2岁雌性麋鹿,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岁为麋鹿外貌定型阶段,3~4岁麇鹿的性状第一主成分相似,说明雌性麋鹿的体成熟期是在3~4岁。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合量在Fl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合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l代子粒蛋白质合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合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合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合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计算了蛋白质合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90.
藜的早熟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 (ChenopodiumalbumLinn .)常生于地边、沟边及路旁、坡地。有三种类型较为常见 ,即叶片较窄的披针形、叶片较宽的菱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以及红叶类型。云南滇中一带分布较多。目前 ,作为商品蔬菜的藜野外采集较多 ,但已有少量人工栽培。藜抗逆性很强 ,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