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16S rDNA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我国黄土高原地区4个省的15个地区的130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OX-PCR反映的菌株多样性最丰富,形成的遗传群最多,16S rDNA PCR-RFLP方法在属、种水平上聚群较好,16S-23S IGSPCR RFLP反映的多样性介于BOX-PCR和16S rDNA PCR-RFLP之间,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属、种和亲缘关系很近的菌株间的差异,3种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群,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从系统发育来看,供试的快生大豆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慢生大豆根瘤菌为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辽宁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结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优势种,慢生大豆根瘤菌仅占10%,同时,分离到2株B.liaoningense。  相似文献   
182.
甘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经初步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优势种群,约占30%;从不同生长年份甘草的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种群密度从5.0×104cfu/g~2.9×107cfu/g鲜重不等。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同时结合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验证,鉴定这6株拮抗菌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aenibacillus ehimensis。  相似文献   
183.
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分析有机物料腐熟菌剂细菌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6SrDNA克隆文库法对有机物料腐熟菌剂A和B样品中的细菌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A有14个OTU,主要是融合乳杆菌(Weissella confu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比例分别占总克隆文库的28.6%、30.4%和23.2%;样品B有43个OTU,主要是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s)和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占总克隆文库的比例分别为18.03%、18.86%和13.12%;所得出的结果均与产品标注存在差异,样品A未提及细菌的种类,而样品B只标注短小芽孢杆菌。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在微生物菌剂细菌组成分析及其质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4.
李俊  葛诚 《微生物学报》1994,34(2):143-147
用热变性温度法和液相复性速率法分别测定了超慢生大豆根瘤菌(ESG,extra-slow-growing soybean rhizobia)DNA G+C mol%及与其它根瘤菌间的DNA同源性.结果表明,ESG的DNA G+C mol含量在59.2—63.5%之间,且不同地区不同血清型的ESG代表菌株DNA同源率在70%以上,说明它们是遗传型一致的类群.ESG与在大豆上结瘤的快生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 USDA205)同源率为14.8%,与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三个DNA同源组的同源率分别为20.5%,30.0%,19.4%.测定结果还表明,ESG与其它根瘤菌遗传学的亲缘关系也很远.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血脂及大中分子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及大中分子毒素。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两组Ccr水平较治疗前依次降低,且研究组各个时间点的Cc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上升,治疗后6个月、9个月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后3个月,且研究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磷、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6个月、9个月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后3个月,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血脂和大中分子毒素,对残余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6.
近年来,有研究表表明从细胞微环境中转化而来的机械信号可以调控细胞形状和影响细胞的命运。然而,这些机械信号转化成调节细胞生物过程的信号的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最新研究已阐明细胞可通过来自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机械信号和细胞行为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募集Hippo信号通路中的核心组件YAP/TAZ的作用机制。此外,研究发现在Wnt和Hippo信号之间的串扰是调节细胞命运的核心。这些机制可以解释力学微环境的信号是如何调节细胞行为和决定细胞命运的。本文重点对ECM和YAP/TAZ在决定细胞命运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另选取10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观察各组TNF-α及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各时间点TNF-α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研究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8.
入侵相关基因(invasion-associated locus B, ialB)的同源基因在布鲁氏菌所属的根瘤菌目中是广泛保守的,但其在布鲁氏菌中的功能研究几乎为空白。根据有限的报道资料,猜测ialB的功能可能与布鲁氏菌入侵细胞以及适应胞内环境胁迫有关。【目的】探究ialB在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在布鲁氏菌黏附和入侵细胞以及胞内存活中的作用。【方法】以猪种布鲁氏菌S2株为亲本,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ialB缺失株ΔialB,并通过表达质粒转化的方法构建其回补株CΔialB,比较3种菌株的生长特性、对体外应激的敏感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ialB缺失对布鲁氏菌形态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菌株极性延长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和平板计数的方法分析ialB缺失对布鲁氏菌黏附、入侵RAW264.7细胞以及胞内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菌株ΔialB和CΔialB;ΔialB与布鲁氏菌S2株相比,生长受限,活力降低,在酸应激、高渗应激、低渗应激、多黏菌素B应激条件下存活率降低,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存活率上升;而且,ΔialB的菌体形态发生改变,菌体变短,直径增加,极...  相似文献   
189.
蝙蝠视神经纤维计数及纤维直径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蝙蝠具有出色的回声定位能力。因此,对蝙蝠感觉器官的研究多集中于听觉方面。到目前为止,蝙蝠视觉所起的作用很少被人们注意。有些研究工作者认为蝙蝠视觉系统已经萎缩,视觉刺激对它不起什么作用,而有些研究工作者在实验室中观察了一些蝙蝠的视觉行为,发现蝙蝠不但能辨别亮度,而目,某些蝙蝠具有简单的模式识别的能力。但是,对蝙蝠视觉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形态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对其视神经纤维计数和直径谱的研  相似文献   
190.
青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及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Maturana(1959),Jacobson(1962),Kalinina(1976)曾对青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过研究。Van Buren(1963)和Stone(1963)分别对人、猴、猫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进行过估计。这些研究都是利用显微镜及其附件进行的。 本文应用影象分析计算机(Quantimet 720 image analysis computer)做为工具,可以精确、简便、快速地研究青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各类神经节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