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辽宁是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主要分布地之一,种群数量巨大,其群体遗传多样性有待评估.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东北林蛙4个种群105个样本进行研究,5个引物共获得44条清晰谱带,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率均大于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51,Shannon信息指数为0.4476,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遗传分化系数、Nei's遗传距离、AMOVA分子变异巢式方差分析和F-统计量等遗传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辽宁东北林蛙种群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析认为,自然屏障(高山和平原等)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是其遗传分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报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爬行动物胃肠嗜银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不仅与哺乳动物不同,且在爬行动物各个种间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总结了爬行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布规律,概述了分类地位、食性和栖息地环境与细胞分布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昆嵛山的棕黑锦蛇非模亚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2年 6月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最大的山脉—昆嵛山的野外实习中 ,采集到一锦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锦蛇属棕黑锦蛇非模亚种Elapheschrenckiianomala(Boulenger,1 91 6) ,现报道如下。体型粗大长圆 ,头长圆而略扁平 ,颈不明显 ,尾较短。头端圆形 ,吻鳞呈梯形 ,长为宽的 2倍 ,从背面可见 ;鼻孔位于两鳞之间 ,恰在鼻间鳞宽的 1 /2处 ,鼻后缘略微下陷 ;鼻间鳞一对 ,近矩形 ,长略大于宽 ;前额鳞约为鼻间鳞的两倍 ;额鳞前宽后窄 ,呈等腰三角形 ;眶上鳞似斜置的矩形 ,在眼眶处缺少了一角 ,宽为长的2 /3 ;顶鳞大 ,其…  相似文献   
15.
虎斑颈槽蛇胸腺APUD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THEIMMUNOHISTOCHEMICALOBSERVATIONOFTHETHYMICAPUDCELLSINTHESNAKERHABDOPHISTIGRINAKeywordsRhadbdophistigr...  相似文献   
16.
王锦蛇Elaphe carinata(G櫣enther)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赵尔宓等,1998),分布区的南缘可达广东和广西,以及台湾岛,北缘是北京和天津一带。其垂直分布的范围在海拔100(浙江)~2200(贵州)之间。以往,在山东东南部日照和中部泰山,曾报道有王锦蛇的分布(贾振绪等,1997;张守富和张守贵,2002)。2004年10~11月,在山东半岛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先后发现了4条长在2m左右的大蛇,经鉴定为王锦蛇(E.carinata)。本文对其中存活的2条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并与山东日照和泰山的报道做了对比,现报道如下,供研究山东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和资源及王锦蛇生物学参考。雄…  相似文献   
17.
倡议开展中国最珍稀濒危两栖动物评选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栖动物是一类在进化和自然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类群,目前面临着最严峻的生死存亡考验。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位列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第五位,而且特有种类非常丰富,是全世界两栖动物保护的重要地区。为配合“2008年-世界蛙年”活动,唤起人们关注和保护我国的两栖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两栖动物中国区专家组等正酝酿向广大两栖动物研究、保护和爱好人士发出倡议,在全国开展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评选活动,评选出10~20个中国优先保护两栖动物。通过评选,推动我国的两栖动物保护和生物学研究工作,向广大民众普及两栖动物保护知识,促进全民对我国两栖动物的保护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中国54种特有蛇类状况,对香港盲蛇Typhlops lazelli、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莽山烙铁头蛇Zhaoermia mangshanensis和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4种极危种类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中国特有蛇类的受胁现状及因素,提出保护策略和措施,建议建立中国特有珍稀蛇类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产于湖南省双牌县的寒露林蛙的核型及NORs位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寒露林蛙与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其他林蛙相同:2n=26,NF=52,为5+8核型模式.寒露林蛙核型为14M+10SM+2ST,无次溢痕,NORs位于第11对染色体长臂的中部.通过比较分析我国2n=26的6种林蛙的核型等细胞遗传学信息,本文结果支持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论,认为寒露林蛙是一有效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蛇类保护和养殖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丕鹏 《蛇志》2009,21(3):173-176
蛇类是中国一类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对其利用由来已久,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致使蛇类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但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蛇类人工驯养繁育的发展和探索。作者总结了中国蛇类资源概况、保护法律法规和措施以及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蛇类养殖及技术简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