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5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包括过氧化氢(Hzoz)在内的活性氧通过引起细胞内钙的变化而造成细胞损伤。然而,不同浓度的H202可以导致细胞内不同的钙变化,并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细胞内钙振荡是其中的一种钙信号变化形式,钙振荡可以调控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该研究探讨可以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内钙振苏发生的H2o2浓度。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采取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_2标记细胞。并使用离子成像系统,观测不同浓度的H:0:(0~1000μmol/L)作用下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低于50μmol/L的H202仅仅引起“钙火花”;50~500μmol/L的H202导致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而1000μmol/L的H202引起细胞内持续的高钙;同时也证实150μmol/L的H202诱发明显的钙振荡,而钙振荡随后引起了NF—KB活性的升高。该研究提示,适当浓度的H:0:可以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推测可能是活性氧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损伤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92.
人和动物的粪便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严重威胁着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水质污染微生物的传统检测指示菌是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大肠菌、肠球菌和梭菌属。经过调查发现, 上述指示菌由于在体外能存活并繁殖, 并且不同宿主之间没有差异性, 不能准确用于追踪污染粪便的来源, 因此该指标难以直接说明粪便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最近的研究表明, Faecalibaterium作为水体粪便污染来源追踪的指示微生物具有很多优点。本文综述了粪便污染指示菌以及其相关替代方法在水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对各种指示菌进行了优、缺点比较, 展望了Faecalibaterium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以糖苷水解酶11家族耐热木聚糖酶EvXyn11TS为研究对象,定点突变其编码基因Syxyn11,揭示EvXyn11TS耐热性与其N端二硫键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与EvXyn11TS一级结构相似度较高的若干11家族木聚糖酶进行多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只有耐热的EvXyn11TS在其N端存在一个二硫键(Cys5-Cys32);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该N端二硫键存在与否对木聚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人工合成的Syxyn11为母本,采用PCR技术将其编码Cys5的密码子TGT突变为编码Thr5的ACT,构建去除了N端二硫键的突变酶(EvXyn11M)的编码基因Syxyn11M;分别将Syxyn11和Syxyn11M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并分析表达产物EvXyn 11 TS和EvXyn11M的温度和pH特性.[结果]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EvXyn11M的最适温度Topt由突变前的85℃降至70℃;EvXyn11TS在90℃的半衰期t1/290为32 min,而EvXyn11M在70℃的半衰期t1/270仅为8.0 min.[结论]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N端二硫键对EvXyn11TS耐热性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定点突变验证之,为其它与耐热EvXyn11TS一级结构相似的、11家族常温高比活性木聚糖酶的耐热性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4.
布朗葡萄藻是一种含脂量高、开发潜力大的能源微藻,但因其细胞呈集落态且胞壁较坚厚,应用传统的尼罗红荧光光谱法测定其脂质含量时,通常因灵敏度低、重复性差而难以获得可靠结果.本研究通过超声波分散集落、二甲基亚砜辅助尼罗红进入细胞、优化染色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方法为:藻液先经频率为20 kHz、发射功率为100 W的超声波按1 s/1 s(开/关)间歇处理20 s使细胞分散,而后依次加入与藻液等体积的15%二甲基亚砜溶液和3μg/mL尼罗红溶液,充分混匀后于黑暗中40℃染色10min,再于490nm激发光下进行荧光光谱检测.上述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96.6%,反映检测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由10.91%降至1.84%.该方法为布朗葡萄藻育种与培养等研究提供了快速、灵敏的脂质含量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5.
利他性惩罚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群体合作与规范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个体作为潜在的惩罚者,从知觉到不公平事件到做出惩罚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和情绪过程,包括公平判断、奖赏加工、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化等过程,并且调用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发现,综述了利他性惩罚相关的神经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利旧改造及环境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进行利旧改造,并分析改造后的环境控制效果。在原有基础上对实验动物屏障的排风、空调、土建、监控系统等进行了利旧改造,改造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且稳定性得到了很好改善,能耗及故障发生频率显著降低。KM小鼠、SD大鼠繁殖性能均有所增强,饲料利用率提高。在实验动物屏障系统改造过程中将利旧、新技术运用与实现微环境控制进行有机结合,使屏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转并确保实验动物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97.
不同H5亚型禽流感(AIV)HA上糖基化位点的分布是不同的,然而不同糖基化位点对病毒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操作构建了3个不同糖基化位点单缺失突变病毒,并对其增殖特性和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HA基因序列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已成功去除了特定糖基化位点。15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突变株rS△158在鸡胚中的EID50和MDCK细胞上TCID50比野生型rS略低,空斑直径显著减小;而单独去除169位和290位糖基化位点的rS△169和rS△290的EID50和TCID50略高于野生型rS,空斑直径相近,但空斑数要比后者高出10倍以上。所有突变株及野生型病毒在CEF上增殖速率相同,对SPF鸡均是高致病性的。因此,糖基化位点可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但结果因细胞而异。  相似文献   
98.
刘小香  孙爱华  王黎芳  何方 《蛇志》2013,25(2):249-25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在医药卫生院校,生物化学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体现职业特色,对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非常重要.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必须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质量观、人才观,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保证自身优势,占领医学高等教育的一方市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探讨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病人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及护理工作日趋复杂,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安全风险[4].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是现代护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FA(immuno-fluorescence assay)和WB(Western blot)三种方法在大鼠仙台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差异。方法仙台病毒蛋白抗原经凝胶电泳分离转移后用于血清学检测的WB方法;使用IFA、ELISA方法对20份无菌大鼠、227份SPF大鼠以及63份清洁级大鼠送检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及可疑样品用WB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 20份无菌大鼠血清样品被3种方法检测为仙台病毒抗体阴性;SPF级大鼠样品被IFA方法判定为阴性,1.32%(3/227)被ELISA方法判定为阳性,其中有2/3被WB确认为阳性;ELISA、IFA和WB在清洁级大鼠样品中检出仙台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为18.12%、11.34%和15.87%。结论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ELISA、WB和IFA。WB方法可作为IFA和ELISA难以确定结果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