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PKCδ是nPKC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其激活机制与特异性位点的磷酸化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剪切密切联系.PKCδ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激活多种蛋白激酶级联启动细胞凋亡信号,转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核转位启动核内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KCδ的分子结构、激活机制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秋季冬小麦异常旺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甘肃西峰试验田的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异常旺长的气候特征、多年秋季冬小麦生长高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6年秋季冬小麦异常旺长是发生概率相对较小事件;10月平均气温≥10.0℃时,多年秋季冬小麦高生长高度随气温的上升而显著增高,在≥10℃积温达到580℃以上时,随着积温的增加高生长高度明显增加;10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叶面积指数增加0.4,在≥10℃积温达到550℃以上时,随着积温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大蘖数随着10月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增加呈反抛物线型增加;为达到主动控制冬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和减少水分及养分不合理消耗的目的,秋播应推迟5d左右,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3.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建立中药对照指纹图谱的方法,它能提高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传递闭包模糊聚类法先对指纹图谱进行选择,然后再用平均矢量或中位数矢量法计算共有模式作为中药对照指纹图谱。计算的结果表明,对所采集的田基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对照指纹图谱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
中国寒武纪三叶虫生物地理趋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三叶虫除北疆和藏南尚无可靠报道外,在中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兴安区的额尔古纳一兴安地体和早寒武世中天山一北山地体显示了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的密切相关外,中国寒武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包括中及晚寒武世的中天山~北山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关联。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生物地理格局的进一步探讨,主要侧重于它们台地相浅水三叶虫动物群之间的对比,特别是立足于来自动物群纪录比较完整的华南、塔里木和华北板块的证据。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板块和有关的地体在中及晚寒武世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早寒武世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仅以华北板块为代表。  相似文献   
95.
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科,22属,2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属华南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3种,华东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8种,华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10种,全国广布种3种,根据大别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系统清查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建立技术档案,就地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建立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园林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96.
草炭和风化煤对水稻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采用盆载试验法,研究了草炭和风化煤对水稻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和风化煤的施入,改善了盐碱土的养分供应状况,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的产量,促进了水稻对N、P2O5、K2O、CaO和MgO等养分的吸收;草炭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相同数量的风化煤。  相似文献   
97.
四种鹿属动物的线粒体DNA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聚合酶链反应 ,从水鹿、坡鹿、梅花鹿和马鹿等四种鹿属动物中分别扩增出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 b基因片段 ,并测定得到 367bp的碱基序列 ,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在 4 .0 9%~ 7.0 8%之间。用 NJ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进行分子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分析并得出 ,水鹿与坡鹿、梅花鹿和马鹿约在 2 4 0~ 2 80万年前分化的 ,梅花鹿和马鹿大约在 1 60万年前左右分化。  相似文献   
98.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学业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嫩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权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阔叶树的侵入、生长状况不同,群落具体的发展途径和速度有差异。制约森林演蝗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 不分和土壤厚度,它们通过对马尾松、枫香、黄檀、栓皮栎等主要树种显著度,对树种竞争  相似文献   
99.
以东湖郭郑湖为研究对象,将其生态系统中在质和量方面占重要地位的浮游植物-鲢作为亚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了夏季两个月中鲢的生长和让其充分摄食后的生长,发现最初20天没有差异,20天后两者开始出现差别。将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型化,计算的结果是,浮游植物被鲢摄食后密度下降,而鲢得不到充足的饵料,导致生长缓慢。观察此期间的氮平衡,浮游植物所生产的氮几乎全部被鲢利用,但浮游植物所需要的78%的氮又是鲢提供的。这说明在湖区整个生态系统中,此相互作用系统在量的方面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0.
白背飞虱与褐稻虱的发生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宜昌县地处长江上中游交界地区(30°32′—31°28′N,110°51′—111°39′E),境内地势起伏,平原、丘陵,山地交错。水稻栽培制度基本上为单双混栽稻区和单季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都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通过近几年对这两种飞虱的发生观察及饲养,初步看出:两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在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消长规律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