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了解河野脂螨Lardoglyphus konoi各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室内培养获得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河野脂螨个体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发育阶段(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河野脂螨卵呈椭圆形;幼螨足3对,未见生殖器官生长痕迹,生殖毛和肛毛缺如;若螨足4对,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有生殖毛和肛毛,但发育亦不完全。休眠体前端尖细,后端钝圆,呈梨形状。在末体区有吸盘板,其上有13个吸盘,呈2-2-4-5分布。成螨螯肢细长,剪刀状,其上的定趾和动趾上有几个小齿;顶外毛长度约为顶内毛的50%,与顶内毛处同一水平线上。雄成螨第3对足的跗节末端为2个粗钝的齿所替代;腹面有1个生殖区和带有1对肛门吸盘的肛区。雌成螨所有的爪均分叉;腹面生殖孔为1个纵向裂缝;肛门不伸达后缘。【结论】通过电镜扫描对河野脂螨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该螨的形态结构,从而为脂螨科螨类的分类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母娅霆  刘子琦  李渊  朱大运 《生态学报》2021,41(7):2738-2749
喀斯特地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对研究该区土壤活性及小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喀斯特地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四种典型土地类型(花椒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ECH2O)对各样地土壤温度变化进行连续定点监测,分析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0 cm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土层越深日变幅越小;土壤温度日变幅为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火龙果地、金银花地土壤温度日变幅明显大于花椒地、荒地;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温度日变化出现滞后现象;不同季节土壤温度均为火龙果地 > 荒地 > 花椒地 > 金银花地。夏季土层越深,土壤温度越低;秋、冬季土层越深,土壤温度越高;土壤垂直温度变异系数表现为冬季大于夏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及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变化与容重、孔隙度、土壤质地、有机碳等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显著。花椒地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小,与其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容重小、土壤持水性强密切相关。综上,花椒地对土壤温度的调节效果较好,因此,在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种植花椒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本研究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植被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3.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心肌细胞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非编码RNAs (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cRNAs参与到调控VM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这可能成为VMC的治疗或诊断的新研究靶点。文中对近3年来关于ncRNAs在VMC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人动脉血来源是右心系统并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静脉血,右心系统的静脉血是否存在波浪式信号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对比同时间动、静脉血中信号的连续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 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 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监测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 例,连续同时桡动脉、颈内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aO2。选取2个典型呼吸周期,用于分析同时段动、静脉血气的波浪式变化。分别比较患者血氧分压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同时段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脉、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 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共6例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所有患者动脉血气中PaO2均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P<0.05),幅度是(9.96±5.18)mmHg,是均值的(8.09±2.43)%。患者静脉血气中PaO2波动幅度并不明显,为(1.63±0.41)mmHg,是均值的(3.91±1.22)%,与动脉血气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同时连续逐搏动、静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自主呼吸时动脉血气有明显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静脉血气几乎没有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很弱),说明动脉血气波浪式信号主要是由于肺通气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期产生肺泡中氧分压规律性上升和下降,通过离开肺毛细血管与肺泡氧气压力平衡的动脉化血液,经过左心室搏血进入动脉血管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前文已对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开始前脐带动静脉氧气和二氧化碳差值进行了人群组间分析;而本部分则对相关信息进行个体化分析。方法: 在产前经所有胎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生后还没有呼吸之前在脐带动脉和脐带静脉分别连续逐搏取血,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计算分析脐带静脉和脐带动脉的异同和动态变化。结果: 虽然准备了数十产妇,但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同一时间的PuvO2显著高于PuaO2P均<0.01),平均相差(24.17±7.09) mmHg;而PuvCO2显著低于PuaCO2P均<0.01),平均相差(-7.67±3.70) mmHg。在同一时间的Puv-uaO2显著高于Puv-uaCO2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前,全部氧气供应由脐带静脉运输,只要胎盘开始剥离则新生儿的PuaO2随时间(心跳次数)逐渐降低,当PuaO2达到触发呼吸阈值(最低值)诱发第一次吸气开始其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86.
当前,人们对自然景观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意识正在加强,但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生态风险管控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子午岭区为例,基于2.5 km×2.5 km的评价小区,开展了1980、1990、2000、2010和2017年黄土高原林区——子午岭区景观格局类型格网化和重采样,定量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揭示了二者时空变化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 1980—2017年,子午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其中心地带向外缘递减,总量由123.45亿元增长为126.33亿元;子午岭区景观生态风险从其中心地带向外缘递增,子午岭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有所降低,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子午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及明显的负向空间关联性;高价值-低风险区主要为子午岭林区,未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能会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内毒素(ET)、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及Toll样受体(TLRs)水平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UC患者按照入组时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39例)和缓解期组(36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并检测患者血清中ET、SOCS-3、TLRs水平。结果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及对照组患者肠道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小梭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活动期组患者肠道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数量最低,小梭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最高(均P0.05)。3组患者血清ET、SOCS-3、TLR-4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活动期组患者血清ET[(0.13±0.02)EU/mL]及TLR-4[(13.91±2.18)ng/mL]水平最高,SOCS-3[(33.82±9.18)mg/mL]水平最低(均P0.05)。肠道中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是影响患者ET及TLR-4的独立保护因素且为影响SOCS-3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小梭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水平是影响患者ET及TLR-4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为影响SOCS-3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肠道菌群及ET、SOCS-3、TLRs水平均存在显著异常,肠道菌群改变是影响UC患者血清ET、SOCS-3、TLRs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高聚乙烯亚胺(Polythylenimine,PEI)类载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同时降低其细胞毒性,先用1800DaPEI制备了交联低分子量PEI,然后将人转铁蛋白与之偶联,得到了新型肿瘤靶向性人转铁蛋白偶联交联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TCP)。对所得的TCP的理化特性经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其细胞毒性。采用TCP介导pGL-3和pEGFP分别对293T、HepG2和Hela细胞系进行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表明:TCP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基因载体,在肿瘤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显著增强,因为其二硫键可在细胞内还原降解,而且通过偶联的转铁蛋白配体与肿瘤细胞表达的转铁蛋白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可增强该载体对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90.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