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的抗体和特异性的免疫细胞,机体防御反应依靠非特异的先天免疫结构。无脊椎动物的自然免疫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阐明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无脊椎动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对近年来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2.
内蒙古中部敖尔班地区的岩石及生物地层(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北方新近纪地层中,早中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比较稀少,化石面貌也不十分清楚。在内蒙古中部,尽管通古尔台地上有研究历史近百年的新近纪经典地点,但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嘎顺音阿得格,依然是内蒙古目前惟一产出早中新世动物群的小盆地。同内蒙古诸多其他新近纪哺乳动物群一样,嘎顺音阿得格动物群与相邻动物群彼此缺乏时空上的联系,还不易建立可靠的层序关系。位于苏尼特左旗东南约60 km的敖尔班(曾用名"奥尔班",见Liddicoat et al.,2007),红色地层大面积出露,是2004年发现的一个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敖尔班剖面总厚50余米,大、小哺乳动物化石共生,岩性特征易识别,有利层位对比,是研究生物地层学的理想地点。自2004年以来,我们连续在敖尔班地区采集化石并进行地层工作,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哺乳动物序列,时代跨越早中新世晚期到晚中新世晚期。更加难得的是,敖尔班同一剖面上含有4个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其上下层序关系一目了然,在内蒙古新近纪地层中仅此一例。敖尔班哺乳动物序列的建立,无疑将对整个内蒙古中部新近纪,尤其是早中新世动物群面貌的了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对敖尔班岩石地层进行描述,并结合我们4年来对脊椎动物化石的积累与认识,试图进一步完善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物地层层序,进而建立这一地区的年代地层框架。对化石的详细描述将适时发表。根据岩性及接触关系,敖尔班剖面可分为三大段:敖尔班组、巴伦哈拉根层及必鲁图层。敖尔班组(新建组)由一套红色和绿色的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发育有成熟的古土壤层,厚约42 m,时代属于早中新世中晚期。敖尔班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在敖尔班露头出露最厚的中部,下部未见底,顶部与上覆巴伦哈拉根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该组目前已知分布仅局限于敖尔班露头。敖尔班组可进一步划分出三段:下红泥岩段、中绿泥岩段及上红泥岩段。三段呈连续沉积。敖尔班组与巴伦哈拉根层之间的假整合所代表的沉积间断延续了中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段。巴伦哈拉根层为一套橘红色砂岩、粉砂岩及底砾岩,时代大致是最晚中中新世至最早晚中新世。不整合于巴伦哈拉根层之上是必鲁图层。两层之间似乎缺失了晚中新世的大部分堆积。必鲁图层的底砾岩是一种切割与充填构造,其中所含钙质结核及相当数量的化石都可能是巴伦哈拉根层原生堆积物再沉积的结果。必鲁图层的分布还需做更多工作,其时代可能是晚中新世晚期。主要依据小哺乳动物的组合,在敖尔班剖面中可建立4个动物群。最早为敖尔班组下红泥岩段产出的下敖尔班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特征是,小哺乳动物中在渐新世十分兴旺的一些科,如Ctenodactylidae,Tachyoryctoididae,Aplodontidae和Zapodidae还相当繁荣;中新世出现的属,如Mioechinus,Keramidomys,Heterosminthus和Democricetodon等占动物群总量的半数以上;大哺乳动物中残留有Palaeogale和裂爪兽。比下敖尔班动物群稍晚的是上敖尔班动物群,产出于敖尔班组的上红泥岩段。上敖尔班动物群的特征是,小哺乳动物在渐新世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些科或完全绝迹,如Ctenodactylidae,或在种类和数量上明显减退,如Aplodontidae和Zapodidae;缺少在下敖尔班动物群中还相当常见的一些古老属,如Amphechinus,Tachyo- ryctoides和Sinolagomys等;出现了下敖尔班动物群中所没有的Megacricetodon,Cricetodon和Alloptox属;大哺乳动物中出现了长鼻类和柄杯鹿(Ligeromeryx/Lagomeryx)。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沉积间断,敖尔班剖面的上部出现了巴伦哈拉根动物群。该动物群中渐新世常见的小哺乳动物科进一步衰落,同时出现了亚洲古北界晚中新世以后常见的跳鼠科(Dipodidae)和鼢鼠科(Siphneidae),具有明显的中中新世晚期或晚中新世早期生物组合的特点。最后是敖尔班剖面顶部必鲁图层中的必鲁图动物群。必鲁图动物群显然带有中中新世及晚中新世的混合特征,很可能是水流作用再沉积的结果。根据其中最进步分子的成分判断,估计必鲁图动物群的年代是晚中新世的晚期,其特征是,鼠科(Muridae)动物高度分化,而野兔科(Leporidae)尚未出现;含有晚中新世宝格达乌拉动物群或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中大量出现的属种,如Lophocricetus grabaui,Paralactaga suni,Dipus fraudator和Hansdebruijnia pusilla等;但二登图动物群中很繁荣的一些属在必鲁图动物群中未被发现或者发现的个体数量很少,如Prospermophilus, Paralophicricetus和Microtodon等。  相似文献   
943.
本文研究了低、中和高三个盐度水平(分别为3‰、17‰和32‰)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组织蛋白质的积累、肌肉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肌肉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50d不同盐度水平的试验,低盐度组对虾的肝胰腺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中、高盐度组(p<0.05),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低、高盐度均导致肌肉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升高,但是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低、高盐度组凡纳滨对虾肌肉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盐度组(p<0.05),中、低盐度处理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低盐度组对虾肌肉中蛋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中盐度组(p<0.05),其中脯氨酸为常见的5种主要渗透调节氨基酸之一;低、高盐度组对虾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盐度组(p<0.05),而盐度对机体绝大部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当环境盐度偏离凡纳滨对虾最适生长盐度时,其可通过在肝胰腺和血淋巴蛋白质积累及提高自身转氨酶活力,来获得机体在渗透调节供能时所需的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以脯氨酸为主。  相似文献   
944.
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机理及其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菱镁矿粉尘对土壤的污染和植物的毒害作用机理,分析了镁粉尘污染土壤的改良途径,探讨了植物修复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菱镁矿在开采、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主要成分为MgCO3和MgO,镁粉尘对土壤的污染和植物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碱化、板结土壤,以及使土壤中的水溶性钙、镁离子比例失调而造成的.虽然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鲜见报道,但通过植物吸收、植物代谢和植物积累等作用去除土壤中的过量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200株,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06年制订的标准确定ESBLs表型。PCR扩增CTX—M耐药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确定CTX.M基因型。结果20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4株ESBLs阳性,其中92株CTX-M基因扩增阳性。测序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CTX.M基因型以CTX.M14为主,占67.4%,同时CTX—M3占27.2%,5株未分型。结论大肠埃希菌中产CTX.M型ESBLs的检出率较高,其基因型以CTX.M14和CTX.M3型为主。  相似文献   
946.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相对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生态系统的毒性较低,且可生物降解。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始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各个方面。中从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的筛选、培养基的优化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7.
Cloned calves produced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cultured cumulus cel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ort-term cultured cumulus cell lines (1-5BCC) derived from 5 individual cows were used in nuclear transfer (NT) and 1188 enucleated bovine oocytes matured in vitro were used as nuclear recipients. A total of 931 (78.4%) cloned embryos were reconstructed, of which 763 (82%) cleaved, 627 (67.3%) developed to 8-cell stage, and 275 (29.5%) reached blastocyst stage. The average cell number of blastocysts was 124±24.5 (n=20).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onor cell sources, serum starvation of donor cells, time interval from fusion to activation (IFA) were also tested on cloning efficienc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blastocyst rates of embryos reconstructed from 5 different individuals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m (14.1%, 45.2%, 27.3%, 34.3%, vs 1.5%, P<0.05); that serum starvation of donor cells had no effect on blastocyst development rate of NT embryos (47.1% vs 44.4%, P>0.05); and that blastocyst rate (20.3%) of the group with fusion/activation interval of 2-3 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相似文献   
948.
21毫米人造心脏瓣膜泵的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能够长期置入主动脉瓣环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研制出直径21毫米重27克可植入的主动脉瓣膜泵.装置包括一个转子和一个定子.转子由驱动磁钢和叶轮组成;定子装有带铁心的电机线圈和出口导叶.装置被置於主动脉瓣位置,所以不占用额外的解剖空间.血泵能像自然心脏一样直接将血液由心室输送到主动脉,不需要连接管道和旁路,因此对自然生理循环的干扰可以减到最低.血泵流量由最大到零周期变化.血液动力学测试表明,当血泵转速为17500转/分钟时,可以产生流量5升/分钟、压力增益50毫米汞柱的血流;同一转速下,当流量为零时,血泵能保持主动脉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949.
黄鳝所谓退化性腺(膀胱)黏膜上皮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所谓退化性腺(即膀胱)的黏膜上皮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特征,在黄鳝膀胱上皮中识别出六类细胞:表层细胞、淋巴样细胞、多线粒体细胞、亮细胞、椭圆体丰富细胞和基层细胞,但未发现生殖细胞。这六类细胞均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其中椭圆体性质尚不明确。上皮细胞间存在着由紧密连接、桥粒以及镶嵌连接组成的连接复合体和一些散在的桥粒。结果还发现,收缩状态的黄鳝膀胱上皮细胞间具有明显的空隙、空腔;细胞内存在着数量不等的网孔,它们是长指状突起造成的隧道断面;黄鳝膀胱上皮具有典型的AUM斑、镶嵌连接和表层细胞离面的短指状突起。此外,作还论证了黄鳝右侧发达性腺是两条性腺的复合体以及它们与左侧的所谓退化性腺同体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作曾经提出的有关黄鳝所谓退化性腺是发达膀胱的论点。  相似文献   
950.
本研究从贵州地方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黎平杂边禾’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能稳定遗传的矮秆小粒突变体,暂命名为dss1(dwarf and small seed 1)。与野生型相比,dss1表现为植株矮化、株型直立、叶色深绿、籽粒变小、第二节间严重缩短、穗长增加等典型油菜素内酯(BR)缺陷突变体的性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ss1叶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变短,可能是突变体第二叶鞘长度比野生型短的原因。对突变体的暗形态建成与BR敏感性研究表明,黑暗条件下突变体表现为去黄化表型,对外源BR敏感。遗传特性分析证明dss1突变体由一个隐性单基因位点控制。利用Mut Map技术将dss1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筛选获得一个候选基因,测序结果表明,dss1候选基因为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Os DWARF,dss1是由于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第335位的氨基酸由苏氨酸(ACT)突变为异亮氨酸(ATT)所引起的。定位得到的矮化小粒基因DSS1为一个新的Os DWARF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