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Stat3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和运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沉淀结合免疫蛋白质印迹法 ,以及瞬时转染由Stat3特异识别DNA元件所指导的报道基因等技术 ,证明COS7细胞中存在活性Stat3蛋白的表达。Stat3cDNA和报道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共转染实验表明 ,外源的Stat3蛋白具有DNA结合活性 ,并可增强报道基因的表达。同时 ,过量表达Stat3的COS7细胞呈现显著的细胞形态变化 ,如细胞体积增大、胞体伸出突起 ,有些突起有分枝和伪足。这些结果提示 ,Stat3蛋白在细胞的粘附和迁移 ,以及细胞骨架的重建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42.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G-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333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时期,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然后对5个阳性克隆片段HT1-G10、HT1-G3、HT2-G2、HT1-G4和HT2-G5进行了测序,同源比较显示:HT1-G10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绿体基因rbcL和atpB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96%);HT1-G3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组蛋白H2A基因高度同源(88%);另3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为揭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发育机理提供了一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843.
新疆古尔斑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结皮中苔藓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结皮中苔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参与土壤结皮的有4种苔藓植物,即真藓(Bryum argentum)、细叶真藓(Bryum capillare)、无齿紫萼藓(Grimmia anodon)和垫状紫萼藓(Grimmia puluinata),并分析了其耐旱特性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该地区苔藓结皮呈层片分布规律,由表及里依次为苔藓植物层,无机沙砾层1、藻结皮层,无机沙砾层Ⅱ等4层。  相似文献   
844.
氮素水平对作物膜透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和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沙培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双子叶植物的向日葵和单子叶植物玉米耗水量,吸N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不足,吸N量减小,细胞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增强:NR活性与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小,2种作物的耗水量均降低,但水分利用率提高。2种作物相比较,氮素胁迫对双子叶植物向日葵的影响大于对单子叶植物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5.
茶树单萜合成酶CsTP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的1条单萜合成酶(T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TPS(GenBank登录号为KY829105)。CsTPS基因全长2 077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752bp,编码583个氨基酸。CsTPS基因编码蛋白含有单萜合成酶蛋白特有的2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及RRx8W、RxR保守基序,N端具有一段叶绿体转运肽。同源比对分析显示,CsTPS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单萜合成酶序列相似性较高,与黄胡萝卜α-松油醇合成酶、白簕柠檬烯合成酶、蓖麻单萜合成酶相似性分别为74%、71%和6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TPS属于TPSb亚家族类型。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白茶萎凋、乌龙茶做青、红茶发酵等加工过程中,CsTPS基因的表达量均有上调,推测CsTPS基因的表达与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香气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6.
我国三北地区植被变化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世雄  刘冠楚  马华 《生态学报》2017,37(15):5023-5030
地表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的结果。然而,以往的研究要么集中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气象因素,要么集中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人为因素,鲜有基于长期数据监测下对自然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评估。因此,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地表植被变化的相互作用并不明确,各个因素对植被变化影响的量化贡献仍然不确定。为了评价生态修复项目对荒漠化防治的效果、以及在土地荒漠化防治中自然与社会因素对我国植被变化的影响、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机理,该研究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通过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大数据分析方法,计算了1983年至2012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均有重要作用,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占58.2%—90.4%、气候变化占9.6%—41.8%;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理分异特征,并存在时滞效应。由此可见,荒漠化防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地域特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在大尺度(省域尺度)下与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融合,为进一步中尺度(县域尺度)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47.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失衡对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健康的30只C57/B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高脂组(HF)、花生四烯酸组(HF+AA)。喂食16周,做合笼实验并记录致孕率,通过精子动力分析仪检测小鼠精子活力和数量的变化,用Elisa试剂盒测血清中睾酮和甘油三酯水平。通过病理组织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利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小鼠睾丸中Daz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脂组、花生四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精子活力[(16±0.01;12.33±2.83 vs72.2±12.73)%,P0.001],精子数量[(7.5±1.13;6±0.14 vs 13.87±0.35)million/m L,P0.001],致孕率[(28.57;14.29 vs 78.57)%,P0.001]及血清睾酮含量[(0.35±0.14;0.27±0.07 vs 3.51±0.7)ng/m L,P0.001]均显著性降低。高脂组、花生四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增高[(0.74±0.04;0.74±0.04 vs 0.45±0.04)mmol/L,P0.001]。病理组织染色观察到花生四烯酸组小鼠睾丸组织出现了明显异形,曲细精管内部的初级精母细胞明显缺失,管腔中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发生过程出现了变异,精子的数量也显著性下降。参与精子生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前的有丝分裂增殖期、精原细胞的发育等过程的Dazl基因在高脂组和花生四烯酸组小鼠睾丸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0.87±0.05;0.65±0.03 vs 1.07±0.04,P0.05)。结论:膳食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失衡会导致雄鼠精子发生发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848.
[目的]探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能否在不同动物源性细胞系中感染和增殖.[方法]本研究将PDCoV四川分离株CHN-SC2015接种来自仓鼠、家禽、猴、人和猪的12种细胞系,将病毒在每种细胞系中盲传至少5代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849.
太白山植物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比浊,比色以及滴定等分析方法,测定了太白山北坡各植被垂直带主要建群种和一些优势种植物叶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氯等元素。同时测定了上述植物生长的各类土壤中有效态元素含量。计算了叶内相关元素的比值以及植物吸收系数。讨论了土壤因素对叶内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里的植物种类虽然繁多,生理特性各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复杂,而植物叶内每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范围,元素间又有一定比值关系,维持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就是植物元素背景值获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50.
【背景】2021年6月,广东省茂名市某散养户送检了一头发病仔猪,猪身上长有脓疱,四肢关节肿大,关节内可见脓液。【目的】确定引起仔猪发病的病原菌,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其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揭示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关节脓液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种类;通过溶血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确定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血浆凝固酶活性和生长特性;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估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该菌不溶血,无血浆凝固酶活性,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于37℃、120r/min条件下生长良好;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高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论】从发病仔猪的关节脓液中分离到一株猪葡萄球菌,可用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药物防控该菌感染;解析了该菌的基因组信息,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