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高原鼠兔间断性移动模式与反捕食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直接观测法, 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及每次移动距离。结果表明, 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和每次移动距离依繁殖时期、年龄及性别而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 成年雄体地面活动频率大于成年雌体。繁殖后期, 第1 胎雄性幼体大于同年龄的雌体。繁殖早期, 成年雌体地面活动频率高于繁殖后期, 而幼体与成体之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初期雄体每次移动距离大于雌体, 其它时期雌、雄体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别。雄体每次移动距离逐月降低。雌体每次移动距离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暴露于风险环境中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 主要采取间断性移动模式, 增加反捕食时间投入, 降低风险的假设。  相似文献   
792.
隐藏在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更生  柳爱莲  李宁 《遗传》2004,26(5):714-720
  相似文献   
793.
汪静  曹墨菊  朱英国  潘光堂  荣廷昭 《遗传》2007,29(6):731-737
以玉米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黄早四、C黄早四、S黄早四以及保持系N黄早四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期的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保守区域的编辑位点。结果表明, DNA序列在T、C、S 3种胞质中完全一致, 与N胞质相比除在27、28核苷酸处不同外, 其余均一致, 而各胞质cDNA序列却不尽相同。DNA和cDNA序列比较显示: atp6基因转录本保守区域内, N、S胞质中均存在19个编辑位点, T胞质存在22个, C胞质存在20个, 它们相同的编辑位点有18个。大多数编辑位点都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二位点上, 可改变氨基酸的种类。18个相同的编辑位点大都为完全编辑, 其中第1位点在各胞质中为部分编辑, 第19位点除在N胞质中为完全编辑外其余胞质都为部分编辑。而各胞质特有编辑位点均以部分编辑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 在玉米中atp6基因RNA编辑不仅具有序列特异性, 同时还受到胞质背景的影响。通过分析还可看出, 编辑的C残基前一个碱基多为嘧啶类碱基, 编码氨基酸Ser和Pro的密码子较其他类的密码子更易受到编辑, 且植物RNA的编辑有着改变蛋白质疏水性、增加物种间保守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794.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 至2005 年的6 ~ 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 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 、7.3% 、19.4% 、13.0% 和1.3% 。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 或极显著(P< 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 个高峰,分别在10:00 ~11:00,13: 00 ~14: 00 和18: 00 ~19: 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 00 ~09 00,在15: 00 ~16:00 以及17: 00 ~18: 00 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 00 ~12: 00 和16: 00 ~17: 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 00 ~09: 00 和15:00 ~16:00; “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95.
PIT-1基因在人、鼠及猪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宏滨  曹红鹤  郑友民 《遗传》2001,23(6):605-608
本文对PIT-1基因在鼠、人及猪中作为生长发育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作-综述,主要包括PIT-1基因与鼠矮小性状、人类综合性垂体激素缺陷症及猪的生长和胴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PIT-1基因在小型猪中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This paper summaries the current study status of PIT-1 gene,which is the candidate gene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The review mainly includes the association of PIT-1 gene with dwarfism in mice,CPHD in humans and growth and carcass traits in pigs.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PIT-1 gene in mini-pi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96.
猪H-FABP基因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PCR-RFLP方法在猪H-FABP基因内确定了3个变异酶切位点,分别为5′-上游区HinfI-RFLP、内含子2的HaeIII-RFLP和HinfI*-RFLP(HinfI和HinfI*代表不同区域的HinfI酶切反应)。对每个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5′-上游区HinfI-RFLP是由于1324位的碱基T→C的突变引起;在内含子2中,HaeIII-RFLP变异酶切位点在1811位,发生了C到G的突变;HinfI*-RFLP是由于1970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 Abstract:Three variant restriction sites of porcine H-FABP gene,including HinfI-RFLP in 5′-upsream,HaeIII-RFLP and HinfI*-RFLP in intron 2,were confirmed by PCR-RFLP method.The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ngl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f T→C at position 1324 for HinfI-RFLP,C→G at position 1811 for HaeIII-RFLP and T→C at position 1970 for HinfI*-RFLP,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97.
曹晓静  刘国良 《蛇志》2000,12(2):75-76
降纤酶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或尖吻蝮蛇毒中提取的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属蛇毒类凝血酶。1997年部颁标准采用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0.04mol/LTris-HCl(pH值7.4,含0.02mol/LNaCl)缓冲液溶解稀释纤维蛋白原、降纤酶标准品和供试品,通过测定降纤酶促凝活性来测定其效价[1]。  在降纤酶生产和质量检验过程中,曾出现冻干成品核检效价比未冻干前半成品效价降低50%左右,严重影响到生产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为此,我们通过对降纤酶溶液pH值、NaCl浓度和冻干过程中温度、时间的控制等可能影响效价因素进行逐一排查,发现NaCl浓度是影响降纤酶效价…  相似文献   
798.
[目的]探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能否在不同动物源性细胞系中感染和增殖.[方法]本研究将PDCoV四川分离株CHN-SC2015接种来自仓鼠、家禽、猴、人和猪的12种细胞系,将病毒在每种细胞系中盲传至少5代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799.
目的 探讨miR-3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RA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RAECs,鉴定为目的细胞后,观察miR-31激动剂(miR-31 agomir)和抑制剂(miR-31 antagomir)对RAECs增殖以及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inhibitor, FI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水平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测定miR-3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1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IH、VEGF-A和VEGFR-2水平。结果 在无特殊器械、不添加营养因子的情况下成功培养出RAECs;转染miR-31 agomir显著促进RAEC的细胞增殖,降低FIH水平,上调VEGF-...  相似文献   
800.
【背景】2021年6月,广东省茂名市某散养户送检了一头发病仔猪,猪身上长有脓疱,四肢关节肿大,关节内可见脓液。【目的】确定引起仔猪发病的病原菌,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其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揭示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关节脓液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种类;通过溶血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确定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血浆凝固酶活性和生长特性;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估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该菌不溶血,无血浆凝固酶活性,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于37℃、120r/min条件下生长良好;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高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论】从发病仔猪的关节脓液中分离到一株猪葡萄球菌,可用苯唑西林、大观霉素等药物防控该菌感染;解析了该菌的基因组信息,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菌致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