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500m2样方8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取野外资料,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的方法与6种聚集度指标,对安徽琅琊山青檀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的青檀种群结构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2)不同样地青檀种群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3)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2.
以群落学方法和谱系地理学方法,分析广东省南昆山与大岭山珍稀孑遗植物伯乐树种群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遗传结构并比较所处群落的异质性.群落分析发现,南昆山和大岭山伯乐树所在群落无论在区系成分上还是在物种组成上均表现出极大相似性,同时也稍有差异:大岭山伯乐树所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及南昆山;两群落内伯乐树种群龄级结构均不完整,...  相似文献   
143.
以三轮玉蝶梅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5个开花阶段、24 h不同时段和花器官不同部位共鉴定了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占优,还有少量脂肪酸衍生物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三轮玉蝶梅花朵在不同开花阶段和24 h内不同时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和出现频率有较大的差异。在不同开花阶段,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数量从低 高 低的趋势,脂肪酸衍生物从低 高的趋势,萜烯类化合物从高 低的趋势;在24 h内不同时段,三类化合物释放的节律不同,苯基/苯丙烷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和萜烯类化合物分别在2:00、14:00和6:00达到最高,这表明梅花挥发物的释放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花器官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释放具有器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4.
研究了剑叶金鸡菊及其伴生植物鬼针草、羊蹄幼苗的生物量分配、生长和生理特性在不同强度的光生境中(全光照和31%光照)的响应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与其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强是影响剑叶金鸡菊入侵的重要环境因子,高光环境下其幼苗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 RGR)和植物单位重量的光合效率(Am)与其入侵性密切相关.遮荫下,...  相似文献   
145.
内生固氮菌对甘蔗伸长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联合生物固氮是有效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途径之一.在温室无氮栽培条件下,将内生固氮菌株A01分别接种到6个不同基因型甘蔗(GT24、GT9、YC84/153、GT18、CP65/357和F172)中,在甘蔗伸长期测定+1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  相似文献   
146.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免耕条件下,对3种水分管理模式(水层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抛栽后第2天,无论晚季或早季,整个立苗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数量、根系活力、发根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层淹灌和湿润灌溉处理。水层淹灌处理利于二次分枝根的发生与根系的伸长。湿润灌溉处理更能促进早季稻根毛区生长。  相似文献   
147.
人工授粉对火龙果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开花期对红皮红肉类型火龙果进行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处理,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房或果实进行解剖观察,以研究人工授粉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可提高火龙果的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平均单果重与果实内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火龙果子房为多胚珠结构,子房内有若干“珠柄-胚珠”单元,胚珠在开花后发育成种子,珠柄则发育成肉...  相似文献   
148.
金花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金花茶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49.
对中国特有种丁茜进行了形态描述的修订,并报道了其一新分布区.长期以来,丁茜一直被认为仅分布于金沙江流域,但作者们对绿汁江(红河上游元江的一级支流)进行植被考察时发现了其分布,说明丁茜在红河流域亦有分布,从而形成金沙江-红河间断分布的格局.此发现为金沙江从古红河改道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0.
观赏凤梨高效离体快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芽为外植体材料,对其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外植体的污染率、褐变率、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增殖倍数均有显著影响;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在芽诱导分化、增殖、生根等各个阶段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外植体在1/2MS+NAA0.2mg·L~(-1)+6-BA2mg·L~(-1)上,48d后芽开始分化,诱导率为40%,平均芽分化数为6个,诱导分化效果最好;芽增殖培养阶段,若培养基中仅含6-BA,且浓度在0~4mg·L~(-1)之间,芽增殖倍数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大;若培养基中仅含NAA,且其浓度为0.2mg·L-1时,增殖倍数最大;培养基中同时添加6-BA和NAA,比单独添加6-BA或NAA时,芽的增殖效果好,且在6-BA3mg·L~(-1)+NAA0.5mg·L~(-1)的MS培养基上,G.dissitisflora和G.‘Claret’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5.24和3.84;在任何相同的培养基上,G.dissitisflora的增殖倍数显著高于G.‘Claret’;小苗在含有NAA0.5mg·L~(-1)+IBA0·5mg·L~(-1)的生根培养基上生长,生根率可达91.03%,平均根数为5.3条/株,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