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Stat3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和运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沉淀结合免疫蛋白质印迹法 ,以及瞬时转染由Stat3特异识别DNA元件所指导的报道基因等技术 ,证明COS7细胞中存在活性Stat3蛋白的表达。Stat3cDNA和报道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共转染实验表明 ,外源的Stat3蛋白具有DNA结合活性 ,并可增强报道基因的表达。同时 ,过量表达Stat3的COS7细胞呈现显著的细胞形态变化 ,如细胞体积增大、胞体伸出突起 ,有些突起有分枝和伪足。这些结果提示 ,Stat3蛋白在细胞的粘附和迁移 ,以及细胞骨架的重建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82.
用磁处理水喂养小白鼠30天,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结果表明:饮用磁处理水的小白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饮用普通自来水),P<0.02;而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磁处理水确能降低生物机体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83.
【目的】克隆和表达靛蓝合成基因,并将其用于靛蓝合成研究。【方法】对菌株Burkholderia sp.IDO3中靛蓝合成基因进行克隆和大肠杆菌异源表达,构建能合成蓝色色素的基因工程菌。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法对培养温度、转速、培养基成分等进行优化,并考察优化条件下的靛蓝合成曲线。【结果】构建了一株重组大肠杆菌E.coli IND_AB,该菌株能够在LB培养基生长的过程中合成蓝色色素,产物分析表明该色素为靛蓝;菌株IND_AB在30°C和150 r/min条件下能在LB培养基中合成22.9 mg/L靛蓝,优化培养条件后产量达到25.4 mg/L;优化LB培养基各组分浓度后产量可提高到35.1 mg/L;外加50.0 mg/L吲哚或0.1 g/L色氨酸后靛蓝产量可分别提高到57.7 mg/L和64.4 mg/L,相比初始产量提高了152.0%和181.2%;靛蓝合成曲线表明在添加吲哚或色氨酸的培养基中,菌株IND_AB前6 h没有靛蓝生成,6-15 h为靛蓝合成加速期,18 h达到产量平衡。【结论】重组大肠杆菌IND_AB可用于生物合成高纯度靛蓝,为靛蓝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有效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84.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壁的超微结构和孢子囊内多糖和脂滴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紫萁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多糖和脂滴的代谢特征,为蕨类孢子发生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囊由1层囊壁细胞、2层绒毡层和产孢组织构成。(2)紫萁孢子壁由发达而分2层的外壁(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和薄的不连续的周壁构成,由外壁形成棒状纹饰的轮廓;孢子外壁内层由多糖类物质构成,外壁外层和周壁均含有脂类物质。(3)在紫萁孢原细胞中观察到少量脂滴;随着紫萁孢壁的形成,囊壁细胞中淀粉粒的大小逐渐变小、数目先增加后减少,它们转运到内层绒毡层原生质团并转化为孢粉素前体物质,再穿过原生质团内膜表面进入囊腔,成为孢粉素团块或以小球形式填加到孢子表面形成孢壁。(4)紫萁孢子囊将多糖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脂类,以脂滴的形式储藏在孢子中。  相似文献   
485.
种养一体规模化、集约化是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氮素是连接种植养殖的主要养分资源,以河北津龙循环农业园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方法分析农场水平氮素流动特征及利用率,并通过情景分析方法提出农场氮素管理措施,为实现农场水平氮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场生产系统生产力和改善华北平原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在农场水平下,化肥和有机肥输入氮量674.6 kg·hm-2·a-1,占总输入氮量的88.3%,氮利用率为41.5%,种植系统氮盈余量190.7 kg·hm-2·a-1,施氮量过多是造成种植系统氮利用率低和氮素盈余量高的主要原因.养殖系统中外购饲料提供氮量占饲料总输入氮量的83.2%,粪尿排氮量为776.6 t·a-1,而还田比例仅为36.3%,氮利用率19.7%.农场水平氮总利用率为40.7%.情景分析表明,农田减少化肥施氮量50%(情景1)、增加来自农场内部玉米籽粒产量(情景2)措施,可分别使种植系统氮利用率提高34.6%和15.6%,同时农场水平氮总利用率分别提高18.7%和9.8%;另外,优化养殖系统饲料结构(情景3),可使氮总利用率提高19.1%.因此,减少化肥氮施用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饲料结构等,是提高农场氮生产力和实现环境友好双赢效果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86.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老特有的野生植物青檀内生真菌的组成特征,以安徽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青檀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檀果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 从50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内生真菌428株,隶属于3目4科20属,未产孢的菌株暂归为无孢菌群(80株,18.7%).暗梗孢科和球壳孢科是青檀果内生真菌的优势科,分别占38.1%和32.9%,交链孢属和拟茎点霉属为其优势属,分别占27.1%和16.8%.青檀果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组成存在差异,以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19属181株,占42.3%),果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最少(7属88株,占20.6%).除了交链孢属为3个不同部位的共同优势属之外,拟茎点霉属和大茎点霉属分别是果柄和果翅的优势属.果柄和果翅内生真菌菌群的组成相似性最高(CS=0.78),种子和果翅的相似性系数最低(CS=0.50).分析显示,果柄与果翅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无显著差异,而种子与果柄、种子与果翅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7.
4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28名,对入组患者进行Hb A1c、血生化指标检测以及CIMT测量等。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0.9 mm)和CIMT增厚组(0.9 mm),并对CIM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8名T2DM患者中,CIMT正常154例,CIMT增厚174例;(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Hb A1c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P0.05)。(3)单因素分析示,CIMT正常组和CIMT增厚组两组间年龄(t=4.132,P=0.041)、收缩压(t=8.456,P0.01)、Hb A1c≥9.0%(x~2=9.912,P0.01)、总胆固醇(t=5.549,P=0.018)、甘油三酯(t=6.592,P=0.008)、尿酸(t=9.618,P0.01)、空腹血糖(t=4.592,P=0.03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Hb A1c≥9%、收缩压、总胆固醇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 A1c与CIMT增厚明显相关;且Hb A1c≥9%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需要机械通气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7月西安市六家医院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比较单用免疫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MRC及HFGS的改善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在ICU住院时间、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MRC总得分和HFGS得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在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其短期(出院时)及较长期(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0.
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classic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是具有六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通透钙离子和钠离子。它是哺乳类动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TRP蛋白,隶属于TRPC亚家族。TRPC1可因受体,细胞内钙库清空或机械刺激激活而开放,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细胞膜的去极化。TRPC1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分子激活后引发的效应与神经系统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目前TRPC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