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2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联合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06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有无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46例)和未植入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植入组和未植入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以临床手术和(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K、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植入组有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有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植入组(P0.05)。植入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高于未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未植入组和对照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的敏感度高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单独检测(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及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K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22.
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对近30年来住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领域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分析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总结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进程及学科发展趋势。以CPTED理论为分析框架,简要梳理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类型和研究发现,并结合现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内容探讨其在犯罪环境预防方面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从数据来源、研究的地域性和案件类型的差异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剖析与反思。针对当前该领域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瓶颈,对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23.
管超  张鹏  陈永乐  宋光  周媛媛  李新荣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213-3220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藓类结皮和藻-地衣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采用Li-8150系统连续测定了冬季(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低温环境下两类结皮-土壤呼吸的变化,分析了低温及模拟增温对两类结皮-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观测期内,藓类结皮、藻-地衣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052~0.418、-0.032~0.493 μmol·m-2·s-1,且藓类结皮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土壤系统.不同类型结皮-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增温主要是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散而抑制生物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在整个观测期,藓类结皮-土壤系统累计排放9.90 g C·m-2,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土壤系统的7.00 g C·m-2.研究区生物结皮-土壤系统冬季累计排放7.40 g C·m-2,是该荒漠生态系统全年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24.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因具有水溶性好、比表面积大、载药量高以及易于修饰等优势,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肿瘤治 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综述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和生物安全性、表面修饰方式以及在肿瘤靶向 递药系统中的应用,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5.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戊型肝炎在临床症状上与甲肝相似,但病死率更高,妊娠晚期病死率可高达15%~25%[1].近年来,戊肝在世界各地暴发不断;而我国戊肝发病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普遍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  相似文献   
426.
探讨盐胁迫下玉米气孔特征、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对外源钙离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添加外源钙离子(Ca2+)缓解玉米盐胁迫的作用机理.以‘京科665’品种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下(100 mmol·L-1)添加不同浓度外源Ca2+(0、5、10、20、40、80 mmol·L-1)对玉米幼苗气孔特征、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a2+浓度对盐胁迫下玉米的气孔密度影响不大,但显著减小了气孔形状指数、气孔面积、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周长.同时,随着外源Ca2+浓度的逐渐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降低,表明不同浓度Ca2+通过改变玉米气孔结构特征进一步限制光合作用过程,最终导致Pn降低.另外,外源Ca2+促进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物量增加,但根冠比显著降低,表明盐胁迫下添加外源Ca2+对地上部分的缓解作用大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427.
目的:检测鞘氨醇激酶1 (SphK1)和1-磷酸鞘氨醇受体2 (S1PR2) 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探讨SphK1和S1PR2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n=48)和癫痫(PILO)组(n=60)。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127 mg/kg),18~20 h后注射匹罗卡品,首剂量为30 mg/kg,发作<IV级的大鼠重复注射匹罗卡品(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根据造模后观察时间和行为学改变,随机分为3个大组,6个亚组:急性期组(E6 h、E1 d、E3 d)、潜伏期组(E7 d)和慢性期组(E30 d、E56 d),每个亚组中对照大鼠和癫痫大鼠各8只。每组取4只大鼠麻醉取海马,另4只取大脑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phK1、S1PR2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情况及SphK1、S1PR2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定位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phK1在造模后急性期(E3 d)、潜伏期(E7 d)和慢性期(E30 d、E56 d)海马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S1PR2在急性期(E3 d)、潜伏期(E7 d)和慢性期(E30 d、E56 d)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癫痫大鼠(E7 d)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明显(P<0.05),SphK1和S1PR2在E7d的表达到位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结论:SphK1和S1PR2可能通过调控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参与了癫痫的发病。  相似文献   
428.
吲哚作为一种典型的氮杂环芳烃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吲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是一种新型种间及跨界的信号分子。研究发现,吲哚不仅可以调节微生物的毒性、耐药性、生物膜形成以及群感效应等生理生化行为,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系统的形成过程,还能够影响动物的肠道炎症、细胞氧化压力及荷尔蒙分泌等生理健康。因此吲哚在微生物代谢、动物健康和植物生长等多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双重意义。文中综述了吲哚从生物代谢到信号传递的研究历史,及其在微生物种内或种间以及微生物-动植物之间跨界的信号传导与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揭示复杂环境中吲哚生物代谢及信号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与生态学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29.
生境片段化对蜘蛛群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多集中于不同植被类型间蜘蛛群落的比较研究。在千岛湖片段化景观中选取16个陆桥岛屿,从2010年春季到2011年秋季,按季度(春、夏、秋季)6次采用Winkler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其物种多度、多样性、季节动态和功能群差异,并对不同大小岛屿上蜘蛛的功能群的多度以及功能群比例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共收集到蜘蛛标本3503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1438头,归属于30科82种,其中幽灵蛛科(Spermophora)、管巢蛛科(Clubionidae)、螲蟷科(Ctenizidae)、蟹蛛科(Thomisidae)分别占总数的7.37%、6.61%、5.84%、5.29%,螲蟷科(Ctenizidae)在16个岛屿上均有分布。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秋季最高。在功能群上,伏击型蜘蛛的多度最高,其次为游猎型蜘蛛,结圆网型蜘蛛多度最低,穴居型蜘蛛的多度与其他各功能群呈显著差异(P0.05);游猎型蜘蛛与伏击型蜘蛛的多度均显著高于结皿网型蜘蛛与结圆网型蜘蛛(P0.05);蜘蛛的各功能群数量在小岛与大岛这两种不同的岛屿类型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小岛上伏击型蜘蛛的物种数显著高于大岛上的物种数;比例上,结皿网型蜘蛛和伏击型蜘蛛在小岛上占功能群总体数目的比例显著低于大岛上的比例(P0.05),小岛上的游猎型蜘蛛占功能群总体数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大岛上的比例(P0.05),结圆网型蜘蛛与穴居型蜘蛛在不同类型的岛屿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秋季蜘蛛物种丰富度最高,蜘蛛的多样性与季节相关;生境片段化对蜘蛛功能群的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30.
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对酸化川党参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川党参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的问题,研究不同用量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处理酸化土壤后川党参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土壤交换性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处理酸化土壤后显著提高了川党参种子的成苗率,增幅分别为147.7%~326.7%和270.1%~311.2%,川党参幼苗的株高最大增幅分别为516.7%和546.3%,根长最大增幅分别为798.0%和679.2%.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为1‰~4‰时,川党参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分别提高0.88~2.02个单位和0.23~1.19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下降53.0%~95.3%和17.6%~81.3%.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为2‰~4‰时,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丰度显著增加;2‰生石灰和4‰钙镁磷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中真菌的丰度.盆栽试验显示,生石灰和钙镁磷肥用量分别为1‰~4‰时,川党参根茎鲜重分别提高40.5%~78.5%和28.4%~78.8%.综上,生石灰和钙镁磷肥改良酸化川党参土壤(pH 4.12,土壤容重1.15 g·cm-3,耕作层厚度15 cm)的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73~3.45 t·hm-2和3.45~6.90 t·hm-2;酸化土壤经处理后可达到川党参幼苗生长的适宜土壤pH(5.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