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南地方稻种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1999年,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5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试验材料为云南的74份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粳稻56份,籼稻18份(含野生稻3份)。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大白谷(粳、墨江县)、毫弄早(籼、勐海县)、毫玉浪(籼、勐海县)、疣粒野生稻(野、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具有持久抗瘟性能;其中疣粒野生稻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0级,接近免疫,中抗稻瘟病。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在不同生态类型时、空动态的病叶片上的产孢量和病斑表型可作为简易、快速鉴定持久抗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2.
报道了3个美国甜糯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广州种植的性状表现情况,对其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就它们的进一步选育和利用作出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引进的3个甜糯玉米品种能较好地适应广州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无检疫性病虫害,抗倒性能强,品质优良.品种Early Sunglow生育期短,较对照种超甜9501提前18 d 收获鲜穗,但产量比对照低21.2%; Kandy Corn与 Peaches & Cream从播种至收获鲜苞所需时间比超甜9501早14 d,但鲜穗产量分别比对照低15.9%和17.9%.我们认为所引进的3个甜糯玉米品种是值得进一步选育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可作育种的基础材料或进行遗传改良, 可望选育出适合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种植的优良甜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3.
重组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捕鸟蛛毒素Ⅰ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纯化,具有镇痛活性的肽类神经毒素。对巴氏毕赤酵母生产的重组HWTX-Ⅰ进行多步纯化,首先将分泌到培养上清的rHWTX-Ⅰ进行90%饱和度的(NH42SO4沉淀,再用截留分子量3kD的滤膜脱盐,再用CM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最后用C18反相层析脱盐纯化,真空干燥后得到的rHWTX-Ⅰ经Tricine SDS-PAGE,质谱鉴定,氨基酸组成分析,N-端序列测定及活性鉴定,证明已获得高纯度的重组HWTX-Ⅰ,摇瓶表达量约为80mg/L,约占总分泌量的23.6%,并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HWTX-I的规模化生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4.
毛冠鹿与3种麂属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获得毛冠鹿、小鹿、赤麂和黑麂等4种麂亚科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b核酸序列366bp,麂属动物之间的序列差异为3.5%-4.6%,毛冠鹿属与麂属之间的序列差异为9.29%-10.11%,麂属3种动物分歧时间约为142-184万年,毛冠鹿与麂属动物的分歧时间约为370万年。结合鹿科其余3亚科动物的同源序列,用MEGA软件的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小麂、赤麂与黑麂组成一个单系群,毛冠鹿细胞色素b核苷酸序列与麂属的分化程度似已达到属间水平。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了检验重组逆转录病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感染能力和效率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人神经营养因子 3(pLXSN NT3)感染大鼠原代成纤维细胞 ,经G4 18筛选获得了稳定整合有外源hNT 3的工程细胞株 .RT PCR证实了外源基因hNT 3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 ,并可合成其mRNA ;PCR检测方法证明细胞株不含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 ;Western印迹证明了细胞能正确表达hNT 3;大乳鼠背根神经节检测了细胞上清液中的NT 3生物活性 .体外感染实验的成功为进一步进行基因治疗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九寨沟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被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由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双重桂冠,又在中外扬名。 我生在九寨沟,长在九寨沟,对这里的春夏秋冬、山水草木、野生动物、风俗民情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感悟。她激励我拿起了照相机,把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悠  相似文献   
108.
传统的以病毒DNA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存在病毒导入的靶向性差、整合位点的特异性差、基因剂量的可控性差以及病毒载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的缺点,而实际上许多单基因遗传病只要将突变的单个碱基校正就能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不必置换或整合入整个基因.嵌合修复术(chimerplasty)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定位修复技术,该技术利用RNA/DNA嵌合体分子与要修复的宿主染色体DNA碱基序列互补而精确定位并原位修复,也可用于人工定点突变,已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及植物遗传改良等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应用举例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9.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726-731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FA)及其与5个土壤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土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可分为5个群系,即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完全一致。该地区森林植被格局可由群落土壤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土壤因子中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主导性因素,各群落沿此梯度呈现出一定的分布格局,其它土壤因子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丛枝菌根真菌的垂直平板定时转动培养及菌丝生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垂直平板定时转动培养方法暗培养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 & Hall)孢子,发现培养基上生长的营养菌丝较少分枝,培养基转动前后生长的菌丝之间有一明显的折点,定时转动所形成的众多折点将延伸菌丝分成若干个节段,使形成的菌丝面局限在易观察的小范围内。此法是诱导菌丝定向生长、测量菌丝长度和生长速度的好方法,为菌丝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活跃生长的菌丝,每天生长7.7±0.9mm。试验证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延伸生长部位是菌丝尖端,其生长的向地性是对地心引力的感应,感应的敏感部位也在生长菌丝的尖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