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芪蛭三七汤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气虚痰瘀阻络型UA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监护及规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的芪蛭三七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的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及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有7例患者中途退出,实际入组102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3.58%(39/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的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TXB2、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蛭三七汤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UA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植物对盐胁迫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通过调控复杂的信号网络来应对盐胁迫。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植物在盐胁迫下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以拟南芥为代表,对盐胁迫下参与调控植物耐盐生理响应的两大类主要信号转导途径——Ca2+依赖型信号转导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参与各信号转导通路的组件及诱发的耐盐生理响应等方面,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小睑裂综合征(blephamphimosis—ptosis—epicanthusinversus syndrome,BPES)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眼睑组织中FOX12、SOX14及BPESC1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这3个基因与BPES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TRIzol法抽提眼睑组织总RNA,反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15例BPES患者(A组)及15例正常人眼睑组织(B组)中FOXL2、SOX14和BPESClmRNA的表达水平,用两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和2-AAC,法分析两组数据及其差异。结果FOXL2、SOX14和BPESCI3个基因tuRNA的表达水平在A、B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两组间,FOXL2基因的△Ct之差(△△ct),负秩与证秩的平均秩分别为6.00和8.50,SOX14基[天1的△△Ct负秩与正秩的平均秩分别为4.20和9.33,BPESC1基因的△△ct负秩与正秩的平均秩分别为8.23和6.50,可认为A组FOXL2基因和SOXl4基因的△ct值大于B组,BPESCI基因的△ct值小于B组,即A组的FOXL2基因和SOX14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BPESCI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组。结论FOXL2、BPESC1及SOX14均与BPES具有一定相关性,FOXL2和SOX14的低表达以及BPESC1的高表达可能与BPES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研究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的表达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中COX-2/PGE2系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2天组和3天组,n=10)。实验组给予1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8:00、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处杀。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毒大鼠纹状体(CPU)中COX-2、EP2受体及Iba1(钙离子接头蛋白,小胶质细胞内一种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取大鼠的纹状体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的含量。结果: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各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OX-2、PGE2、EP2受体的1天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2天组中COX-2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PGE2、EP2受体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3天组COX-2表达水平继续升高,而PGE2、EP2受体表达趋于正常组水平。而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则是三个实验组均高于正常组,且3天组高于2天组,2天组高于1天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PGE2系统与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性;COX-2与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典型河谷型城市春季温湿场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强烈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和遥感反演等方法,模拟分析了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春季温湿场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一日中14:30和20:30温度场的分布格局较为类似,高值区主要位于火车站、第二热电厂、五里铺十字、盘旋路围成的高惯高耗区域;8:30温度场的热中心位于西关十字至胜利宾馆开发程度较高的商贸区附近;一日中8:30和20:30的湿度场分布格局较为相似,湿度场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城区北部的徐家山森林公园、雁滩村、高滩村等开发程度较弱的绿地区和低惯低耗区,高湿度区分布与高植被覆盖率区域基本一致.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热场空间分布结合NDVI分布,进行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和热力景观类型的划分,城区不同热力景观格局的形成与能耗、人口、建筑、下垫面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NDVI>0.5的区域对应湿度场强度高值区、热场强度低值区.利用城、郊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近50年城区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近50年城区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热岛强度的线性趋势达到0.31℃/10a,干岛强度的线性趋势达到-2.1%/10a,20世纪70年代之后急剧增强.城市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作为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量度,与各时段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因素是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在模式生物中进行精确基因修饰的方法.近期基于TALENs的基因打靶方法受到广泛的注意,并在包括果蝇、斑马鱼、小鼠及人类多潜能细胞的多物种中取得成功.在这里,我主要介绍基于TALENs的基因修饰在果蝇模型中的应用以及果蝇心脏发育候选基因Yippee的敲除.首先,我们设计并拼接好了Yippee基因的TALENs靶位点序列,连接在核酸酶XmnⅠ的催化区域.在核酸酶的作用下产生双链的断裂,随后在非同源末端连接物修复系统(NHEJ)的修复下导致Yippee基因的消除或部分缺失.经过检测,得到Yippee基因的TALENs打靶效率约为9%.  相似文献   
107.
汤旭  冯彦  鲁莎莎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8,38(3):886-899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类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森林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这会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森林生态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湖北省从1999年到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熵权法和模糊物元法计算出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然后结合气象类指标和地形类指标计算出生态区位系数,再用此系数来调整森林生态安全指数,还结合了Arc GIS软件和重心分析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生态区位系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东部和中部少数区域,最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而且生态区位系数与经济发达程度具有一定的耦合性;(2)从这16年间的森林变化来看,森林生态安全最差等级区域的县域增加了100%,反映湖北森林生态安全形势整体不太乐观;(3)丹江口市、松滋市的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在这16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4)森林生态安全重心在1999年至2007年间的迁移方向为从西北到东南;2007年至2014年从东往西迁移,移动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使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和增生性息肉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变最大径、创面长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3.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能够提高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诱导小儿全身麻醉时对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13岁准备静脉麻醉行骨科手术的小儿4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四组,每组11例,分别给予依托咪酯的剂量为A组200μg/kg,B组300μg/kg,C组400μg/kg,D组500μg/kg。手术过程中监测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血压(NIBP)、心电图(ECG)、血氧饱合度(Sp O2)、心率(HR),按照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和顺式阿曲库铵的顺序进行麻醉诱导。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T1)、喉镜暴露声门时(T2)、插管时(T3)、插管结束1分钟(T4)、5分钟(T5)、10分钟(T6)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氧饱合度(Sp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数值。结果:T5和T6两个时间点,A组的BIS值显著大于其他三组;T3-T6时,D组的BIS值显著小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300~400μg/kg用于小儿全麻诱导,麻醉深度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入院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1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190例急性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并且行PCI(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按术中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2组:正常复流组(138例)和无复流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论证得到PLR预测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无复流组PLR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246±98VS 169±108,P0.01)。当PLR=188时,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2%。结论:入院时P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