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脉冲电场利用方波直流脉冲发生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细孔,其被称为电穿孔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分为可逆电穿孔(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及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在过去的四十年,电穿孔大量的实验研究及其自身的优点及先进性,使电穿孔相关的技术已被允许应用与临床。目前临床和实验中应用电穿孔的化疗药物已有十余种,通过电穿孔进行基因转染及DNA疫苗的研发已取得巨大成功。尤其近几年发展的非热能的不可逆电穿孔对实体肿瘤的消融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其比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时间短,减少间接热损伤,对毗邻主要血管的肿瘤组织有消融能力等优点引起了对不可逆电穿孔巨大的临床研究兴趣。本文就电穿孔的基本理论,电化学治疗,基因电转染及不可逆电穿孔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42.
病原菌全基因组表达谱研究是阐明其致病机理的必要的基础 ,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然而由于难于从感染的组织中快速固定并分离细菌RNA ,从而极大的制约了该研究的进展。介绍一种从感染的细胞中分离细菌RNA的方法———冷酸酚法 ,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可以破碎真核细胞但不影响细菌细胞完整性的SDS浓度 ,实现了从感染的细胞中快速分离完整的细菌 ,减少了宿主细胞RNA的污染 ;(2 )在将细菌从细胞中分离的同时即利用苯酚 乙醇混合液将其总RNA快速固定 ,既减少了RNA的降解 ,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细菌在哺乳细胞内原有的表达模式 ;(3)可以从 10 8个菌体中提取到至少 30 μg的总RNA ,足够用于反转录等其他研究。该方法将为利用DNAMicroarray技术进行的病原菌表达谱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43.
香蕉束顶病(BBTD)是香蕉植株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正在世界(包括中国)的许多香蕉种植区蔓延[1~7].其病原物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被列为我国第三类检疫对象.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培育脱毒组培苗来防治BBTD的发生,因此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BBTV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国内现在大多采用ELISA方法,但其灵敏度不够高,且需要制备特异性强的抗血清,否则较易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344.
ARKive在当今世界,物种的灭绝速率之高前所未有,因此强化人们的意识、对其开展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影像资料直观、感性的特点,注定它们能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在当今的数码时代,有必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方便人们快捷便利地接触到这样的影像资料。然而,这些影像资料散布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收藏者林林总总,不一而同。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机构或组织来管理这些资料,导致公众难以访问,其教育的作用也大打折扣,其长期的保存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45.
摘要 目的:根据青海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分析宫颈高危HPV(HR-HPV)感染分布特点,为指导HPV疫苗接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ybriuax技术检测21种高危型HPV亚型,对2014年1月-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6273例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46273例妇女中,高危HPV阳性率10.23%,高危HPV阳性率和年龄之间存在线性趋势,随年龄的增大感染比例上升。单一高危亚型HPV感染前三位的HPV亚型为16、58和39,合计占到45.64%。HPV亚型感染以单高危阳性为主,占总HPV阳性数的88.26%,占全部筛查人数的9.03%。HPV16、58、31、68亚型阳性率和年龄段之间存在线性趋势,随年龄的增大感染比例上升。HPV感染亚型检出构成比各年龄段均以HPV16感染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除61-70岁为双高危外,均为HPV58为主。结论:青海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HPV16、58、39、52是主要的感染亚型,所以应针对青海地区HPV感染状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防HPV感染亚型的疫苗。  相似文献   
346.
为明确3株优良生防菌SC11、153、FO47在不同发酵方法和保存条件下活菌量变化规律,采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3种生防菌12个月内活菌量变化及3种生防菌粉剂发酵初期和12月保存期后对茄子黄萎病的温室盆栽防效。结果表明,SC11、 153和FO47菌粉于4 ℃密封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与其初始活菌量差异不显著(P<0.05);FO47菌粉在4 ℃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高于初始活菌量(P<0.05);3种生防菌发酵液初始活菌量较菌粉低1~2个数量级,在保存期60 d内活菌量急剧下降,第6个月时接近于0。3种生防菌粉存放12个月后对茄子黄萎病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说明,固体发酵菌粉可以得到较高数量级的初始活菌量,3种生防菌菌粉4 ℃密封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及抑菌活性不变,且FO47菌粉活菌量略有上升;发酵液不利于生防菌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47.
通过对乙烯利诱导黄瓜茎尖SSH文库的筛选,采用RT-PCR和电子克隆技术,从黄瓜中克隆到一个EIN3-Binding F box protein 1基因,命名为CSEBF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366911)。结果表明:CSEBF1基因的cDNA全长1 964bp,编码640个氨基酸,含有F-box蛋白保守区域和蛋白质泛素化作用底物识别必需结构—LRRs(leucine-rich repeats),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60.47%。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析了CSEBF1基因在乙烯利诱导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表明该基因在叶片和根部处理8 h达到最高值,而在茎部16 h达到最高值。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茎、叶部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CSEIN3基因于处理4 h在茎、叶诱导表达;CSCTR1基因在处理后8 h的茎和16 h的叶片有表达量;CSACS2基因在处理后2 h的叶片被诱导表达,并且表达量随后增加。CSACS1G基因(即F基因)于处理后4 h的叶片增强表达,随后持续较微弱的水平。  相似文献   
348.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3周的认知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治疗的依从性、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认知干预后,试验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肝功能的改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促进肝硬化腹泻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9.
单肺通气技术广泛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低氧血症是其主要并发症。低氧血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尽可能地预测,预防和处理低氧血症非常重要。术前肺功能、哪侧手术、肺血流灌注是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使用合理的通气方式,麻醉方法及药物会降低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发生。本文综合分析了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进展,以期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0.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位移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107人和4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检测他们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结果:反流组与无反流组二尖瓣环位移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反流组和下壁心梗反流组二尖瓣环最大位移较相应的无反流组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中点位移及其所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减少,与无反流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可以用来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为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