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用对流电泳技术进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大陆、香港及澳大利亚正常人群中,抗ADRV抗体阳性率都在20%以下,而发生过腹泻流行的地区,阳性率高达40%以上。在动物中,抗体反应谱广泛(猪、鸡、鸭、家鼠、大鼠、豚鼠、小鼠)。以猪(36.13%)和家鼠(46.66%)为最高,讨论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动物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2.
《微生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学院生物系的一门基础课,教好这门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重要的关系。下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新编微生物学教材的试用,谈谈我们  相似文献   
43.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原料的合理装配和小量进出是提高产气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给它们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沼气发酵中原料分解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质粒DNA的酚-氯仿一步抽提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一种极快速提取质粒DNA的方法。该法是对Serghini等发表的方法的改进,全过程只需用酚-氯仿混合液抽提一次,用时少,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选重组克隆子,也可直接用作转化、酶切及DNA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45.
若尔盖高原沼泽黑颈鹤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家驹  罗佳 《四川动物》1991,10(3):37-38
青藏高原特产珍禽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重点保护的几种鹤类之一,也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自普尔杰瓦尔斯基(Prijevalsky,1876)首次在我国青海湖发现后,曾有Watton(1904)、Dolan(1939)、Ali(1947)等零星报道。近年来姚建初(1982)、郭聚庭(1981)、吕宗宝(1980、1988)、王岐山等(1987)、郑作新(1987)等对黑颈鹤的分布、数量、繁殖及研究现状加以报道。然而若尔盖高原的黑颈鹤研究甚少。自斯通(Stone,1933)在松潘草地采到标本之后,仅有郑作新等(1965)、王有辉等(1989)及四川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陕西省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46.
本文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土壤盐分对该区盐生植物群落复合体的形成、种类组成、水平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阐明了在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同种植物体内K、Na、Ca、Mg总量的恒定性和Na含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植物体内Na含量和K、Na、Ca、Mg的组成比例,提出了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类型及其划分方法,并以此法将本区草甸植物归为4种类型:Na>K>Ca>Mg型;K>Na>Ca、Mg型;K>Na、Ca、Mg型和K>Ca、Mg>Na型。  相似文献   
47.
1984年11月15日在四川若尔盖县哈丘湖滨的沼泽地带采得一只贼鸥科Stercorarridae的雄性成鸟,经鉴定为中贼鸥Stercorarius pomarinus。刘作模(1963)在山西解县硝池收购一只中贼鸥幼鸟标本,首次在国内报道。我们所获标本与山西标本的体色有一定差异,而国内目前对此鸟尚了解甚少,现将其形态等报道如下。额的最前部有一狭窄的污白色羽区,其后至颈项、眼先、颊、眼后和一条宽短的颚纹黑褐色。眼圈下部有一小白点;下颈和颈侧白色,略染丝黄色,形成一道显著的领环,并向前扩展到头侧的下后部;其余身体上部、包括两翼和尾的表面暗褐色;初级飞羽的羽干…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因临床上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长期使用,由放线菌引起的人放线菌病(Human Actinomycosis)越来越多。这类疾病包括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农民肺病(Farmer's Lung)和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在恙螨体内的分布和定位,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恙螨体内HFRSVRNA。结果发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检出阳性率较IFAT高;HFRSV阳性信号颗粒呈弥散分布,多见于恙螨幼虫和若虫的腹部组织细胞内,该部位是恙螨的卵巢细胞、中肠及支囊上皮细胞。前体组织细胞内少见;个别幼虫和若虫的前足和中足细胞内亦可见到HFRSVRNA阳性信号。在原位分子杂交中,若虫组织细胞内的HFRSVRNA阳性信号较幼虫密集而且量多,表明HFRSV在恙螨体内可传递并有增殖现象  相似文献   
50.
三株口服液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DL菌联合发酵而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补脾益肾,和胃扶中,通便去积”的作用,为了探讨其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是否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特作如下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毒株: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A),由中国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