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广西地区引种的多种淮山种质(品种)的某些光合特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淮山种质(品种)的光合特性不同,淮山品种gy23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最高;不同淮山种质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大小依序为:茎蔓四棱型>野生型>长心型(叶色深绿)>三出浅裂>三出深裂.  相似文献   
42.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结果完成85例动物模型制作,存活74只,其中60只据术中所见、心电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结论该方法制作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满意;但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以充分筛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分析需酸蚀和非酸蚀的树脂材料修复上颌切牙缺损的疗效。方法:门诊选择136颗缺损的上颌切牙分别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组)和普通光固化树脂(酸蚀组)充填治疗,随访1a,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树脂固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深龋充填过程中对牙髓刺激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非酸蚀组显著小于酸蚀组。结论:非酸蚀型树脂材料具有对牙髓刺激小、粘接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4.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L4-L6)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组大鼠L4-L6节段脊髓胶状质NOS阳性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强,电针治疗组大鼠L4-L6节段脊髓胶状质NOS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弱于福尔马林组,提示电针治疗能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NO合成,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5.
沼泽红假单胞菌乙酸光合放氢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依据光合细菌生长代谢特性和有机废水降解主要产物类型,11种有机物被用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Z菌株的光合产氢研究,其中,乙酸反应体系产氢活性最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与产氢动力学行为,探求了影响该菌株光合放氢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菌株产氢与生长部分相关。种子培养基和菌龄对产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细胞最适产氢和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基本一致。当种子来源于硫酸铵高菌龄预培养物或谷氨酸钠对数期预培养物时,该菌株产氢活性显著增加,产氢延滞期明显缩短。氧浓度和接种量对产氢活性也有显著影响。供氢体和氮源浓度直接决定细胞的生长与光放氢活性。在低于70 mmol/L乙酸钠和15 mmol/L谷氨酸钠时,产氢活性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谷氨酸钠浓度高于15mmol/L时,由于游离NH4+的出现,产氢活性受到抑制,但却明显刺激细胞的生长。在标准状况下,该菌株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19.4 mL·L-1·h-1。  相似文献   
46.
47.
东亚钳蝎毒素基因BmKIT3 编码是由 6 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物质。该类毒素为专一性作用于昆虫的抑制型神经毒素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离子通道作用机理[1 ] ;同时 ,它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极好模型 ,是研究神经药理学的理想工具 ,将具有药理活性和昆虫毒性的基因导入细胞或动植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对昆虫作用的专一性很高 ,对哺乳动物无害或毒性很小 ,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杀虫剂[2 ,3 ] 。我们的研究是对该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 ,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适于在昆虫中表达的BmKIT3 的两条长的引物 ,通过…  相似文献   
48.
异源多角体蛋白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DNA中分离出多角体蛋白基因 ,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8中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OAc。将该质粒DNA与线性化的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传染BmN细胞 ,得到了能形成多角体且不产生蓝色空斑的重组病毒hp BmNPV。纯化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并对多角体蛋白、病毒核酸及多角体病毒颗粒进行分析 ,发现AcMNPV的多角体蛋白能在家蚕细胞中大量表达且能在细胞内识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并组装成多角体颗粒 ;病毒基因组DNA因部分交换 ,其酶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电镜观察发现经AcMNPV多角体蛋白包装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大小为1 2 μm~ 2 9μm ,明显小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相似文献   
49.
为了评价国产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于1998年6-10月,用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在钩体病流行区5-60岁农业人口 ,观察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钩体发病情况。队列研究显示,钩体外膜疫苗对同血清群钩体的保护率为75.17%,效果指烽为4.03。1:2配对调查的疫苗保护率为81.25%,1:3配对结果为73.33%。用筛选法估计的疫苗效果为755。不同研究方法的结果相近,均一致说明,该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较理想。研究结果还显示,该疫苗对异血清群钩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1984年5—9月对本地区常见蚊种作了敏感性测定,所用纯品毒杀剂均由省寄研所提供。测定方法:成蚊按“WHO”接触筒法,幼虫按“WHO”1970年技术报告第443号及刘金发介绍的方法进行。每浓度组重复1次以上,每次成蚊数20~25只,幼虫数30~50只。宜宾、长宁、高县测定结果:中华按蚊成虫对DDT、马拉松、溴氰菊酯的LD50,分别在3.19~5.69、0.22~0.43、0.0022~0.0043mg/药纸之间。LT50(浓度分别为1%,0.05%,0.001%)分别在17.4~25.6、23.1~35.7、5.77~14.97分钟之间。幼虫结果均属敏感。(见下表)。表1溴氰菊酯对二种蚊幼虫的敏感性的测定(LC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