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查尔酮对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给予40、20、5mg/kg的查尔酮,肿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环磷酰胺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取肝癌组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查尔酮组和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6±0.018)和(1.135±0.032),差别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PCNA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33%和16.77%,肿瘤对照组分别为72.77%和65.1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查尔酮可降低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NL模型,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给予米诺环素100 μg、在手术后鞘内给予IL-6的中和抗体0.03 μg、手术后鞘内联合给予两种药物,观察给药3天各组大鼠热刺激的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结果:①SNL手术前后给予米诺环素都可以提高大鼠的PWL(P<0.05),但SNL手术前给药对大鼠PWL的提升明显高于手术后给药(P<0.05).②手术后给予IL-6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提升SNL组的PWL(P<0.05),但是还是比给予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大鼠的PWL明显减少(P<0.05).③手术后联合给予两种药物可以明显逆转SNL组的PWL(P<0.05).④联合给药对大鼠PWL的提高明显高于SNL手术后给予米诺环素组和给予IL-6的中和抗体组(P<0.05),但与手术前给予米诺环素组的PW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对SNL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3.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感应是细菌生长到一定密度时相互感应,并进行基因表达及调控产生的独特、多样的群体行为现象。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类化合物是革兰阴性菌群体感应中最重要的一类信号分子,调控许多生理特性基因的表达。快速、简便、有效地检测细菌能否产生AHL或产生何种信号分子,成为深入研究和了解细菌群体感应的重要手段。我们就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4.
<正>同其它工作一样,物种保护离不开第一手资料的积累。通常情况下,这种资料的来源有两处:对物种进行研究以及对当地居民开展调查。由于前者是在研究人员的精心设计下实施的,因此获得的资料相当具有科学性。相比之下,在许多人眼里,后者往往是零散乃至虚妄的.所以有时会被研究者忽略。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物种保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45.
千百年来,秦岭一直是阻碍秦楚往来、隔离川陕交通的一道天然屏障。至于修筑一条"终南捷径"的梦想在民间具体流传了多少代,至今已经无法考证。所谓的捷径,莫过于凿穿巍峨的秦岭而形成的平直通途。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建设这条捷径的愿望日益迫切,而且方案也更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3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和3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选择同期30例来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以上4组患者发病时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3个冠心病组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心梗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3组病患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52,P<0.05)。结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健康成人含量高,提示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助于对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的方法,提高转基因鱼腥藻的产量和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的表达率。方法:在葡萄糖浓度为0~300mmol/L的范围内,进行了转hTNF-α鱼腥藻IB02的摇瓶混合营养培养,用比浊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转基因鱼腥藻的生长和hTNF-α的表达。结果:添加葡萄糖的藻液最高生长密度是未添加葡萄糖的3.5倍,且hTNFa的表达率也提高至4倍。结论:在各种葡萄糖浓度下,葡萄糖的利用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
蜘蛛北国壁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利用北国壁钱(Uroctea lesserti),作者从1996年3月~2003年3月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国壁钱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不同龄的若蛛附着于室内墙壁上、桥洞、山洞内的扁圆钱形巢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7月上旬发育至成蛛,开始交配、产卵、孵化。卵期13·5d,若蛛期337·2d,成蛛期106·5d。雌雄比为5∶3。成蛛日食麦蛾(Gelechiidae)5·8头,以多种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50.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破坏了黑曲霉基因组中的pepD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类subtilisin的胞外蛋白酶PEPD。实验以黑曲霉GICC277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pD基因,并在此基因中间插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表达单元,由此产生了3.7kb的pepD阻断基因片段。将此阻断基因片段与载体pBS连接,构建成pepD基因阻断质粒pBSDH。采用原生质体-CaCl2/PEG法将酶切阻断质粒得到的含pepD基因和hph表达单元的3.7kb线性片段转化AspergillusnigerGICC2773菌株,在含潮霉素的平板上筛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从这些抗性转化子中经PCR检测分离到到1个pepD基因阻断突变菌株?pepD66。外源漆酶分泌活性分析显示,黑曲霉pepD基因的破坏使其外源漆酶的分泌表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