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缘拟层孔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缘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发酵和木质素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含有多种三萜类、多糖类、脑苷脂类、挥发性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抑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菌丝发酵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菌丝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和麦芽汁。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2.
袁海生  戴玉成  曹云  杨建 《菌物学报》2010,29(3):429-436
以平皿培养方式对采集自中国和芬兰的白腐真菌菌株降解6种不同结构的人工染料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研究。在40株菌株中,黑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 Y5012,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5002,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 Y4997,香栓孔菌Trametes suaveolens D8325和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 Y4946对刚果红、橙黄G、茜素红、结晶紫、中性红和亚甲基蓝均显示出较强的脱色能力。对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5002的液体培养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麦芽浸粉;在不同橙黄G浓度下均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因此浓度为500mg/L的橙黄G未对该菌的脱色能力产生抑制作用,而浓度为400mg/L茜素红则对其脱色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对菌丝生物量和染料脱色率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碳源和氮源条件下,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中国半胶菌属研究小记(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我国半胶菌属的种类。该属在我国共发现三种,其中类革半胶菌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与本属其他种的区别是子实体平伏反卷、孔口表面奶油色至浅粉红色、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64.
以白腐真菌落叶松锈迷孔菌(Porodaedalea laricis)胞外漆酶为响应值,通过将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相结合,获得了P.laricis产胞外漆酶的最适培养基为:去皮马铃薯365.61 g/L、蛋白胨5.0 g/L、葡萄糖20.0 g/L、KH2PO41.0 g/L、MgSO47H2O 0.5 g/L、MnSO4 H2O 0.15 g/L、CaCl22H2O 0.03 g/L、酒石酸铵6.68 g/L、琥珀酸钠1.5 g/L、吐温800.48 mL/L、玉米芯46.43 g/L、维生素B10.01 g/L。在该条件下,P.laricis漆酶活性为3.29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2.81倍,与理论值3.32 U/mL相近,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此外,将漆酶应用于降解多种合成染料包括活性亮蓝X-BR、雷马素亮蓝R、酸性黑172、刚果红、亚甲基蓝、中性红、靛蓝、萘酚绿B和结晶紫,反应168 h后脱色率分别可达到95.64%、97.21%、36.11%、91.63%、61.42%、74.65%、48.60%、25.13%和68.80%。  相似文献   
65.
真菌漆酶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目前发现多种生物能够产生漆酶,包括植物、真菌、昆虫和细菌等,其中,以真菌中的白腐真菌研究最多。由于漆酶在生物漂白、农作物秸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漆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漆酶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多种漆酶基因已经成功获得克隆,一些漆酶基因也实现了异源表达。现针对真菌漆酶的生物学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选取众所周知的典型白腐真菌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木质纤维生物质进行发酵及添加有机营养、无机盐、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探索,期间以测定漆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表征3种菌株对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能力,为确定白腐真菌菌株及单环境因子而达到高效预处理木质纤维生物质提高生物转化效率的目的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3种菌株分泌的木质纤维素酶在10周内基本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酶活都较高,均可作为木质纤维生物质预处理的备选菌株。相比于针叶树(落叶松)基质,阔叶树(白桦)基质更适宜于3种菌株生长及分泌木质纤维素酶。各环境因子中,Cu2+的添加可提高漆酶活性,表面活性剂对于3种酶活的诱导作用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以绒毛栓孔菌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并对其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胞外酶活性与菌丝体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菌丝体生物量增长呈"S"型,6~8d增长最快,第12天达到最大值,在此过程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出现高峰。酶活性的变化表明,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绒毛栓孔菌首先分解木质素,其次利用淀粉和纤维素作为碳源,蛋白质作为氮源。若要获得最大菌丝体生物量,缩短培养时间,就必须在培养过程中保证碳氮源的均衡供给。本试验说明不同的酶其分泌高峰期可以作为判断菌丝体营养利用情况和培养周期的依据,以此获取最大菌丝体生物量,为工业生产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椭圆嗜蓝孢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7,22,25-三烯-3-酮,21-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从其脱脂后的氯仿提取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麦角甾-7,22-烯-3b-醇和b-谷甾醇。其中苯并(1,2-b;5,4-b′)二呋喃-3  相似文献   
69.
桑木层孔菌固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及培养温度对桑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桑木层孔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淀粉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最快但长势较弱,在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比淀粉为碳源时稍慢,但长势最好;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初始pH在5.5-8.0范围内变化时菌丝生长差异不大;培养温度在28-33℃范围内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0.
在四川青城山风景区发现木材腐朽菌60种,给出了每个木材腐朽菌的寄主和生长基质。拟黄薄孔菌Antrodia subxantha为一新种,其特点为子实体平伏,孔口表面黄色,担孢子圆柱形至窄椭圆形(3-4×1.6-2.1μm),菌髓主要由生殖菌丝组成;该种与黄薄孔菌Antrodia xantha具有相似的孔口表面,但后者的担孢子为腊肠形(4-5×1.2-1.5μm),且其菌髓主要有骨架菌丝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