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9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为探索医院转型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积极开展医院品质建设,通过“建组织、树理念、引方法、培团队、推活动、管过程、享成果”七步流程,建立了研究型医院品质管理新模式。并以“品管圈”为牵引,使员工不仅要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解决问题,更要具备研究型的理念思路去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4.
构建医患纠纷仲裁机制在法理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建议在现有仲裁机构内增设医患纠纷仲裁院,组织合议制仲裁庭,加强仲裁前的调解和设计灵活的仲裁程序,组建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  相似文献   
55.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  相似文献   
56.
根据已报道的TMV-U1株系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覆盖整个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TMV-B)基因组的cDNA重组克隆.结合末端测序技术,完成了TMV-B全基因组序列测定.TMV-B全基因组共有6 395个核苷酸组成,包括4个开读框(ORF),分别编码126 ku(含1 116个氨基酸)、183 ku(含1 616个氨基酸)、30 ku(含268个氨基酸)和17.5 ku蛋白(含159个氨基酸).TMV-B与TMV-U1相比全基因组同源率达99.4%,两病毒基因组5′,3′非编码区和CP基因完全相同.TMV-B与TMV-U1之间在126 ku蛋白中有6个氨基酸差异,54 ku蛋白中有2个差异,30 ku蛋白中有3个差异.对导致TMV-B侵染蚕豆的可能致病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58.
马宁远    张伟  依萨克.司马义  罗亮  马德英   《生态学报》2008,28(6):2654-2654~2662
应用地统计学(GS)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害新疆棉田的时空动态,并与经典统计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一致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格局,而各时期成虫的聚集程度依据空间变异随机程度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不同.经频次分布检验,以零频率法参数拟合的负二项分布来表达其空间分布型最为合适.运用GS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种群分布面积变化与扩散的趋势,并依此对昆虫种群的扩散模型进行模拟.棉田烟粉虱成虫在田间7~8月份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随机程度为19.22%~49.99%;空间相关距离(相关程)在一个月内从32m急速增至6372m,随后在2000~3000m的范围波动.从整个发生过程看出,烟粉虱从越冬场所顺风侵入大田后,迁飞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风向的影响,属于典型的借助风力扩散的昆虫,其在棉田的垂直分布则与吐鲁番地区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特征有关.顺风扩散时多从棉株上部叶片开始危害, 而逆风扩散时从棉株中、下部叶片危害.烟粉虱在棉株上建立稳定种群后,中、下部虫口密度要略高于上部, 这是烟粉虱对吐鲁番地区特殊气候的适应.  相似文献   
59.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 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 以及居群取样方式, 选取280份样本, 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rps4),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 得出结论: (1) 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 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 (2) 发现边缘鳞盖蕨(M. 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 (3) 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 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 l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 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 subspeluncae); (4) 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5) 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不同寄主选择压力和地理分布的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5种寄主上的100份云杉矮槲寄生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10条引物共扩增出13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23%。(2)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13 9和0.476 5,表明云杉矮槲寄生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群体间的基因流(Nm=0.528 7)较弱,可能会加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Gst=0.486)。(3)UPGMA聚类结果显示,来自甘肃、青海的样本聚为一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四川的样本独立聚类;不同寄主来源的聚类结果显示,寄生于鳞皮云杉(Picea asperata)与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的样本聚为一类,而寄生于青海云杉(P.crassifolia)、青杄(P.wilsonii)和紫果云杉(P.purpurea)的样本聚为一类,表明地理隔离和寄主选择压力对云杉矮槲寄生的遗传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