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灰葡萄孢BC7-3菌株除草活性组分的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蒙  徐扩  董金皋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62-1366
[目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源除草剂,本研究旨在找到一个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结构.[方法]在前期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灰葡萄孢诱变菌株BC7-3的代谢产物中具有除草活性的5个不同组分分别进行了液相色谱制备.[结果]本研究得到了一个纯度达99.38%对单子叶杂草马唐具有较强杀除活性的纯组分,通过对纯组分的物理性状测定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方法鉴定化学结构为10-顺-二氢化灰霉二醛.[结论]研究的结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创新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2152例门诊发热患者情况,探讨发热患者年龄分布;发热疾病的比率;呼吸道传染病对发热患者门诊就诊率的影响以及就诊前后用药情况。方法2152例患者为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大连市开发区医院成人发热门诊就诊的全部发热患者,统计发热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性别差异;计算门诊初步诊断各疾病占总发热患者的百分率;计算发热患者占总门诊量的百分率;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对发热患者门诊就诊率的影响;统计发热患者来院前的用药情况及门诊用药情况。结果 成人发热门诊患者,年龄15~90岁,平均年龄26.37岁;其中男性1150例女性1002例,各占总发热患者的53.44%、46.56oA;发热患者占同期医院总门诊量的0.82%,在“SARS”严重的2003年5、6月和禽流感流行的2004年1月发热患者分别占各月总门诊量的3.71%、2.51%、1.31%;发热患者中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79例,占总发热患者的64.03%,其中扁桃体炎397例,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8.79%;其他发热患者首诊依次为急性胃肠炎157例,肺炎148例,支气管炎40例,肺结核20例,泌尿系感染8例,急性阑尾炎8例,妇科炎症5例,其他皮肤感染、疥、痛等明确原因的18例(其中流脑1例),首诊未明确发热原因的18例。发热患者中WBC升高的348例,占总发热患者的16.17%;来院就诊前应用抗炎退热药者528例,占总发热患者的24.54%;在院静点抗菌药物者l052例,占总发热患者的48.88%,其中应用喹诺酮者529例,占总用药患者的50.28%,应用大环内脂类的511例(主要为阿奇霉素),占总用药患者的48.57%,应用氨基糖苷类的8例,应用β-内酰胺类的4例;在用药者中,联合其他中成药或抗病毒药者122例,占总用药患者的11.59%。结论 成人门诊发热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发热的重视程度,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在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他依次为急性胃肠炎、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门诊发热患者并非以细菌感染为主;患者就诊前、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Cd2+胁迫对萝卜幼苗活性氧的产生、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超氧 阴离子(O 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Cd2+胁迫能导致萝卜体 内的氧化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Cd2+浓度提高,首先明显上升,然后逐渐下降,甚至低于 对照,叶片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增加,根系CAT活性则减少,根系以及较高浓度Cd2+处理后期叶片 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均显著增加。推测:胁迫初期可能主要由SOD和CAT发挥抗氧化作用;后期由 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 GsH)循环途径的激活,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 tins,PCs)的合成,可能在清除活性氧或者直接鏊合Cd2+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胡永隽  何池全  徐高田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50-1252
水源微生物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有效控制水体环境生物安全,水体环境中微生物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是关键的技术基础之一。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能迅速检测出水中的微生物。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对基因芯片技术作了简介。重点叙述了生物芯片技术在水体环境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并就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梨花柱S-RNase对花粉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离体条件下不同品种梨花柱S—RNase对异花(亲和)及自花(不亲和)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柱S—RNase抑制不亲和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对亲和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花粉生长初期,亲和及不亲和花粉管超微结构相似;但培养24h以后,亲和花粉管中充满细胞质和细胞器,而不亲和花粉管中只有靠近花粉管前端有少量细胞质,细胞壁增厚,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层胼胝质和电子透明区间隔。  相似文献   
996.
用正交设计优化荔枝RAPD反应体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荔枝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L25(56)正交表,研究了Taq、Mg2+、随机引物、dNTPs和DNA模板5种RAPD反应组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可以应用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用这种方法建立的荔枝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2.0mmol/LMg2+、2.0UTaqDNA聚合酶、0.15mmol/LdNTPs、0.6μmol/L随机引物、25ngDNA模板。  相似文献   
997.
将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打印在Corning、多聚赖氨酸包被的DAKO玻片和多聚赖氨酸处理的一种显微镜载玻片上,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洗脱,通过GenePix4100A扫描并以Genepix6.0软件分析点的大小、荧光强度和背景荧光强度来衡量3种片基的均一性和固定效率,并通过不同浓度梯度的60bp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实验来衡量片基对杂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片基的均一性都较好,而多聚赖氨酸包被的DAKO和Cornning芯片的固定效率和杂交效率优于国产芯片.  相似文献   
998.
烟粉虱在七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参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恒温25℃下,组建了烟粉虱在黄瓜、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甘蓝和菜豆等7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各寄主植物上以1,2龄若虫和成虫死亡率最高,3龄和伪蛹期死亡较少甚至不死亡;各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在0.2445~0.3424之间,以番茄上的rm最大,菜豆上的rm最小。讨论了烟粉虱的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台湾植被分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面积仅为36000多平办公里的台湾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群落类型,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植被之缩影。它的植被分类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植被分类的补充。台湾植被分类采用的是外貌-区系原则,分类单位和系统自上而下是:植被型纲、植被型目、植被型、群团组、群团和群丛。高级单位(植被型纲、植被型目和植被型)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为依据;中、低级单位主要依据种类组成,兼顾优势种和标志种的指示意义。在中级单位中(群团组、群团),重视优势种的作用,在低级单位中(群丛)更重视特征种(或标志种)的意义。按此原则将台湾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纲(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岩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目(寒温性针叶林,凉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苔藓林、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海岸林、暖性竹林、常绿针叶灌丛、革叶灌从、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刺肉灌从、竹灌丛、草甸、疏灌草地、干热旱生草地、岩屑堆稀疏群落、石隙植被、木本沼泽、草本沼洋、藓类沼泽、淡水水生植被和成水水生植被),53个植被型。列举了各个植被型中的重要群团。  相似文献   
1000.
黄玉辉  徐天瑞  龚毅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4):251-253,T003
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法是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考察培养基、鸡血浆和鸡胚浸液的比例、背根神经节部位、培养时间等条件对NGF刺激神经节生长的影响,从而建立了一套检测NGF活性的优化条件。在含20%鸡血浆和15%鸡胚浸液的DMEM的培养基中,利用伊莎褐鸡胚腰部的背根神经节,在终浓度为30ng/ml的蛇毒NGF的刺激下,培养36h可以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该条件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