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981.
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Electric radiant infrared heater)设置3个不同增温处理:(1)晚上增温2℃(18:00—翌日6:00);(2)白天增温2℃(6:00—18:00);(3)全天增温2℃;以不做增温处理作为对照,模拟气候变暖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3个季节中,3种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净光合速率(Anet)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高于对照。表明3种增温处理均可以提高夏蜡梅的光合作用能力。增温处理提高了气孔导度(Gs)、暗呼吸速率(Rd),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3种增温处理中,夏蜡梅在3个生长季节的Anet和Amax均以白天增温最大,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作用能力。白天增温处理下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天增温、晚上增温以及对照。白天增温和晚上增温使夏蜡梅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且白天增温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上增温、全天增温及对照。白天增温、晚上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在12:00和14:00时,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白天增温最高,晚上增温次之,全天增温最低。总之,3种增温处理夏蜡梅的光合能力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在白天增温处理下,夏蜡梅的Anet、Amax值最高,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这与白天增温引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加强、较低程度的光胁迫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说明未来增温条件下,将提高夏蜡梅的光合生理活性,促进夏蜡梅的生长。  相似文献   
982.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异鼠李素(1),nectandrin B(2),resveratrol-3-O-β-D-glucoside(3),lysidiside N(4),19α-hydroxyasiatic acid(5),白桦脂酸(6),3β-hydroxylup-12-en-28-oic-acid(7),obtusalin(8),methyl 2,4-dihydroxy-6-methylbenzoate(9),2,5-dihydroxy-3-methoxytoluene(10)。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3.
南滑蜥Scincella reevesii 系温暖气候区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每只繁殖雌蜥产仔6(3~9)条.雌蜥分娩持续时间为30~ 60 min,仔蜥在产出时包被卵膜.南滑蜥雌体采取高投入的繁殖策略,平均繁殖投入为0.359,平均窝仔投人为0.247.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窝仔数、窝仔重与雌蜥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幼仔重与雌蜥体长不相关;窝仔数与雌蜥的繁殖投入及窝仔投入均成正相关,与分娩时的能耗投入不相关,与幼仔投入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84.
热激蛋白gp96可特异性结合来源于肿瘤和病毒的抗原肽,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CD91等受体作用进入胞内,并在内质网中将结合的抗原通过抗原呈递链呈递给MHCI类分子,激活特异性T细胞。同时,与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TLR2、TLR4等相互作用,激活天然免疫。近期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对gp96免疫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对影响gp96免疫功能的免疫抑制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利用汉逊酵母表达有免疫活性的全长gp96蛋白体系的建立,gp96将在治疗肿瘤及传染性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猪毛菜的种子和幼苗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柽柳水浸提液对猪毛菜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柽柳茎、根浸提液对猪毛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柽柳茎浸提液0.08~0.20g/mL浓度处理组的猪毛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中种子发芽率分别减少了84.78%、89.12%、76.09%和67.39%;柽柳根浸提液对猪毛菜种子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较为显著,0.12g/mL和0.16g/mL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960和-0.930。(2)柽柳茎浸提液处理中的猪毛菜幼苗苗长和根浸提液处理中的猪毛菜幼苗鲜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者在0.08g/mL浓度处理下分别增加了61.49%和52.63%;在其他浓度处理下则主要受抑制作用。(3)柽柳叶浸提液的综合化感效应呈现"W"型变化趋势;茎浸提液在高浓度时具有较强的综合化感效应;根浸提液的综合化感效应在0.12g/mL浓度最强(RI=-0.749),在0.08g/mL浓度时最弱(RI=-0.389)。  相似文献   
986.

法人治理结构下,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考核尤为重要。但目前的医师绩效考核机制中存在公益性缺乏、重过程轻结果、搭便车和激励惰性以及重热门轻冷门等问题。为此,本文在实证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公益性、公平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四个原则,选取人才素质类、价值贡献类和工作效果类三个方面指标,构建出新型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考核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87.
土地利用模型CLUE-S在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利用模型在分析、模拟和预测景观格局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CLUE-S模型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为例,探讨了该模型在规划中的应用。在分析研究区1988—2004年景观格局和景观变化的驱动力基础上,对CLUE-S模型进行了参数设置。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设置了3个规划预案:历史趋势预案、生态保护预案和城市规划预案,分别从2004年一直模拟到2024年;并将城市规划方案的结果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规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UE-S模型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是区域规划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能够对规划结果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88.
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竑绯  赵阳  徐小牛 《生态学杂志》2012,31(7):1738-1744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储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安徽沿淮洼地杞柳纯林、杞柳-杨树混交林及杨树纯林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杞柳纯林、杞柳-杨树混交林、杨树纯林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80、8.50和7.71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88、3.26和2.95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年平均值分别为1.68μmol·m-2·s-1(杞柳纯林)、2.33μmol·m-2·s-1(杞柳-杨树混交林)、1.61μmol·m-2·s-1(杨树纯林),土壤呼吸日均值最高出现在夏季(6.64μmol·m-2·s-1),最低为冬季(0.13μmol·m-2·s-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气温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杞柳纯林、杞柳-杨树混交林、杨树纯林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1、0.62、0.54。杞柳-杨树混交林较杞柳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杞柳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偏低,与其粗放经营有关。在今后的栽植管理中,应采取合理的耕作施肥措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强土壤的碳固定。  相似文献   
989.
于2011年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8只成年圈养山魈进行3种食物丰容、2种环境丰容及5种食物与环境丰容试验,考察不同形式丰容方式对圈养山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期丰容试验(B)后,山魈的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和玩耍行为增加极显著(P<0.01),而交往行为和取食行为减少极显著(P<0.01);第二期丰容(D)后,休息行为减少极显著,交往行为增加显著,运动行为、采食行为和玩耍行为增加极显著.山魈对纯轮胎丰容方式的接触次数最少,而对食物丰容方式接触次数更多.有两种丰容方式(纯轮胎丰容和纯轮胎+纯麻袋丰容)仅持续很短的时间即失去作用,其余的丰容方式一般在第8d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因此建议每种丰容方式的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8d.  相似文献   
990.
在我们前两篇论文中分别从化学动力学及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生物化学反馈反应的一些特性。本文继续用随机过程理论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所以要用随机过程论来研究,乃是基于以下的一些理由:一个真实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不在匀一系统内进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