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黄土丘陵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在1~5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明显,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显著;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5种类型,即稳定不变型、平稳降低型、波动降低型、波幅增强型和不规则变化型.研究区景观的斑块丰富度属于稳定不变型,即随着粒度增大保持不变;边界长度、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合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属于平衡降低型,即随着粒度增大呈显著的线性降低趋势;分维数随粒度增大呈波动递减趋势,属于波动降低型粒度效应;景观总面积、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的波幅呈显著增大趋势,属于波幅增强型粒度效应;不规则变化型粒度效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破碎度指数和景观分离度指数.1975年研究区上述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与其他年份之间的差异显著,甚至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932.
一小型水池中浮游生物数量动态与桃花水母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和2006年夏秋季,宁波一消防池中出现信阳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xinyangensis),对池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未出现桃花水母的年份进行了比较分析。共记录浮游植物85种,分属8门53属,以绿藻门居优势占种类总数的42.35%,优势种为蓝、绿藻门的小球藻(Chorella vulgaris)、银灰平裂藻(Merismo pedia glauca)和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浮游动物记录44种属,原生动物和轮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7.74%和45.45%,优势种为多肢轮虫(Polyarthra sp.)。浮游植物丰度值高峰出现在11月为14065.60×104ind/L,蓝藻丰度居首位占61.05%;浮游动物丰度呈现5月和11月两个高峰,5月最高达5580ind/L,7月最低为900ind/L;原生动物和轮虫的丰度分别占总丰度的48.28%和43.92%,桡足类只占7.73%,生物量以轮虫最大。轮虫和桡足类数量在桃花水母出现前均达到高峰;桃花水母出现盛期轮虫丰度最低;桃花水母消失后再度回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桃花水母三者处于动态平衡。桃花水母出现前至出现中期的4-8月份,池水为"寡污-中富营养类型"水质;水母出现末期及消失后的9-11月,发展为"中污-极富营养类型"水质。    相似文献   
933.
辣椒疫病拮抗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疫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辣椒植株根际分离到98株拮抗菌,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广谱抗性并可在贫营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高效拮抗菌株HL-3和LZ-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HL-3为多粘类芽孢杆菌,LZ-8为短小芽孢杆菌.HL-3和LZ-8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和68%.HL-3和LZ-8还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表明,HL-3和LZ-8对辣椒苗期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2%和83%,且对辣椒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34.
利用抑制缩减杂交文库从香蕉中分离获得一个cDNA片段,结合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aBTB基因,该cDNA的ORF全长1 080个碱基。通过Blastx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BTB、苜蓿MtBTB/POZ、拟南芥AtBPM4、葡萄VvBTB、玉米ZmBTB 、松树PsBT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分别为86%、85%、84%、84%、86%和87%。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与苜蓿MtBTB/POZ和拟南芥AtBPM4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用RT-PCR的方法研究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盐、乙烯和紫外线处理后其表达量逐渐增强;低温处理和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处理后该基因表达量开始降低,随后逐渐升高;伤害处理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35.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和海洋微藻类生物中。由于高等植物自身不能合成DHA,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作物(如玉米)中表达DHA,将会成为最健康的DHA来源,同时也能够减轻人类对海洋资源的破坏。从深海藻类中挑选了5个DHA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分别是Δ4脱饱和酶基因(D4)、Δ5脱饱和酶基因(D5)、Δ6脱饱和酶基因(D6)、C18延长酶基因(E18)和C20延长酶基因(E20)。密码子优化并合成这5个基因,为确定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是否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以pPIC9K为基础载体连入目的基因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 (His4+MUts)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甲醇诱导96 h后蛋白表达量最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目的蛋白。该结果为进一步培育能够自身合成DHA的作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6.
Beta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Beta多样性度量时空尺度上物种组成的变化,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许多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问题密切相关, 并且其信息可用于保护区选址和布局规划, 因此在最近10年间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多年来, 学者们利用各种度量方式和分析方法, 在不同地理区域, 对许多生物类群beta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从beta多样性的度量方法、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总结了最近1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Whittaker(1960)最初提出beta多样性概念时就缺乏严格的定义, 随着概念的不断演化, 度量方法也同样呈现出多样化, 而度量手段的多样化非常不利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度量方法是采用相似性指数, 如Jaccard和Sørensen指数。最近几年, 新的度量方法还在不断出现, 其中一些方法非常值得注意。Beta多样性具有时空尺度和分类尺度依赖性, 一般随分析粒度(grain)的增加而降低。虽然有些研究表明beta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但学者们并没有达成共识。山区和生物地理区的交界处beta多样性都比较高, 因而需要在这些地区增加保护区的面积或者数量以囊括物种变化梯度。对时间尺度上beta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确实导致了物种组成在时间上的变化, 并且物种在不同大陆和地区间的迁移导致了生物同质化。扩散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决定了beta多样性, 只是这两个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依尺度、地理区域和物种类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未来beta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是:(1)不同生物类群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学特征对beta多样性的影响; (2)不同的时空尺度对beta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beta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7.
水文过程的基流分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流分割研究是水文学、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直以来在其概念与方法上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不同基流组成定义的基流分割理论,并分析了各基流分割方法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分割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直接分割法简单、适用,却有任意性;水量平衡法实施起来困难,但符合水文规律;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同位素法能克服手工图解分割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可以快速有效地得到连续基流过程.近年来,水文模拟、数字滤波、同位素法成为基流分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38.
方斑东风螺单孢子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 1807)单孢子虫病进行了首次报道, 对其病理学特征、流行季节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方斑东风螺被单孢子虫侵袭后, 吻管、足肌、肠、消化腺、鳃、胃和肝等器官引起一系列病变。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肠上皮黏膜组织细胞布满该虫营养体和各发育期的多核质体, 造成肠结缔组织呈现炎症反应。寄生部位病灶肿胀、混浊、坏死、崩解。    相似文献   
939.
近年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分离出Pax-6基因及其同源基因,这些基因都与动物的眼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有关。本文着重比较了无脊椎动物果蝇、文昌鱼、哺乳动物小鼠和人的Pax-6基因编码蛋白,Pax-6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Pax-6与眼进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并介绍Pax-6基因为靶基因的转基因果蝇的上游制作技术和原理,探讨了Pax-6基因作为眼发育的主导基因的作用和时空表达模式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40.
水杨酸和乙烯对依赖于Cf基因的过敏坏死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方法将互补Aνr/Cf基因对同时在烟草叶片中表达,可以导致过敏性坏死反应。以水杨酸积累缸失型nahC和乙烯不应型etr1-1转基因烟草植株为材料,对水杨酸和乙烯在依赖于番茄Cf-4和Cf—9基因的过敏坏死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ahG植株产生的依赖于Cf-4的过敏坏死反应强度与野生型相似,依赖于Cf—9的坏死反应则明显轻于野生型。转etr1—1基因植株产生的依赖于Cf-4和Cf—9的坏死反应均轻于野生型,与依赖于Cf-4的坏死反应相比,转基因植株中依赖于Cf—9的坏死反应比野生型的减轻程度更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能对依赖于Cf—9的过敏坏死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对依赖于Cf-4的无此作用;而乙烯则对两者依赖性过敏坏死均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