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21.
陈学明  漆建鑫  罗平  杨帆  王科  邓建平  简晓红 《生物磁学》2011,(15):2926-2927,2934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选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局部体征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9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液流变学、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杀伤功能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研究组)以及正常妊娠妇女25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细胞毒实验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及IL-2的浓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以及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外周血中IFN-γ、IL-2的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增多,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NK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也增加。这些改变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胎盘组织中IFN-γ和IL-4的表达,探讨IFN-γ和IL-4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正常妊娠孕妇和34例子痫前期组(包括16例轻度和18例重度)中的IFN-γ、IL-4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IL-4 mRNA的表达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表达无差异(P>0.05).(2)与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相比,子痫前期重度组IFN-γ mRNA的表达有差异性(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差异(P>0.05).(3)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IFN-γ mRNA/IL-4 mRNA的比值均有差异性(P<0.05),且随病情的加重比值增大.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离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VEGF、MMP-2和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MMP-2和MMP-9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在卵巢癌Ⅲ~Ⅳ期患者标本中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VEGF、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含量的变化一致;VEGF、MMP-2和MMP-9均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者间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6.
利用方正奥思设计和制作基础护理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护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何利用方正奥思制作护理多媒体课件,并对课件的制作工具、设计思想、制作技巧、设计方法与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笔者利用奥思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护理学生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的发病机制,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浓度不相同的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在体外对破骨细胞的生长进行诱导及颅骨吸收实验;分析在不同浓度下,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对生成破骨细胞的诱导作用以及释放钙离子的关系;对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进行体外注射,观察骨质在组织学方面和血钙浓度方面的变化.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对破骨细胞的诱导生长呈浓度依赖趋势;细菌诱导破骨细胞数量同释放钙离子有着紧密联系,在体内进行细菌注射,会使破骨细胞的数量相应增多,还会对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钙离子的释放.结论:关节结核和骨结核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同结核菌诱导破骨细胞增生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艾塞那肽在口服降糖药物和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既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行、开放平分成治疗组(BIAsp30+艾塞那肽治疗,早餐和晚餐前注射BIAsp30和艾塞那肽注射液)和对照组(睡前1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点血糖谱;比较两组日胰岛素用量、BMI、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16周后,两组8个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16周后,治疗组早餐前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前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与对照组的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晚餐前和晚餐后2小时血糖、睡觉前血糖(晚上10点)和凌晨3点血糖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6周后,每天胰岛素类似物用量、B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次数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sp30联合艾塞那肽可显著改善基础胰岛素联合OAD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控制血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4月~2008年4月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48例患者,其中股骨8例,胫骨40例.骨缺损长度为5~15cm,平均8cm.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48例患者肢体长度均得到恢复;骨缺损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6例骨折成角,均<10°;12例共25处针孔感染;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髋、膝、踝关节活动均未受影响.结论: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是治疗长骨复杂骨缺损、成功重建肢体长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