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糠结合态多酚(bound phenol of inner shell,BPIS)发挥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BPIS对乳腺癌细胞以及正常乳腺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综合运用SEA、SIB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BPIS和乳腺癌的相关靶点,并分析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以及通路。本研究筛选得到BPIS抗乳腺癌相关靶点39个,主要涉及糖脂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物过程以及MAPK、PI3K/AKT、FoxO等多条信号通,表明BPIS抗乳腺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过程,而与细胞死亡相关的细胞自噬很可能在BPIS抑制乳腺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西方化的高脂饮食方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高脂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促进宿主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从而增加体重形成肥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导致宿主能量吸收增加,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增加,而有减肥功能的短链脂肪酸合成能力下降。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控制食欲,从而调控肥胖的形成。本文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研究,总结了一些与肥胖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肠道菌群以及其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最后总结了肠道菌群可以作为一个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有效靶点,可以通过在食物中添加有益菌或者通过菌群移植来治疗肥胖。  相似文献   
64.
mRNA上能发生100多种化学修饰,其中N~6-腺嘌呤(m~6A)是mRNA修饰中最广泛的表观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中,特定的mRNA会发生包括N~1-腺嘌呤甲基化、N~5-胞嘧啶甲基化、假尿嘧啶以及N`6-腺嘌呤甲基化等修饰,它们共同形成了mRNA转录后调控的表观修饰转录组,实现对mRNA翻译成蛋白质过程的精确时空调控,特别是m~6A修饰能通过调控mRNA的代谢和翻译等进而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文中主要综述mRNA的表观修饰类型和特点,特别是m~6A修饰参与调控mRNA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来m~6A表观修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5.
运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生物被膜形态观察、生物被膜干重称量法、活菌定量计数法和细菌内活性氧检测法,评估氧化铁纳米酶和硫化铁纳米酶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S025株与这两类铁基纳米酶共孵育48h后,其生物被膜结晶紫染色吸光度值(A)、生物被膜厚度、生物被膜干重和活菌数量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其中硫化铁纳米酶效果优于四氧化三铁纳米酶;在生物被膜形成后,加入铁基纳米酶处理0.5h、2h和12h,生物被膜结晶紫染色A值、生物被膜厚度、生物被膜干重和活菌数量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硫化铁纳米酶效果同样优于四氧化三铁纳米酶.以上结果表明,铁基纳米酶通过调控鼠伤寒沙门菌胞内活性氧水平,不仅可以预防该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而且可以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被膜,本研究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6.
莼菜为世界著名珍稀水生蔬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已有研究显示,可通过冬芽实现莼菜复壮,找出休眠解除的最佳方法是复壮的基本前提。本实验以莼菜冬季型休眠芽(冬芽)为实验材料,通过光照、温度等处理探求莼菜冬芽的休眠解除方法。莼菜冬芽生根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生根率由全黑暗0%显著增长至(16.0±1.3)%;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莼菜冬芽生根率、根长、生根根数和含水量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5 °C水浴处理6 h后各项指标均到达较大值,上述指标分别为(96.1±2.8)%、(7.2±0.2) cm、74.5±6.0和(83.6±0.3)%;40 °C(6 h)、45 °C(1、3和6 h)和50 °C(10、20和30 min)水浴处理后莼菜冬芽绝大部分失绿变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冬芽全部腐烂。光照能够促进莼菜冬芽生根;土培生根效果较为显著;适度水浴加热处理能有效解除莼菜冬芽的休眠,35 °C水浴处理6 h为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1进行核酸序列测定,探讨其系统进化信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Der f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巢式PCR扩增Der f1的cDNA,纯化、回收、克隆至pMD19-T simple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后用Clustal W 1.83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成功扩增出Der f1的cDNA片段,测序表明该基因含ORF1个,长度966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该变应原具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果蝇进化关系最远,与梅氏嗜霉螨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成功获得了尘螨变应原Der f1基因片段,根据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与形态学分类不一致。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 1进行核酸序列测定,探讨其系统进化信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Der f 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巢式PCR扩增Der f 1的cDNA,纯化、回收、克隆至pMD19-T simple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后用Clustal W1.83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成功扩增出Der f 1的cDNA片段,测序表明该基因含ORF1个,长度966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该变应原具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果蝇进化关系最远,与梅氏嗜霉螨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成功获得了尘螨变应原Der f 1基因片段.根据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与形态学分类不一致。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脱氧核糖核酸酶1Like3(DNase1L3)与疾病活动度和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8,SLEDAI评分0~9分)、中度组(n=28,SLEDAI评分10~14分)、重度组(n=37,SLEDAI评分≥15分)。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48,eGFR>90 mL/(min?1.73 m2)]和早期肾功能损伤组[n=65,eGFR为60~90 mL/(min?1.73 m2)]。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IL-2Rα、OAS1、DNase1L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IL-2Rα、OAS1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的DNase1L3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早期肾损伤与年龄、SLEDAI评分、病程、三酰甘油(TG)、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3、eGFR、血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IL-2Rα、OAS1、DNase1L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cr、UA、β2MG、IL-2Rα、OAS1均是SL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L-2Rα、OAS1、DNase1L3参与着SLE的疾病进展,其中IL-2Rα、OAS1可与年龄、Scr、UA、β2MG等因素共同辅助评估早期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