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总结近年海南岛野生鸟类救助信息系统以及海南省林业部门的相关救助记录,发现2016年10月24日-2018年7月18日,海南省三亚市及乐东县有多达10条有效的“白脸猴面鹰”记录(表1),其中8条有照片(图1:A、B)。经查阅文献(杨岚,1995),比对存放于国内主要几所博物馆的相关鸟类标本,确认这些“白脸猴面鹰”为草鸮 科Tytonidae草鸮 属Tyto仓鸮 Tyto alba。  相似文献   
52.
着丝粒(centr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功能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通过招募动粒蛋白行使功能,保障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真核生物中,含有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CenH3区域被定义为功能着丝粒区,即真正意义上的着丝粒。近年来,借助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人们对功能着丝粒DNA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其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并发现功能着丝粒区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且部分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由于存在大量重复DNA,着丝粒演化之谜一直未能完全揭示。对植物功能着丝粒DNA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阐述了着丝粒重复DNA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为了全面了解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收集、标本考证、数据分析, 并结合作者的野外调查结果, 按照维管植物最新的分类系统整理出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并根据标本信息核实了每个物种县市级的分布信息。结果显示, 江西省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14科1,253属4,761种(含种下等级), 其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35科103属444种, 裸子植物5科21属36种, 被子植物174科1,129属4,281种。石松类与蕨类植物中, 物种数最多的前5个科为鳞毛蕨科(84种)、水龙骨科(55种)、凤尾蕨科(49种)、蹄盖蕨科(47种)和金星蕨科(47种), 最多的属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 40种); 裸子植物中物种数最多的科和属为松科(7属12种)和松属(Pinus, 5种); 被子植物是江西省野生维管植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81.3%、90.1%和89.9%, 其中种数最多的前5个科分别是禾本科(315种)、菊科(241种)、蔷薇科(228种)、唇形科(200种)和豆科(197种), 前6个属依次是薹草属(Carex, 71种)、悬钩子属(Rubus, 66种)、冬青属(Ilex, 56种)、蓼属(Persicaria, 40种)、珍珠菜属(Lysimachia, 37种)和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37种)。江西省维管植物调查呈现出地区不均衡性, 建议增加后续调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尤其在武夷山脉、赣南山区、鄱阳湖湿地等生物多样性较高或较特殊的地区进行补充采集。同时, 本文呼吁加强专科专属的分类学研究, 为后续名录的修订与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当前, 全球昆虫数量和多样性均处于下降趋势, 而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本文基于森林、草地、农业、水生和土壤生态系统, 以植食性、访花、捕食性、寄生性、食果以及食腐昆虫为重点功能昆虫群, 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昆虫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并分析了发展趋势。近年来, 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维度不断拓展, 形态多样性研究不断深入, 系统发生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也显著加强。此外, 昆虫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尺度也逐步扩大, 大尺度区域性研究甚至全球范围的调查持续增长。昆虫进化历史也被引入多样性格局研究中, 并随着系统发生信息学方法的普及而被整合到生态系统建成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中。未来需要加强关键昆虫类群整合分类学研究、功能性状多样性、林冠昆虫多样性、互作网络结构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光呼吸是指植物绿色组织依赖光能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它被认为是一个浪费能量的过程。正常生长的C3植物光呼吸可损耗光合产物的25%~30%,在干旱、高温、高光等逆境胁迫下,该损耗可高达50%,因此,显著提高C3植物的生产力可通过减少光呼吸通量来实现。尽管光呼吸对植物生产力的负面影响明显,但它对植物一些必要生理活动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参与光保护、H2O2信号发生、氮代谢、光氧化和抗逆反应等。该文对光呼吸的改造优化需要把握好平衡点与适配度。基于Rubisco改造、CO2浓缩机制(CCM)和光呼吸支路创建的光呼吸改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了解调控光呼吸提高植物光能转化效率方面的最新进展, 可望为光呼吸代谢的分子调控及改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粗蛋白: 32.0%, 粗脂肪: 4.1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 饲喂初始体重为(50.04±0.04) g的草鱼, 每个处理3个重复, 进行为期61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20%苜蓿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 15%苜蓿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除5%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 (2)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显著降低草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乳酸含量(P<0.05)。10%和15%苜蓿组草鱼肌肉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在添加苜蓿草粉后, 草鱼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P<0.05)。除20%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肌肉黏附性显著升高(P<0.05), 草鱼肌肉硬度在10%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0%苜蓿组草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15%、20%苜蓿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 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当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 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且能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因此, 草鱼饲料中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57.
利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 排放通量的观测表明,大田种植玉米后,对N2O 排放产生了很大影响,玉米-土壤系统的N2O 排放通量大于不种玉米的土壤。此外,植物根系能明显促进土壤中N2O 的排放,特别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尤为明显。从播种开始到年底,施尿素导致N2O 排放为3.3kg·hm-2, 玉米植株为0.69kg·hm-2, 占总排放量的17.3%.  相似文献   
58.
基于SSR标记的越橘亲缘关系分析及品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22个越橘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分析,并建立一套稳定的越橘品种鉴定体系,以期为越橘种质资源评价、鉴定、管理及越橘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本试验优化了一套越橘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15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对22个越橘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遗传背景以及表型呈现高度的一致性。从以上15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可用于越橘品种鉴定的SSR核心引物NA961和NA1040,核心引物组合能够完全区分22个越橘品种。用核心引物制作了参照分子量标记,构建了22个越橘品种的指纹图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越橘品种鉴定体系。实践验证SSR标记用于越橘品种鉴别的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9.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胰岛素瘤min6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外源性高胰岛素对FoxO1 胞质- 胞核穿 梭定位的影响。方法:小鼠胰岛素瘤min6 细胞用DMEM( low glucose )培养基(含有15%FBS 、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 素)于25 mL培养瓶放置在37 ℃、5%CO2浓度的细胞孵箱中培养。细胞爬片后给予100 uIU/mL 浓度胰岛素分别刺激12、24 和 48 小时。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O1 的表达位置变化,用Image pro plus 软件对FoxO1 荧光强度进 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低糖孵育的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孵育12 h、24 h和48 h时胞质内FoxO1 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细胞核 FoxO1 荧光强度减弱(P<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孵育min6细胞使FoxO1 出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提 示FoxO1是高胰岛素血症对beta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